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邯鄲
- 出生日期:1982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萌系列》《遙遠的回憶》《I am》《晶瑩世界》等
人物經歷,個人展覽,個人自述,創作意圖,學畫故事,人物訪談,
人物經歷
2001-2005 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本科
2007-2011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碩士研究生 師從曹力
2011年 畢業創作《萌系列》獲中央美院2011屆畢業生畢業創作優秀獎
2005年 作品《視》獲中央美院2005屆畢業生畢業創作一等獎
2003-2004學年作品《水果海洋》獲壁畫系創作學社優秀作品獎
![袁堃 袁堃](/img/e/8b2/nBnauEjY5IWNiJWNiNzMwIWO1MjM2EWN0MTYwQmM1ITO1AjNhJzNkljZ4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個人展覽
2012.9 中國國際壁畫雙年展 山西大同
2012.8 第五屆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I CAN PAY”藝術節 北京 時代美術館
2012.8 首屆 CAFAM未來展 亞現象·中國青年藝術生態報告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
2011.11 幻想童年 北京 奧美零空間
2011.7 千里之行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
2011.3 面對面——民風與院體的對接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
2010.12 今日-明日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學生展 北京 王府井74號
2009.3 秀 當代女性油畫展 天津 匯泰藝術中心
2008.4.18 學院之光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
個人自述
創作意圖
我的創作來源於我對女性身份的認知與思考。作品吸收了中國民間美術中生動,鮮活的創作元素以及現在流行文化中數碼藝術精緻、炫美的效果。創作由偏平面裝飾性發展到有具體空間的寫實性再到現階段將以上兩者適度結合。
學畫故事
在美院讀大一時,一次偶然進入中國美術選修課的教室,漆黑的教室中只有幻燈片閃爍著光芒。片中正播放著陝北剪花娘子庫淑蘭的的剪紙作品。只見偌大的窯洞中鋪天蓋地的布滿了彩色的剪紙,五彩的花樹,繽紛的小動物,鳳冠霞佩的娘子,一切的一切如夢如幻,讓我如痴如醉。通過對中國民家美術的學習,我發現其中有豐富的創作元素值得吸取和利用。民間美術中的精神世界沒有負擔,只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讓人在現實的疲憊中忘卻辛苦勞累,在這種藝術的催眠下輕鬆愜意。在我的創作中,我同樣希望觀者能迅速進入我所編織的情鏡中達到痴醉的狀態。
作品在當代藝術全球化格局中的價值思考:在當代藝術中,很多藝術家在考慮“大”主題,而有另外一些年輕藝術家更關注自我的私密空間。這其中一方面體現了藝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對自我的重視和尊重,從側面來說也以個人的精神狀態體現了一部分群體的共性。我很欣賞一些日本藝術家,如KONOIKE Tomoko,KONDOH Akino,她們把自己的“小世界”發揮到極致,不管是奇特的構思,還是精緻的畫面效果。在當代流行文化中,精緻、細膩、色彩絢麗,能夠以假亂真的數碼藝術橫掃一切,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因此,用手工的方式達到幾乎與計算機計算後的畫面相差無幾的效果就更多了一份耐人尋味。以上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人物訪談
黃歡(以下簡稱“黃”),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讀,獲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繪畫造型類美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服裝學院美術系教師。耿雪(以下簡稱“耿”),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自由藝術家,作品多為成組陶瓷人物。袁堃(以下簡稱“袁”),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在讀碩士研究生,師從曹力,從事油畫創作。
記者(以下簡稱“記”):以女性身份進行藝術創作或介入當代藝術生產有沒有覺得有些特殊?創作中是在強調這種身份,還是有意迴避,或是其它?
袁:我沒覺得身份特殊,倒是認為身份特別。女性的身份使我在創作中找到了很好的角度,明晰了方向,貼近了內心。這種身份是與生俱來的,我只是找到了自己,聆聽內心的呼喚,可以說這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所以,對於我來說,無所謂強調,或是迴避,這是很自然的事。
記:你創作的出發點或原動力來自哪裡?在你的作品中最關注什麼?
袁:我創作的出發點和原動力來源於我的女性身份,來自於成長過程中自己所體會的點點滴滴,這些切身感受促使我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在我的作品中,最關注女性在被社會化之前的原始狀態。這種原始狀態是自由的、天性的,不是社會所規定的。很多女性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而不自知,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對她們有所呼喚。
記:在美院學習這么多年,你覺得自己對女性身份的認識和創作有哪些改變?你的藝術信仰有發生變化嗎?
袁:我2001年上美院,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上美院。當初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這裡,學習的狀態可以說是被動的,老師給安排什麼就學什麼,而且對以後的方向也不明確。現在不同了,上研究生之前我就已經大致明確了創作方向,上學後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善想法和作品,這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我的藝術信仰沒有改變,而是更加堅定了。
孫曉楓:作為意志表征的藝術品透露出藝術家的心理現實。袁堃的作品構築了一種錯綜複雜的,複式的女性心理世界,在那些不厭其煩的色彩堆疊中,在那種跳躍性的色彩筆陣中,曝露出她對作品所寄予的強大的願力。靡燦的色彩不是煙花的綻放.羽化為鳥,展開一次負重(是不是歷史中時空經緯的構建出的龐然大物?)的飛翔,飛翔的一開始也許就是為了最終的隕落.”精衛填海"用的不是石頭,而是一種意志,願力至生命的全部。
袁堃的這組大畫,其表達的膽量,給人以震撼。為什麼說“膽量”,因為她並不迴避“美”與“華麗”這些被“當代藝術”視為危險的東西。
畫,定神看進去,每一個細部都處理得講究又奇異。既有女性刺繡般的愛美之心,又有“80後”科幻大片、網路遊戲這些新時代文化基因的成分,加上對形的品味,具備訓練素養才能達到的畫面效果……所有這些,都在維護著一種童真幻想力的發揮。
她的畫反而讓人感到,已成為一種流行化的“標準的當代藝術”語言,顯出乾燥或無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