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表演美學》是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艾利卡·費舍爾·李希特。
基本介紹
- 作者:德艾利卡·費舍爾·李希特
- 譯者:余匡復
- ISBN:9787561799031
- 頁數:308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9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關於演出的理論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本書是表演美學的經典研究作品,作者極為深入透徹地分析了藝術表演的社會學內涵,是該領域的一部經典作品。
《行為表演美學》的主要論點即:行為表演的事件的典型模式便是演出。從理論上來分析,費舍爾—李希特把“演出”理解為行為表演的“事件”是從德國戲劇科學的奠基人麥克斯·赫爾曼(Max Hermann 1865-1942)的著作引申出來的。赫爾曼把“演出”界定為“所有的人為所有的人的遊戲”,費舍爾—李希特則把赫爾曼的論點和美國研究行為表演的論點(約翰·奧斯汀)及後來(尤狄特·布特勒爾)研究行為的表演性的觀點結合了起來。
本書指出,便是典型的“行為表演”。“行為表演”實質上就是“表演行為”,任何“表演行為”都是表演給人(觀眾)看的,而表演(動詞)給人看的表演(名詞)其實就是“演出”。因此,“行為表演”(表演行為)必然和“演出”聯繫在一起。本書詳細分析“演出”必須具備的外在物質性,及與物質性相關的“演出”中演員和觀眾相互作用後形成的“反應鏈”(氣場)、“演出”所構成的氣氛、節奏、時間性。
本書更研究演出的物質性、符號性及美學性三者的相互關係。作者從上述基本理論出發,指出“演出”的特徵是它的“一過性”,這種“一過性”決定了“演出”是演員和觀眾共同完成和共同參與的“事件”,而不是“作品”。本書強調:研究“文本”屬於文學科學,研究“演出”則屬戲劇科學,即“文本”不等於“戲劇”。
“演出”所傳遞的文本的內涵(意義)對每個演職人員和觀眾說來是因人而異的(這涉及接受美學),因為每個觀眾在觀看“演出”時,都首先聯想個人的生活史,而每個人的生活史都不相同,它還涉及到演員和觀眾的不同素質和修養等方面。
作者出色地強調了,“演出”既是“藝術”又是“現實”,她反對機械性的“要么……要么”,主張辯證性的“既是……又是”。舞台上有表演(美學性表演),生活中也處處有“表演”(社會性表演),即所謂人生如戲,人生小舞台,世界大舞台。因此,研究行為表演還具有深刻的社會學內涵。本書自出版以後,已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作者介紹
作者艾利卡·費舍爾-李希特,德國最著名的戲劇理論家,自1996年開始任柏林自由大學戲劇系主任。
譯者余匡復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歷任清華大學外文教研室教師,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