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耀庭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下辛莊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71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衡耀庭(1884—1971),字世恭,滿族,下辛莊人。
人物經歷
衡耀庭祖籍蒙古,元代其先人在北辰境內北運河畔落戶建村,稱韃靼新莊。清代後改稱達子新莊、辛莊、上辛莊、下辛莊。衡耀庭的祖父文武全才,曾為御前帶刀侍衛。退居故里後,以教書為業,深得鄉民擁戴。衡耀庭的父親以教書為業,家學淵源。衡耀庭自幼隨父接受家教,飽讀詩書,聰穎勤奮,吃苦耐勞。1903年,17歲的衡耀庭為求自立,曾應招華工赴俄國烏拉山開礦,途中吃盡苦頭,在一長者勸告下,藉機逃回天津。從家裡籌措8塊銀元,在城內河北大街開設一個小白鐵鋪,加工煙囪、爐子、盒子等。他從8個煤油桶起家,逐漸發展起來。
當時天津城郊都沒有通電,一般照明用的是碗燈,主要用植物油、動物油作燃料。衡耀庭發現,洋人的租界地里照明燈口很簡單,而且是用煤油作燃料,既明亮又無煙,於是用白鐵仿製了幾個。使用時效果很好,於是把加工煤油燈口作為主要活計,開始招收工人,培養徒工,把小店鋪擴大為小作坊。由於加工手段落後,產量很低,獲利甚微,衡耀庭又開始捉摸新的生產路子。他發現德國進口的桅燈式樣好,便於戶外使用,並且價格昂貴,特別是當時德國正在忙於戰爭,生產停滯,使桅燈貨源更加緊張。於是,他讓技術好的工人進行仿製。有人發現後,告發衡耀庭生產假冒名牌產品。檢察人員到作坊一看,這些產品都是手工操作,非常粗糙,認為他們冒不了名牌,成不了氣候,沒有當成大事干涉。他便更加放心大膽地幹了起來。
辛亥革命爆發後,衡耀庭看到當時形勢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下,決心走“實業救國,復興中華”的道路,進一步擴大企業的規模,提高產品的質量。經過10年的奮鬥,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於1913年正式創辦“三合成桅燈廠”。他每天起早貪黑,和工人一起勞作。為保證產品質量,他經常在大風天或寒冬季節的夜裡到三岔河口,檢驗桅燈照明情況。當他認為產品質量已經過關時,便提出“請國人用國油、點國燈、揚國光”的口號,宣傳自己的產品。
1923年,他把工廠搬到三條石大街後的周公祠,建起寬大的廠房和公務房、財務房、庫房等。為擴大生產,提高效率,引進先進技術,於1926年,從日本引進一台重約3噸多的大型電動床(沖床),是華北地區同類廠家第一台先進設備。該設備將四道工序簡化為一道工序,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利潤倍增。1929年,該廠資本已增至3000元,有廠房20 多間。
為提高管理水平,他建立了一整套規章制度,是三條石一帶最早實行科室管理的企業。對工人實行重賞重罰,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啟用人才;取消舊行業的陳規陋習,不準師傅打罵徒弟,調動了工人的積極性,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1930年,該廠產品“蝴蝶牌”、“寶珠牌”桅燈和“中字牌”燈頭成為名牌產品,以優質、廉價擠走了德國進口桅燈,獨占我國市場。1933年,在濟南、鄭州、武漢設立經銷機構,在上海招代理商。上門訂貨應接不暇,鐵路貨運異常繁忙。一些外商也來訂貨,產品出口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亞、菲律賓等國家。出口量占總產量的30%。在當時多是翻砂鑄造等粗重工業時,三合成以細緻、精巧、便民取勝,占據市場,為落後的中國工業爭得了榮譽。
1938年日本入侵中國後,統治市場,控制重要物資。桅燈則屬於日用品,並未引起日本注意。但是由於戰亂影響,停止出口,外埠辦事處也相繼撤回。1939年正月十七,因看夜人員入睡,爐火過旺,引起火災。廠房、機器、零件全部毀於火災。損失巨大,幸無人員傷亡。衡耀庭和工人們在廢墟中重建工廠,僅用半年時間便恢復了生產。
1941年,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影響,國外商人借石油緊張之機,斷絕煤油,工廠被迫停產。衡耀庭又組織技術人員研製用植物油作燃料的桅燈,幾經試驗,獲得成功。投產後,立即暢銷。因為該產品是民眾所需,工廠規模迅速擴大。日本侵略軍為加強對敵占區的封鎖,將桅燈列為軍用品,進行控制。衡耀庭對其子衡敬儒說:“誓死不能當亡國奴。我們不生產看他們怎么辦。”遂將企業停產。
該廠停產後,工人失業,很多家庭陷入困境。為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衡耀庭一面組織工人風麻袋片,一面四處奔波,轉遍了大小市場,尋求新的發展出路。一次,衡耀庭的長子衡敬儒去北京,發現日本人使用的鋁飯盒輕便、耐用,受到啟發。回來後,跟父親一講,馬上得到他的支持。他們先用馬口鐵試製了一批飯盒,投入市場後,特別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很快銷售一空,於是決定轉產。正巧有一家軋鋁片廠倒閉,衡耀庭立即將他的設備買來,投入生產。又從上海購進一套軋片機,進行改造後也投入使用。隨後,又收購廢舊鋁品,自己熔化鑄版,軋製成片,再改制加工,開始批量生產鋁飯盒。這一探索使三合成的生產又重新興旺起來。前來訂貨的廠家絡繹不絕,門庭若市,為防止停電,又購進了一台美軍用的發電機,還用舊汽車頭解決電源不足的問題。三合成成為華北地區第一家生產鋁製品的企業。廠區面積擴展到6萬平方米,產品花色品種不斷增加,鍋、碗、盆、壺不斷推出,並專門為少數民族加工生產水舀、酥油壺等。他們將鋁產品註冊為“新生”牌,寓意中國人自己能夠製造鋁製品,是國家之新生,同時也使企業獲得新生。該商標由衡敬儒設計,使用至今。
衡耀庭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民之飢苦。辦廠後,他首先把困難鄉親招進自己廠內。一個工人家裡有重病人,衡耀庭給他出全部路費。有個工人積勞成疾吐了血,在家養病一年多,衡耀庭給他照開工資,分文不少,直到他重新上班。對企業盈利,一般廠家都是按“四、六”分成,即廠長拿六成,工人工資占四成。而衡耀庭則按“倒四、六”分成,即廠長拿四成,工人工資占六成。他還出資為家鄉建國小、修路,為下浦口渡口出資買船。鄉人為其送匾“輕財重義”。
1943年,著名畫家蔣兆和曾深入三條石寫生,慕名到衡耀庭家,並為其夫婦畫像,予以彰顯。該畫像成為國家之珍品。這一時期,蔣兆和還住在三合成廠內宿舍體驗生活,以附近的一些民眾為素材,創作出他的著名繪畫作品《流民圖》。
新中國成立後,衡耀庭真正看到了國家的新生,激情滿懷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努力把衡敬儒培養成為企業管理的優秀人才。三合成鋁品廠發展到職工400餘人,車床設備100多台。1952年12月1日,已經68歲的衡耀庭積極回響黨的號召,率先實行公私合營。三合成桅燈廠更名為“天津市公私合營鋁品廠”,設備更新,全部產品由中國百貨公司包銷。衡耀庭激動地對子女說:“你們趕上了好社會。我把買賣給了共產黨算是對了!”
1957年,有的人認為桅燈使用已經過時,跟不上時代要求,應該用電燈代替。因此消減了生產計畫。結果,到了汛期,南方防汛抗洪需要大批桅燈,卻造成貨源奇缺。百貨公司領導帶隊敲鑼打鼓上門賠禮道歉,要求趕製桅燈。
衡耀庭從事企業生產50年,一心幹事業,無論掙多少錢,從不亂花,不講吃喝玩樂,不賭博,不逛妓院,不進娛樂場所。有時為了應酬請客,也是帶著隨從人員同去,吃完飯、辦完事就走。
衡耀庭有子女5 人,除長子衡敬儒留廠外,不準其他子女給政府找任何麻煩。他為人寬容,心胸豁達,心態平和。於1971年12月謝世,享年87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