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濕滋筋養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十。具有益氣養血,除濕通痹之功效。主治遍身行痛,乃氣血兩虛,有火有濕。
基本介紹
- 名稱:行濕滋筋養血湯
- 出處:《古今醫鑒》卷十
-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人參、白朮、白茯苓、威靈仙、防己、紅花、牛膝、黃連、黃柏、知母、甘草、蒼朮
- 功用:益氣養血,除濕通痹
- 主治:遍身行痛,乃氣血兩虛,有火有濕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酒洗)一兩,川芎七分,白芍(酒洗)二兩,生地黃一錢(薑汁炒),人參六分,白朮一錢二分,白茯苓(去皮)一錢,威靈仙(酒洗)六分,防己(酒洗)六分,紅花七分,牛膝(酒洗)七分,黃連(酒炒)六分,黃柏(鹽炒)一錢,知母(鹽酒炒)一錢,甘草四分,蒼朮(米泔制)一錢。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用
益氣養血,除濕通痹。
主治
遍身行痛,乃氣血兩虛,有火有濕。
使用注意
大便溏稀者慎服;肺有痰熱者忌服。
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醫鑒》:“行濕滋筋養血湯(雲林制):治遍身行痛,乃氣血兩虛,有火有濕。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薑汁炒)一錢,人參六分,白朮、白茯苓、威靈仙、防已、紅花七分,牛膝、黃連、黃柏、知母、甘草四分,蒼朮各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