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毯傳統編織技藝,起源於清朝末期,最早以家庭作坊為主要經營模式,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1972年,當時的衡水鞋廠組建起地毯車間,經過40多年的傳承創新發展,現主要有傳統純羊毛手工打結地毯、加絲藏毯、仿古地毯和開司米四大系列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水地毯傳統編制技藝
- 編號:5—8—25
- 名錄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 申報地區:衡水市桃城區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衡水地毯傳統編制殃妹捆設技藝
編號: 5—8—25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衡水市桃城區
名錄簡介
衡水地毯,在清末時期,是由薛振領、薛廷法、趙振洪、白立杭為代表的家庭作坊為主要經營模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發展衡水經濟,1972年,衡水縣人民政府決定在衡水鞋廠組建地毯車間,當時得到原衡水軍分區司令員沈鐵民同志、原衡水地區婦聯主任閆碧波同志的大力支持,在衡水縣及衡水地區各縣廣招地毯老藝人十幾名,主要代表人有薛廷法、趙振洪、白立杭等。這些院狼嫌老藝人一邊織地毯,一邊傳授技藝,並擴展到安平縣前程乾、角北村、景縣賈村、陳木客、冀縣水上公社社辦、武邑縣紫塔鄉社辦、城關鎮楊莊、深縣西午村、棗強縣西故縣、東良黨以及衡水縣高圈、張莊、張村、鄧莊社辦、郭莊、王單駝、祝葛、南趙常、李開河、李莊等村莊,在當地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產業集群。
衡水地毯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創新發展,研製開發新產品,現主要有傳統純羊毛手工打結地毯、加絲藏毯系列、仿古毯和開司米四大系列產品。衡水地毯的製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藝流程和製作方法,主要表雅提厚櫃現在:首先,織做方法多種多樣,即砍頭織做方法、釺子繞纏織做方法等。其次,創新段染和環染染線技術。段染故名思意就是一段一段的,一個線掛上面出現兩個以上的色相,織出的地毯毯面呈現木紋狀,自然柔和。環染就是表面染色與線心顏色不同,外面不論染什麼樣的顏色,線心主要以黃色調為主,織出的地毯毯面呈五顏六色,光彩眩目。第三,原材料由原來的純羊毛增加了選用高附加值的綿羊絨、牛鍵漿霸、駝絨和柞蠶絲,織做成毛加絲,絨加絲地毯,不但內在品質高貴,外觀更加細膩典雅。同時也更便於消費者使用和收藏。
一塊地毯的織做成形和後序處理非常複雜,要經過13道大工序,86道小工序,如選料、圖案、染線、合線、撈線、織做、半修、平毯、掃邊、片毯、洗毯、清投、整理才算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絕活和技巧,通過86道小工序的精工細作,一塊地毯才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