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璽

行璽

行璽是指秦、漢時皇帝發布詔令、使用玉璽的特定稱謂。秦代以前,凡印皆可稱璽,自秦以後,只有帝王之印可稱璽,其他人的印皆稱印或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璽
  • 性質:文化用語
歷史淵源,詳細介紹,

歷史淵源

《漢書·霍光傳》:“(昌邑王)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 漢 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台。”《後漢書·輿服志下》“乘輿黃赤綬” 劉昭 注引 漢 衛宏 《漢舊儀》:“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天地鬼神。”《資治通鑑·晉愍帝建興三年》:“ 涼州軍士張冰得玉璽,文曰‘皇帝行璽’,獻於張寔 ……遣使歸於 長安 。”
行璽

詳細介紹

行璽,即發布詔命所用的印信。這其中的“璽”字是有文章的。先秦時,凡印章,不論是帝王的,還是臣民的,都可“璽”。秦始皇稱制後,為強調皇帝的權威,規定只有皇帝才能稱“朕”(以前人人都用的自稱);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稱“詔”、稱“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稱“璽”。臣民的憑信物只能稱“印”、稱“章”。從此,“璽”這個名稱成為御用印信的稱謂。
漢承秦制,在璽印的規定上稍有寬緩,皇后、諸王印信也稱璽,但基本上仍相沿舊制而不改。漢家天子璽印較秦璽為多,史載漢天子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皇帝行璽,是發布詔令、冊封諸侯王用的。皇帝信璽,是徵召大臣、調兵遣將用的。天子行璽,是策拜外藩、祭祀天地鬼神用的。其他帝璽的使用也各有制度。
漢皇璽印雖多,卻早已失傳,今不得見。這次在南越王墓中共清理出土二十三顆印章,也唯有這顆“文帝行璽”金印稱“帝”、稱“璽”。迄今為止,它是今日唯一得見的漢代“帝璽”,這就彌足珍貴了。
“帝”、“璽”兩字特別引人注意還有另一緣故,因為其間隱蘊著一部古代的漢越關係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