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風險

表外風險是指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或有負債,即根據法定事由可能發生的對外負債,是由客戶或第三方決定是否執行的選擇權,如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外風險
  • 釋義:法定事由可能發生的對外負債
  • 內容:現代金融機構最顯著的趨勢之一
  • 例子: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
現狀,種類,

現狀

現代金融機構最顯著的趨勢之一,就是表外業務的增長以及由此引發的表外風險(off—balance—sheetrisk)的增加。儘管所有金融機構都在不同程度上從事表外業務,但是人們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銀行,尤其是大銀行的表外業務上。相反,人們很少關注小規模存款機構和許多保險公司的表外業務。根據定義,表外業務不會出現在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上,因為它不涉及持有當期初級債權(資產)和發行當期二級債權(負債)。但因為表外業務涉及產生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所以會影響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未來結構。因此,會計師在報告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時,會將表外業務放在資產負債表的“底線下”。保險公司和銀行用來擔保市政債券發行的備用信用證(1etterofcredit)就是典型的表外業務。要是沒有保險公司和銀行發行的信用證,擔保在市政當局將來違約時支付投資者本息,許多州和地方政府就不能成功地發行這類債券。有了這些信用證保證,如果地方政府(如紐約州)因財務問題而不能支付其承諾的債券利息或本金,它們將會支付給投資者其應得的利息或本金。如果地方政府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支付債券的本息,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證就會期限作廢,在金融機構即期或將來的資產負債表上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但發行信用證擔保所賺取的費用,將出現在金融機構的損益表上。
能夠賺取費用收入又無需動用或擴大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負債,這一優勢成為金融機構開展表外業務的重要動機。然而,這種業務不是無風險的。假如地方政府對其債務的本息支付出現違約,那么由金融機構發行的擔保而引起的或有負債,將成為資產負債表上實際的或真實的負債,即金融機構不得不用自己的資本來補償市政債券的投資者。事實上,表外業務因重大損失,跟表內業務因違約、利率風險產生的重大損失一樣,都可能導致金融機構破產。

種類

信用證只是表外業務的一種,此外還有銀行貸款承諾,儲蓄機構的抵押償還契約,大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遠期、期貨、互換和其他衍生證券的交易。儘管有些表外業務可以降低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及外匯風險,但是對表外業務的管理和運用不當仍然可能導致金融機構的重大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