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常帶經,漢語成語,拼音是xíng cháng dài jīng,意思是走路時經常攜帶經書,形容熱心求學,苦讀不倦,出自《史記·儒林列傳》。
基本介紹
成語出處,成語用法,成語典故,
成語出處
《史記·儒林列傳》
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句
我們要學習他行常帶經的讀書精神。
成語典故
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閒行傭賃,以給衣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
注釋
- 兒:姓,同“倪”。
- 都養:為眾人當炊事員。
- 間行:暗中行動。
- 傭賃:受僱做工。
- 第次:等次,排列順序。
譯文
倪寬家貧沒有資財,時常當學生們的廚工,還經常偷偷外出打工掙錢,來供給自己的衣食之需。他外出時常常看經書、休息時就朗讀體會它。依照考試成績的名次,他補了延尉史的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