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文化志

衡山文化志

《衡山文化志》是衡山文化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山文化志
  • 作者:衡山文化局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張永亮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為了繼承和弘揚衡山文化,促進衡山文化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縣文化局編修了《衡山縣文化志》,此書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歷史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為原則;以全面、系統地反映縣內文化事業的歷史和現狀,客觀、準確地體現衡山文化的盛衰起伏和發展變遷為主要內容。

作品目錄

封面
衡山文化志
衡山縣文化志編委會
衡山縣文化志編輯部
圖片
一九九六年參加中國第四屆“映山紅”藝術節獲一等獎劇目《奇案奇緣》劇照。
一九九一年參加“振興湖南花鼓戲”新劇目匯演獲一等獎劇目《流水有情》劇照。
一九八九年參加第二屆“洞庭之秋”藝術節獲獎劇目《玉璧血》劇照。
衡山縣花鼓劇院。
縣花鼓劇團團長康國強(左)副團長劉愛雲(右)在研究工作。
縣文化館藝術團在“七一”文藝晚會上表演的大型歌舞節目。
縣文化館班子成員
縣文化大樓。
文化館藝術團下鄉演出劇照。
珍貴線裝古籍《二十四史》。
縣圖書館班子成員在為推廣師古農業科技示範園文明成果,進行實地考察。館長郭國華(中);書記謝冬許(右);副館長趙志剛(左)
縣新華書店經理、書記楊鐵春。
『八一』為部隊送精神食糧。
縣新華書店辦公大樓全貌。
為“藏書大戶”任天歌授牌。
為幸福國小學生謝廣贈送學習用品。
縣電影院小型放映廳。
縣電影公司班子成員。經理楊運祥(左一);書記彭光明(右一);工會主席李春源(中)
縣電影院影片庫房。
縣文物所(紀念館)班子成員實地規劃毛澤建烈士陵園建設工作。所長賀衛和(左一);書記曹支鄰(右二);副所長曠伊(右一);副所長曾麗明(左二)。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我國女權運動先驅唐群英故居——是吾家書屋。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早的工農結合的革命組織岳北農工會舊址——劉捷三公祠。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康王廟。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毛澤建(毛澤東堂妹)烈士陵園。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盛小平與文化局班子成員。
局長符立平在衡山縣文化市場稽查大隊業務培訓班上作動員報告。
文化局班子成員在研究文化發展遠景規劃。
文化局班子成員在檢閱文化市場稽查大隊的軍事訓練。
目錄
概述
第一編 文學
第一章 文人文學
第一節 散文
第二節 詩詞
第三節 聯語
第四節 文人
第二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民間故事
第二節 民間歌謠
第三節 民間諺語
第四節 民間歇後語
第五節 民間謎語
第六節 民間聯語
第二編 戲劇
第一章 湘劇
第一節 第一個湘劇團
第二節 第二個湘劇團
第二章 木偶戲
(一)第一次興衰
(二)第二次興衰
第三章 皮影戲
第一節 衡山皮影戲的兩個派系
第二節 衡山解放前的皮影戲
第三節 解放後至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衡山皮影戲
第四節 粉碎“四人幫”後的衡山皮影戲
第四章 花鼓戲
第一節 衡山花鼓戲的形成
第二節 衡山花鼓戲的成長
第三節 衡山花鼓戲的發展
第四節 衡山花鼓戲劇團
第五章 演出場所演出活動戲劇創作
第一節 演出場所
第二節 演出活動
第三節 戲劇創作
第四節 業餘劇團
第三編 音樂
第一章 古代衡山音樂
第二章 近代衡山音樂
第三章 現代衡山音樂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音樂
第二節 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音樂
第三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音樂
第四編 美術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 解放前的繪畫
第二節 解放後的繪畫
第二章 書法
第一節 解放前的書法
第二節 解放後的書法
第三章 攝影
第四章 工藝美術
第一節 車貨
第二節 雕刻
第三節 泥塑
第四節 紙馬
第五節 刺繡與剪紙
第五編 舞蹈、曲藝、風俗娛樂、雜技
第一章 舞蹈
第一節 獅舞
第二節 龍舞
第三節 花鼓舞
第四節 宗教舞
第五節 現代舞
第六節 獲獎舞蹈
第二章 曲藝
第一節 漁鼓
第二節 其他曲藝
第三章 風俗娛樂
第一節 節日娛樂
第二節 宗教娛樂
第三節 武術娛樂
第四節 雜技娛樂
第六編 民眾文化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衡山縣文化館
第二節 鄉鎮文化站
第三節 俱樂部
第二章 民眾文化活動
第一節 文化館活動
第二節 文化站活動
第七編 圖書事業
第一章 書齋書院
第一節 書齋
第二節 書院
第二章 圖書館圖書室
第一節 圖書館
第二節 圖書室
第三章 圖書發行
第一節 書店
第二節 新華書店
第八編 電影事業
第一章 電影放映
第一節 解放前後的電影
第二節 電影隊
第三節 電影院
第四節 簡易電影院(電影售票點)
第五節 錄相放映
第六節 幻燈放映
第七節 放映管理年檢年審
第二章 電影發行
第一節 發行機構
第二節 發行管理
第三章 電影機構
第一節 電影站
第二節 電影公司
第九編 文博事業
第一章 文物事業
第一節 文物管理所
第二節 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第三節 文物保護管理
第四節 對文物的發掘與研究
第五節 古遺址、古窯址、古墓葬
第二章 博物事業
第一節 衡山農民運動紀念館
第二節 紀念館完成的工作
第三節 館藏文物
第十篇 文化事業管理
第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縣文化局的沿革
第二節 縣文化局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文化市場管理
第一節 文化市場的的形成
第二節 文化市場的管理機構
第三節 文化市場的管理方法
第四節 文化市場的管理成效
第三章 文化產業
第一節 文化固定資產
第二節 逐步形成的文化產業
第十一編 文化名人
方伯霧
唐群英
彭鴻
陳石泉
曹德貴
汪濤
李正南
胡友文
朱海清
陳秋泉
李鐵青
肖金壽
康立奇
歐陽斌
李思靜
綦幟昌
趙尊德
劉經國
陳章麟
彭志明
王春雲
武智雄
趙聚臣
劉水生
廖自立
現代文化人物簡介
周漢興
朱岳清
周季特
劉麥秋
劉填森
譚祖鑫
劉廷芳
張道良
劉正平
李習人
汪特然
歐陽燮衡
趙光中
黎石城
趙偉英
李德仁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