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第十七中學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成立於1904年,前身為衡州府立中學、湖南省立第三中學,坐落於衡陽市珠暉區。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始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在蓮湖書院創建衡州府中學堂,向樂谷任第一任監督。學校位於衡陽市珠暉區湘江風光帶的北邊,珠暉塔旁。人傑地靈,底蘊深厚,為“湘南革命搖籃”。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地處珠暉區湘江和耒水河匯合處的三角平原,與聳立的來雁塔隔江對峙,是衡陽市第一批公辦“寄宿制”學校,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多年來的住宿學生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陽市第十七中學
  • 外文名:No.17 middle school
  • 簡稱:十七中
  • 校訓:進德修業 慎思篤行
  • 創辦時間:1904年
  • 類別:公辦中學
  • 所屬地區: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
  • 友好學校:衡陽市二十六中
  • 主管部門:衡陽市教育局
學校簡介,師資力量,歷史沿革,著名校友,

學校簡介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成立於1904年,前身為湖南省立第三中學,坐落於衡陽珠暉區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始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在蓮湖書院創建衡州府中學堂,向樂谷任第一任監督。學校位於衡陽市珠暉區湘江風光帶的北邊,珠暉塔旁。人傑地靈,底蘊深厚。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地處珠暉區湘江和耒水河匯合處的三角平原,與聳立的來雁塔隔江對峙,是衡陽市第一批公辦“寄宿制”學校,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多年來的住宿學生管理,我們已經積聚了相當多的寶貴經驗,這是我校的最大特色,特別是2005年興建的學生公寓樓,全部採用4—6人一個寢室,還有單獨衛生間的標準公寓模式,這也是其他學校難以比擬的,讓許多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
湖南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呈正方形,坐東朝西,大門面湘江而開,四周綠樹成蔭,門前一條石板鋪成的路,直通湘南學聯。學校大門側邊為傳達室,校正中為操坪,東面是一排平房做教室用,南北各一棟宿舍。學校還設有圖書室、廚房、雜屋等,均系磚木結構。
衡陽市第十七中學
學校有著嚴格的學生管理體系,採用學生會幹部行為規範自主管理、教師校風值班、領導行政值班的立體網路管理辦法,對學生的突發事件、日常行為習慣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培養。
校園文化生活也是精彩紛呈:“樟園文學社”是全國“百佳”優秀文學社,已出版《樟園》社刊幾十餘期,共4000餘萬字,100餘篇社員習作被推薦到《人民文學》等全國性刊物上發表。還有合唱隊、舞蹈隊、田徑隊、籃球隊等課外活動小組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師資力量

學校具備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全校有20%以上的高級教師,40%以上的中學一級教師。教研教改蔚然成風,在上級部門舉行的各種教育教學競賽中都是獨占鰲頭。教學成績也一直名列全市前茅,每年考入省示範性高中的學生達100人左右。
全校師生集心協力、團結奮進,學校已經先後8次獲得衡陽市教育系統的最高榮譽——“優秀學校”的稱號。也是衡陽市第一批“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市“三星級文明單位”,省“體育優秀學校”,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衡州府立中學成立,向樂谷任第一任監督。
1912年,撤府存道,衡州府取消,改衡永郴桂道衡陽道,“衡州府立中學”改為“衡郡聯合中學”。
1917年,衡郡聯合中學又更名為“湖南省立第三中學”。
1923年初,中共湖南省立第三中學支部成立,由夏明震任支部書記。
1926年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第三中學、第三師範合併為省立湖南三師,改名為“湖南省立第三完全中學”,原省立三中舊址撥給蒸湘中學,擴充班次,蒸湘中學一度成為黨的幹部搖籃,為黨領導的大革命鬥爭輸送了很多幹部。
1928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第三中學、第三師範三校重新分辦。
省立三中舊址省立三中舊址
抗日戰爭期間,衡陽屢遭戰火,學校被迫幾度遷徙。日寇侵衡後,校舍殘留無幾,僅存外圍牆一段、操坪遺址、部分走廊和辦公室、禮堂和教室僅剩房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學校遷回原址,改名為湖南省高級商業學校。
1964年,在此創辦衡陽地區農業職業學校,後因校舍破敗,又遇十年動亂,學校再度遷徙,原校址成為衡陽農藥廠生產場所。
1973年,經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立第三中學遺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79年將衡陽市農藥廠搬遷。
1980年,衡陽市人民政府衡陽市江東中學從珠暉區荷花坪重新遷回湖南省立三中原址,正式命名為衡陽市第十七中學
2009年6月30日,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來到省立三中舊址,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看到岌岌可危的校舍非常心痛,指示隨行的文化部門負責人牽頭,對舊址進行“修舊如舊”的搶救性保護。
2009年下半年,按照“修舊如舊”原則,衡陽市對湖南省立三中舊址進行搶救性修復。將會整體修復成革命歷史教育展覽館,同湘南學聯一道成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著名校友

湖南省立三中先後培養了劉霞、賀碧如、黃龍飛、彭廷珪、鄧宗海、黃義藻、鄧中海、黃義藻、謝漢東、陳芬、東天宇、唐天際、何健楚等革命骨幹,相繼參加了湘南暴動,挺進井岡山,歷經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成為革命力量的中堅。
鄧宗海烈士是湖南省立三中校友的優秀代表,1923年考入湖南省立三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省立三中畢業,1927年初黨組織派他到武漢農講所學習。曾是三中學生運動的領導人和湘南學聯的骨幹之一。“馬日事變”後回耒陽重建縣委,湘南暴動中,率農軍配合工農革命軍攻下耒陽縣城,並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黨代表。後率領農軍隨朱德上井岡山。5月任紅四軍第十二師黨代表兼三十四團黨代表。
地址:衡陽珠暉區晏家坪34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