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振東
- 出生日期:1941年2月
- 職業: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
- 籍貫:河北省武邑縣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主要成就,
人物介紹
袁振東,男,1941年2月出生,籍貫河北省武邑縣,中共黨員。1965年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先後在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從事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作物學會會員。現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衰振東主要從事棉花育種、小麥花培育種和小麥核不育育種工作。
主要成就
一、棉花新品種選育:
在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參加棉花新品種選育工作,該課題培育出10多個棉花新品種(系),其中4個棉花品系被收入《中國棉花品種及其系譜》一書中,還創造出一批藍色、綠色、紫色、無棉毒素等各具特色的新種質。
該同志作為一般成員參加的“黃河流域棉花區域試驗”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二、花培冬小麥新品種選育:
上世紀八十年代,利用小麥花葯培養新技術,選育並通過北京市審定了京花一號、京花三號、京花五號三個小麥新品種,其中京花一號具有矮稈、大穗、高產等優點,獲得幾百萬畝的發展,使我國小麥花培這項生物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因此,京花一號獲得了北京市政府特等獎,排名第二;提高小麥花培出愈率、出苗率的因素獲得北京市學術論文獎,排名第四。
三、太谷核不育小麥的套用研究:
太谷核不育小麥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獨自發展起來的生物新技術。此小麥是山西省太谷縣高忠麗同志於1972年在普通小麥里發現的,後經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鄧景陽先生鑑定,認為太谷核不育小麥是受顯性單基因控制的無花粉型核不育材料,這個顯性基因定名為Ta1,它是世界上首先發現的稀有珍貴材料,稱為“國寶”。通過全國各協作單位多年的努力,太谷核不育小麥在基礎理論、套用理論、方法與效果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該同志承擔的太谷核不育小麥的套用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刻苦鑽研,創造了一批早熟、抗旱、抗病、高產、優質各具特色的小麥新種質,其中300個留在作物所,14個優質小麥品系被收入《中國小麥種質資源主要品質鑑定》一書中,19個小麥種質資源被編入《全國小麥遺傳資源目錄》中,種子被存入國家種質庫。北京先後審定了京核一號、京核三號、京核五號三個小麥新品種。京核一號是採用太谷核不育小麥育種新方法培育出的北京市第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冬小麥新品種,它具有抗寒、抗旱、抗病、高產、優質、高效等特點,三年在京、津、冀、魯、豫、晉、甘、新等省市區推廣100多萬畝,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京核一號獲得了北京市高新技術產品證書,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北京市技術推廣三等獎,排名第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二等獎。“京核系小麥抗條鏽病基因鑑定及遺傳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三。
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太谷核不育小麥的研究利用及京核一號的育成”論文,獲農業部“94雙高一優農業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編寫《北京作物志》一書中“太谷核不育小麥”一章。1995年被中國農學會收入《中國當代農業科技專家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