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殲擊機

衛星殲擊機

蘇聯“IS”(衛星殲擊機系統)實際上是一種使用衛星攻擊衛星的空間作戰武器,也叫反衛星武器,它和我們經常說到的殲擊機根本不是一回事。蘇聯於1972年率先裝備了這種武器,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備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後來由於各種因素的變化,這種武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悄然退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IS
  • 外文名:衛星殲擊機系統
基本含義,性能指標,發展過程,歷史背景,具體機型,

基本含義

性能指標

衛星殲擊機全重1400千克,由承力架、圓筒形儀器艙(一部紅外探測儀或雷達位於艙底)、動力裝置和戰鬥部四大部分組成。動力裝置包括2個燃料箱和數台可多次點火變軌的發動機。該發動機可以通過脈衝電路對衛星殲擊機的飛行姿態進行控制,攔截高度為300~36 000 千米。採用高能炸藥破片戰鬥部,裝藥300 千克。在距敵方衛星(當時主要針對美國衛星)一定距離時,戰鬥部自動起爆,破片以高速預定方向飛濺,將1 千米範圍內的衛星摧毀。

發展過程

1961年,薩溫設計局和切洛梅設計局開始具體研製工作,後來由於這兩家單位工作成績不佳,勃列日涅夫親自下令把工作交給蘇聯航天大佬科洛廖夫主辦。在經過多次試驗後,1971年11月29日和12月3日,先後發射的“宇宙-459”衛星靶標和“宇宙-462”衛星殲擊機正式通過了國家試驗。隨後,蘇聯領導人對於科羅廖夫設計局研製衛星殲擊機系統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決定將衛星殲擊機正式裝備部隊,同時要求對衛星殲擊機制導系統做進一步的改進。1972年,國土防空軍部隊正式裝備了衛星殲擊機系統。
1982年之後,蘇聯國土防空軍部隊完全停止了對衛星殲擊機系統的試驗。1991年12月,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防空軍部隊正式取消了裝備衛星殲擊機系統。

歷史背景

鑒於蘇聯成功研製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率先進行了攔截衛星的試驗,對此蘇聯立即做出了反應。蘇聯認為,未來空間作戰主要對象不再是美國洲際彈道飛彈,而是在空間軌道逐行各種軍事愈來愈多的敵偵察、通信、導航和氣象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因此,美國偵察、通信、導航和氣象衛星等航空器應該是戰爭初期首先要摧毀的目標。基於這一構想,蘇聯決定研製一種綽號“神風”的衛星攔截器。
“神風”實際上是一種安裝了軌道機動機、跟蹤識別裝置以及殺傷戰鬥部的衛星,能接近並識別敵方衛星,並通過自身爆炸產生的大量碎片將其摧毀。“神風”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安全可靠和經濟實惠。系統基本作戰使用方法是:使用大功率運載火箭將衛星殲擊機送入預定軌道。當進入近地軌道後,衛星殲擊機開始按照在地面儲存的敵衛星軌道運行參數,使用多次點火軌道機動發動機實施變軌飛行接近目標。同時,殲擊機機載雷達開始工作,在距美國衛星一定的距離引爆戰鬥部。假如第一次攔截失敗,衛星殲擊機還可以實施第二次攔截。總之,衛星殲擊機可以在1-2圈軌道之外對衛星實施攔截。此外,為了對美國衛星分類別進行監視並提供準確的目標方位參數,還為衛星殲擊機系統建立了空間監視系統。

具體機型

米格31D是為蘇聯的反衛星計畫設計的一種機型,它攜帶一枚大型反衛星飛彈,最明顯的特徵是它翼尖處明顯的小翼。米格31D於1986年開始進行飛行測試。該型飛機使用機鼻配重代替了米格31的雷達,機身下表面平滑,增大了機翼面積以保持穩定性,掛載Vympel設計局設計的ASAT反衛星飛彈。
衛星殲擊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