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悟知錄——肖紀美院士談治學和人生》是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紀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路悟知錄——肖紀美院士談治學和人生
- 作者:肖紀美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40 頁
- ISBN:7-5025-7584-7
- 類別:社科綜合理論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肖紀美院士治學方法和人生感悟的圖書。作者肖紀美院士從自己幾十年的學術經歷開始講述,分上、下兩篇,首先闡述四方面的“實踐悟知”:道理,方法,材料,問題;然後選擇作者生命中的五件趣事——命運,學習,科研,讀書,著作,論述“人生”過程中的“行路悟知”。書中不乏大量科技、人文、方法論知識的闡述,讀後引人深思,使人頗受啟迪。
本書可作為廣大理工科在校學生的課外讀物,也可供廣大青年學者、資深科研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引論
第一節釋題3
第二節學術經歷(一)4
第三節學術經歷(二)7
第四節經歷評憶8
一、八階段8
二、認識三點13
上篇共性知識
第一章道理論19
第一節釋義19
第二節心、心理、心理學19
第三節心理、材理與哲理20
第四節簡論“路”21
一、引言——釋題21
二、邏輯路——問題分析方法22
三、易傳法——簡易材料論24
四、創新路——類比交叉法28
五、成才路——中國人才論—類比法36
六、處事路——21世紀處事三論39
七、興國路——歷史法41
八、數學路——人生問題的四個基本方程48
九、結語——警言與境界50
附錄人生七路50
第二章方法論51
第一節釋題51
一、方法論51
二、《西遊記》的借鑑——猢猻悟空與學人悟知52
第二節邏輯法55
一、邏輯55
二、邏輯分析55
第三節系統法59
一、系統59
二、系統分析61
三、反饋在材料學中的套用63
第四節環境論66
一、人類對環境的五個正確對待66
二、系統與環境66
三、“運”的對待67
第五節歷史法——過程論70
一、歷史法70
二、過程論71
第六節治學思路——悟知治學思路坦途行73
一、回顧73
二、五條思路74
第三章材料論77
第一節歷史分析77
一、學科78
二、學會80
三、學術書刊80
第二節系統分析80
第三節邏輯分析82
第四節實踐悟知82
第五節未結束語87
一、邊緣與滲透87
二、區別與趨同88
三、動向90
附錄93
第四章問題論94
第一節引言94
第二節明確概念悟循環經濟95
一、材料判據的變遷95
二、生態材料——循環經濟97
第三節三種推理方法齊爭艷98
一、定義98
二、合併爭艷99
第四節八類人世問題定江山101
一、道理互通融101
二、因果關係102
三、八類人世問題定江山107
第五節結論123
下篇知識套用
回顧與前瞻127
第五章命運論129
第一節引言129
第二節命、運和命運的含義129
一、命129
二、運130
第三節廣泛的套用131
一、古典小說和論文131
二、科技現象的命運132
第四節動態的反饋分析133
第五節結語133
第六章學習論135
第一節引論135
第二節概念137
第三節環境138
第四節目的——提高才能139
第五節內容——知識結構141
第六節方法——學習過程143
第七節結語146
第七章科研論148
第一節引言148
第二節類型149
第三節選題150
第四節方法155
一、系統分析法155
二、假說法158
三、直覺法及機遇法166
第五節科研水平167
第六節評價和管理168
第八章讀書論171
第一節引言171
第二節詞源與命名171
第三節書的功能172
第四節環境173
第五節結構174
一、一個示例174
二、五點共性要求175
三、兩個可供交叉的學科176
第六節結語176
第九章著作結構論178
第一節引言178
第二節著作結構180
第三節結語197
後語—結語
一、總結201
二、韻文表述哲理201
三、交融212
四、誤解誤導213
五、九言八句結尾217
參考文獻218
A一般參考文獻218
B肖紀美著作219
C肖紀美的材料巨觀問題論文220
致謝225圖的目錄
圖11材料巨觀問題的結構27
圖12材料微觀問題的結構27
圖13與概念之間交叉有關的各種關係31
圖14系統功能圖35
圖15刺激反射聯繫圖36
圖16人才的才能圖38
圖171989~1994年經濟工作方針43
圖18從“材料學方法論”學習和理解“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45
圖19“三個代表”與“三個文明”之間的關係47
圖21悟知路線——四步曲57
圖22系統分析與系統工程61
圖23模型化與模擬62
圖31材料學科的分合圖79
圖32“過程”在材料生產和套用中的地位81
圖33材料和材料學81
圖34巨觀材料學的結構圖85
圖35材料學科分合圖89
圖41演繹法和歸納法的比較100
圖42道理通融圖106
圖43性能在材料學中的重要位置108
圖44信息的輸入和輸出108
圖45五因素之間的關係109
圖46典型的投入(x)產出(g)曲線119
圖47供需決定價格119
圖51對材料性能的認識歷程和分析方法133
圖61學習與科研136
圖62二元相圖137
圖71投入(x)產出(g)曲線153
圖72二元系相圖154
圖73韌性與韌化的研究方法156
圖74性能研究157
圖75理論研究158
圖76發明和發現思維圖160
圖77邏輯分析的總結161
圖78演繹法和歸納法的比較162
圖79實驗數據的處理164
圖710科學研究的效益168
圖91《金屬材料學的原理和套用》的結構181
圖92金屬結構材料的分類182
圖93《金屬材料的腐蝕問題——腐蝕金屬學》的結構183
圖94《高速鋼的金屬學問題》的結構184
圖95《金屬的韌性與韌化》的結構185
圖96《不鏽鋼的金屬學問題》的結構185
圖97《材料能量學》的結構186
圖98《合金相及相變》的結構187
圖99《材料的套用與發展》的結構188
圖910《應力作用下的金屬腐蝕》的結構188
圖911《腐蝕總論》的結構189
圖912《材料學的方法論》的結構190
圖913《士心集》和《志懷集》的結構191
圖914《問題分析方法——梳理人·事·物的糾紛》的結構192
圖915《材料學方法論的套用——拾貝與貝雕》的結構193
圖916《治學體會漫談》的結構196
圖917《材料腐蝕學原理》的結構197
圖A《行路悟知錄》的結構201
圖B文、史、哲的關係和作用214表的目錄
表11簡易材料論26
表12“抄”“超”對比29
表13物理學的重大發現與類比34
表14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歷程42
表15“三個代表”之間的關係46
表21三種推理方法57
表22系統定義中內涵的比較60
表23材料的耗散結構實例65
表31美國MIT礦冶及材料系名稱的演變78
表41因果關係的各種學說的對比103
表42各種系統的命和運113
表43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歷程118
表44“管理”析字121
表71演繹法和歸納法的比較160
表81材料的工藝性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