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

衫,shan,從,古代指無袖頭的開衩上衣。

中式單衣。採用平面造型、 連肩袖、 立領或無領、開襟,以盤紐、襻帶或明暗扣系襟。又稱中式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衫
  • 拼音:shān 
  • 部外筆畫:3
  • 總筆畫:8
方言,部首筆畫,漢字演變,編碼信息,詳細解釋,英文翻譯,古籍解釋,衫的概述,歷史,分類,

方言

衫,義同於“衣”。廣泛使用於客家話、粵語、閩語區。
讀音:
客家話:sam44

部首筆畫

部首:衤或彡
部外筆畫:3
總筆畫:8

漢字演變

衫字的意思衫字的意思

編碼信息

五筆86:PUET 五筆98:PUET 倉頡:LHHH
筆順編號:45234333 四角號碼:3222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86B
筆順讀寫:捺折豎撇捺撇撇撇

詳細解釋

【名】
古代指無袖頭的開衩上衣〖sleevelessjacketwithventinthesidesofajacket〗
朝成繡袷裙,晚成單羅衫。——《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藍緞平金繡整枝松鶴紋對襟衫(傳世實物)藍緞平金繡整枝松鶴紋對襟衫(傳世實物)
又如:衫子(指古代婦女穿的一種袖子寬大的上衣;上衣的通稱);衫帽(涼衫便帽。是宋代士大夫閒居時的裝束);衫裙(短衫裙子,泛指衣服);衫褃(衣服的腰身);衫煖(即“衫子”);衫傒(衣袖)
衣服的通稱〖clothing〗。如:衫襟(衣衫);運動衫;毛線衫;套衫;衫串(衣服,衣著);衫傒(衣衫的袖子);青衫(唐代文官品級最低的官服)
古指短袖的單衣。《釋名·釋衣服》:“衫,芟也,芟未無袖端也。”今指各類單層上衣。如襯衫、汗衫、茄克衫等,亦為衣服的通稱,如衣衫。
【古代服飾用語】
“衫” 是一種無袖單衣,也叫半衣,是春秋季節上衣的一種,在古代大多是婦人之服,男子也盛穿。
古代的衫按階尊卑可分兩種,一為“中單”(夏商周時期朝廷用衫,秦末改名“汗衫”),一為“布衫”(是平民服用的粗布短衣)。
“衫”以內外分,外用的叫“褙子”“半臂”。“褙子”是有里子的對襟夾外衣,用於擋風塵。“半臂”又叫“半袖”,袖長及肘,衣身很短,亦有無袖式樣。從隋代開始流行,到宋時袖子延長,作為內用的衫,即貼身穿用的汗衫,用大襟和對襟兩種形式。

英文翻譯

詞典解釋
1. a shirt
2. similar unlined clothe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𠀤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單襦。《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束皙·近游賦》脅汗衫以當𤍠。
衣之通稱。《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為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

衫的概述

歷史

衫初見於漢代,是一種對深衣加以改革(去袖端)的服裝,袖口較寬大。魏晉時為士人常用服裝,並成為單衣的通稱。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演變出汗衫、小衫襴衫帽衫紫衫涼衫團衫衫子等許多品種,有官員公服、士人禮服,以及普通百姓的常用服裝,並有長短之分,男女都可穿用。現代許多採用立體造型裁製的或從西方傳入的服裝,如夾克衫、襯衫、羊毛衫等,都不屬於衫之列。

分類

衫按長短分長衫和短衫,按內外穿用分汗衫、罩衫等。汗衫又稱汗搨,是一種主要以棉布製作的內衣,近身或貼身穿用。汗衫一般無領,對襟,用紐扣或帶子系襟,夏天穿用的也可無袖。罩衫多罩於中式棉襖或其他服裝之外。罩衫大多裝立領,有對襟和斜襟兩種。男式對襟罩衫多用暗門襟,女式的多用盤紐。斜襟罩衫多為女用,尤為農村老年婦女普遍穿用。斜襟罩衫採用盤紐系襟,衣擺有平形、圓形等,講究的還採用繡花或鑲、嵌、滾、盪等傳統裝飾工藝(見服裝加工工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