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發1932年1月出生,湖南綏寧縣人。字延燃。中共黨員,副處級退休幹部。現為邵陽市詩詞協會、楹聯學會理事、湖南省詩詞協會、楹聯藝術家協會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公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2年1月
主要業績,獲得榮譽,
主要業績
1949年秋參加江南別縱隊獨立營當兵,隨軍參加了解放武岡縣城的戰鬥。同年10月考入會同專區革命幹校,畢業後,配合部隊在芷、洪、會、通、靖等縣剿匪。1950年10月隨軍參加了綏寧縣第二次解放。參與接管兩個偽鄉公所和五、六兩個區人民政府及9個鄉農會與鄉政府的組建。並率領土改隊員完成了其中4個鄉的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同時配合部隊依靠農會和民兵開展減租反霸、清匪挖槍,動員下山自新和擒獲散匪30多名,繳獲刀槍和鳥銃50多件。1954年3月由黔陽專署委任為六區副區長;1958年5月當選為縣人民代表;1959年11月13日經邵陽地常委批准任中共綏寧縣長鋪鎮委書記。1960年2月上調,歷任省洪綏鐵管局、省洪綏鐵路修建指揮部和省林業基建公司人事、組織、保衛科長等職。1965年9月調邵專森工局(後改木材公司)工作。文革中下放當農民,半年後恢復了幹部身份,參加“毛宣隊”和鐵路建設長達七年多,擔任過枝柳鐵路邵陽地區指揮部衛生組長等職。1977年冬調湖南建築裝修機具總廠行政科任主持工作的副科長。1983年落實政策後改任供銷科長、廠正科紀檢員。地市合併後,調市落實房產政策辦公室工作至退休。直至1995年底離崗。在四十多年工作中,做了一些自己應該作的事,如擔任區公安助理和分管社會治安工作期間,轄區內做到了“日不閉戶、夜不關門、路不拾遺”的安寧局面,縣委授予“治安模範”稱號。在長鋪鎮(公社)工作期間,改變了該鎮的衛生面貌;為發展經濟,解決貧民的生活來源,從無到有,辦起了陶瓷、斗笠等二十多個鎮辦企業,成人人人有事做,個個有飯吃,戶戶有錢用。為保證完成竹木上調計畫,建成了採伐場;並帶領數百人分期參加了堡子嶺、杉木坳兩個四千畝以上的杉木林基地的綠化,先進事跡在縣慶十周年圖片展出中,還受到省林業工作會議的表彰和章副省長的接見。調市落實房產政策辦公室工作九年多,由於堅持原則,按政策規定辦事,不畏上壓下,一視同仁,做到了“不辦一件人情案,不抽上訪者一支煙,不吃已落實戶一頓飯,不收行賄者一分錢”,受到全市落實政策工作會議的表揚。省建委授予落實房產政策先進工作者。業績入編《邵陽當代人物譜》、《共和國建設者》。退休後,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做損人損黨損國和損害社會的事。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針對身患慢性支氣管炎、白內障、雙耳失聰、心血管等病,積極鑽研醫學,確保身體健康,經對症研治,除耳聾未能治好外,其他病症大有好轉,尤其是治好了右手掌指顫、肩周炎、雞眼、口腔潰瘍、牙齒鬆動、頸椎病等,並使一些親友受益。為了充實老年生活和為建設兩個文明、推行三個代表奉獻餘熱,除積極參加一些圖書編著中心組織的全國十多次詩詞聯大賽和老年大學學習外,還撰寫了《家訓》、《懷念車仁光同志》,《憶國難》等文章現又著手擬寫《耳聞目睹七十年社會的變遷》,還計畫出版個人詩集《雪峰吟稿》。愛國宣言:愛國,應該成為每箇中國公民的神聖天職。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將祖國存在自己心中。
獲得榮譽
他先後參加了青龍橋民營商業開發區、湘黔和枝柳兩條大動脈與長印、洪綏、若冷三條森林鐵路、洞綏公路長鋪段、王燕、07214工程、寶慶中路四條公路和長鋪、洪江、邵水三座大橋、大屋水庫、哨溪口攔河壩、江口攔木架的建設,以及寨市采育場勘測設計與省地聯合組成的哨溪口采育結合試點的組織領導,為各縣採伐場落實“采育結合、青山常在、永續作業”的方針樹立了樣板,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省森工會議的表彰。調入工廠後,由於帶頭執行各項制度,不搞特殊,杜絕不正之風,主管的下屬單位連續被評為地、市先進單位,他也被評為廠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