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四十多年間,已經涅槃為大都市的深圳,還有街巷嗎?還有柔和的體溫嗎?還有細膩的情緒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的呢?《街巷志:深圳體溫》解答了這些疑惑。該書聚焦於深圳的老街小巷、圍屋舊村,乃至小店攤販、花市菜場,記錄發生其間容易被遺忘的故事與情緒,書寫了當代深圳的鄉愁和煙火氣,以具有溫度的文字描繪了深圳一代人的精神圖景。作品文筆獨特,情感飽滿,以充滿想像力與詩意的文字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民間的深圳、個人的深圳、充滿情懷的深圳。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巷中總見一身影 冬至上街圖 老街尋標配 往事之牆 大水即將淹沒骨架 巷中靈 身份 小區舊事 灶下 環島上的學堂 金龜 | 第二輯 人來花不謝 雞蛋花的尖叫 跟著花朵到深圳 一片段預告海向陽開 槓上開花 依稀仍是“死不了” 綠蘿綠蘿你別走 日遇三毒 尋花記 探花 | 第三輯 水果在天空奔跑 楊桃 柚子 荔枝 芒果 蓮霧 香蕉 鳳梨 百香果 火龍果 番石榴 山竹 榴槤 檸檬 |
| 第五輯 自在傳說深圳 摻陽光 遙遠 枝杈里藏著一個孩子 雨打芭蕉 慢的對面是快 | |
作品鑑賞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說,平視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姿態,將主體和客體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平等的對話成為可能,使彼此的走近、理解、悅納、共情成為可能。要平視,就必須走出舒適區,走進社區,走進村落,走進逼仄的
握手樓,走進落寞的老宅,走進雜亂的工棚,走進破舊的鐵皮屋,把自己變成一粒卑微的塵土,去感受另一粒塵土的卑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街巷志:深圳體溫》不是用手碼出來的,而是用腳碼出來的。王國華輾轉於深圳的角角落落,去感受附麗於建築物之上的人氣,生髮於街巷之中的煙火氣,彌散於歷史風塵中的文氣。
沒有這種姿態,就寫不出“這(握手樓)便是城市的濕地”這樣的金句。“濕地”,一個多么形象而有溫度的說法。在深圳這座高光城市的盛世華麗氣象的背後,是無數來深建設者的闖入,探求,徘徊,掙扎,苦熬,突圍,跌宕,沉淪,振作,奮起。沒有了統建樓、農民房、握手樓,年輕或不年輕、單身或不單身的男男女女們便沒有了棲息地,也就不可能有各種版本的奮鬥者的故事,不可能有這座城市的迅速崛起。王國華說,“有這樣的濕地在,初入社會者,收入較低的打工者,方有安身之所,才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埋鍋造飯,躺在窄小的床上做夢……人才,並非只是高學歷者。只要做合法的事,掙合法的錢,都是人才。他們創造的財富,是金字塔的基石,那一座座高樓大廈和高樓大廈里的自由以及花枝亂顫的公園才有了支撐。”所謂情懷,所謂悲憫,不是一種空洞的情感,不是一種輕浮的宣示,而是基於理性與邏輯的認知和呼籲。
“聆聽”也是有前提的,要摒棄成見,放下執念,要有足夠的誠意和耐心。王國華說他聽得見
雞蛋花的尖叫,說花瓣一躲閃就看得到悲喜。這不是虛妄的誇飾而是經驗的提煉。他坦承,每寫一種花,必須親見才行,至少要對視五分鐘,甚至長達一兩個小時。花非花,霧非霧,物象的背後牽連著人與事,映射著主體的生命體驗和對社會人心的觀察、思考。“死不了(太陽花)”不是死不了,而是要拚命地活。名為“死不了”,實為掙扎者。“死不了”牽繫著自幼失聰的流浪詩人,牽繫著他的愛情故事,牽繫著文人的生存境遇。
有了平視的姿態,聆聽的誠意,才能達成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共情。“體溫”本身是一個不帶傾向的中性表達,可以高也可以低,是高還是低則取決於觸碰雙方的溫差:己方高於對方曰涼,己方低於對方曰熱。天地共此涼熱,便是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1月1日,《街巷志:深圳體溫》入選中青閱讀10月推薦書單。
2021年12月4日,《街巷志:深圳體溫》入選2021深圳讀書月“十大勞動者文學好書榜·散文榜”之“年度十大勞動者文學好書”。
2022年1月,《街巷志:深圳體溫》入選海天出版社2021年度“人氣榜”圖書。
2022年6月15日,《街巷志:深圳體溫》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國華,河北
阜城人,現居深圳。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城愁”散文的倡導者和書寫者。曾獲第五屆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九江龍”散文金獎、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第八屆深圳青年文學獎、第六屆深圳十大佳著獎。已出版《
街巷志:行走與書寫》《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鄉》等二十餘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