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人

行唐歷來為漢族聚居之地,後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數民族遷入。

(一)龍地人傑,(二)革命先驅,(三)文化名人,(四)時代驕子,

(一)龍地人傑

許由,字武仲,上古時代高潔清節之士,行唐許由人,歿葬箕山。相傳堯帝因年事漸高,遂遍訪名賢。在行唐縣聞許由人品極好,名望甚高,欲讓天下於由。許由不受,逃到箕山之陰、穎水之陽隱居起來。後人將他居住的村子稱為許由村。乾隆二十六年,乾隆謁五台,過行唐,游箕山,並賦《詠箕山》詩4首。至今箕山許由祠、許由墓等遺址猶存。
郤谷,春秋時期晉國人,行唐城寨為其故里。晉文公建立三軍,選拔元帥,趙衰說:“ 郤谷可以。”公問:“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衰說:“ 郤谷喜歡禮樂而又熟知詩書,所以必然懂得用兵的道理。”文公就讓郤谷為帥,統領中軍,後屢建戰功 ,成就文公霸業,是歷史上著名的儒將。
李左車,西漢南行唐史家莊人,生卒年不詳。趙國名將,為趙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公元前204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兵打趙國,兵進井陘口。左車認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萬無一失。李左車便向趙國守將陳余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間出其後,斷絕漢軍糧草,不出十日,則可全殲漢軍。陳余不以為然,出關應戰。韓信大破趙軍,斬陳余,擒趙王,趙國滅亡。李左車也被縛至韓信處。韓信早聞左車賢名,親釋其縛,以師禮相待,並請教攻滅齊、燕方略。左車說,“將軍千里遠征,一舉破趙,威震天下。然士卒飢疲,鋒銳已盡,若屯兵齊、燕堅城之下,勝負難決。此時應撫恤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勢兵力向燕國進發,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後實之法。”韓信採納了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的國土。
齊士員,隋唐時行唐人。出身貴族世家,其曾祖父齊常,官魏平南將軍、豫州汝南郡太守;祖父齊恩官北齊尚食典御;父齊羨,隋代荊州記室參軍;兄齊傲官隋代盧州司兵參軍。
大業末年,隋煬帝征高麗失敗,天下大亂,他追隨李淵起兵,南征北戰。“義旗之始,即授正議大夫,左一軍頭”。在唐軍中作戰,“帷幄之中,決勝千里;陣場之上,身敵萬人。”立下了不世之功,為大唐開國元勛。李唐立朝以後,齊獲上柱國勛官之銜,封延陵開國子爵,深得皇家信賴,曾內任長樂宮大監,掌管宮室修建;外任定州刺史,負責一方軍政,而更多時間則掌宮殿門禁及守衛,職責頗重,“領禁天闕,每承機要三十餘年”,死後得建殿配享獻陵(唐高祖李淵陵墓)之殊榮。
邸亨,金元之際行唐縣甘泉鄉(今上滋洋鄉)聖明峪人。金貞佑(1213年~1217年)年間,黃河北部兵起,邸亨組織豪傑保護鄉里,鄉人都依賴他;後隨蒙古真定路都元帥使史天澤打敗金將武仙,繼而取河中(山西永濟縣蒲州鎮)雙門、倚尖二寨;又隨蒙古大將伯顏攻宋,占青山磯。忽都虎奏其戰功,皇上賜金符牌,統管真定、河間、西京、洛磁、懷孟、穎、濱七路萬戶府。死後,贈昭勇大將軍,真定河上萬戶輕車都尉,中山郡候。
關思義,元代行唐人,學識淵博,胸懷遠大。至大二年(1309年)任南台御史,奉命主管郡縣的和顧和買事宜。總是把物品和人力按時價合理折合,如數償付,民眾都很感激他。至正十一年( 1351年)他奉詔任遼陽別駕,在任期間,頗有政聲。任期滿後,回家休養。當時官吏的風氣不正,朝廷想革除這一弊端,更新宰輔,選拔正直的人,各路設行台,監督考察官吏,以防粉飾報功,欺詐領賞。關思義被選拔出任江東道廉訪使。他胸懷洗清社會污濁的志氣,走馬上任。江淮一帶沒有不知道他的名聲的。老母病逝,回歸故里。聽說鹽折乾草,供雄、易二州飼用,由寶坻鹽貨之家折征,和顧和買。雜派並行,科撥折納,車輛裝載,日久費多,寶坻運鹽,情弊多端,如遇捕獲,枉遭刑憲。關思義調查了解事情的真象後,認為這樣於民不便,於鹽法有損。他把百姓遭受的苦害,詳細地上報當政者,請求免除加在他們身上地勞役,為百姓辦了一件好事。
周時雨,明代行唐中羊社(玉亭一帶)人,住城內北街,有兄弟6人,時雨為大,為四川潼川(四川三台縣)州同。三弟霖雨,為江南淮安府(江蘇淮安)同知。三弟甘雨,為倒馬關(在河北唐縣)參將。六弟膏雨,為鎮撫司,甘雨兒子瑞,為守備。明末,5人均致仕居家。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攻臨城下,周氏全家誓死堅守城池。城被攻下,時雨率其妻妾子女一門老小慷慨殉難。同時死的有時雨的兒子珍,甘雨的兒子璉,孫兒良輔。崇禎十五年(1642年),皇帝詔褒忠貞,派官赴行唐祭奠。時雨、霖雨都封為護國鎮國將軍,甘雨封為護國定國將軍,宣封為明威將軍。

(二)革命先驅

榮潔義(1907~1932) 又名榮子清,中共黨員,行唐縣城內南街人。
榮潔義自幼讀書,學習勤奮,思想進步,1924年底在行唐縣單級師範畢業,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2月受聘到東楊莊村教書,秘密從事革命活動,發展團員,建立了行唐第一個共青團組織 —— 東楊莊團小組。
1925年10月,榮潔義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底,榮潔義重返東楊莊村教書。先後介紹孫亮等 7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立黨支部,由他擔任支部書記。經與其他村黨組織聯繫後,1931年6月,榮潔義在東楊莊國小秘密主持召開了行唐縣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行唐縣委員會。縣委成立後,榮潔義離開行唐,為中華民族爭生存求解放,往返在行唐、河南、陝西之間。1931年,榮潔義被派到陝甘寧游擊隊任指導員。 1932年奉命到西安開會,由於叛徒告密,在西安東關被捕入獄。在獄中受盡折磨,不畏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立場堅定,寧死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英雄氣概。1932年冬天的一個深夜,榮潔義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於西安民樂園,年僅25歲,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康福山(1910-1952),北橋村人,共產黨員,游擊隊小隊長,全國戰鬥英雄。
康福山自由家貧,父母雙亡,17歲當長工,民國24年(1935年)到大同當鐵路工人,後因帶領工人爭工資、鬧罷工、痛打了工頭,才逃離大同,回家務農。
七七事變後,他不堪受日軍鐵蹄的蹂躪,毅然參加了八路軍,成為優秀的機槍射擊手。民國29年(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在攻克娘子關戰鬥中立功,升為班長,翌年在葛子裡戰鬥中,身負重傷,全班只剩下他一人,仍堅持戰鬥,衝出重圍,保住了一挺機關槍,榮獲團戰鬥英雄稱號。
福山復員還鄉後,為了繼續抗日,帶頭組織了抗日游擊小分隊,並擔任了小隊長。他運用部隊的戰鬥經驗,先從打擊零散敵人入手,奪取槍枝武裝自己,不久就成為敵人聞風喪膽的“快腿子土八路”。民國31年(1942年),康福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翌年在反蠶食鬥爭中,為配合正面作戰,經常帶領游擊隊到五十里外的交通線上扒鐵路,炸橋樑、割電線、襲據點、破壞敵人交通和通訊聯絡,打得敵人日夜不得安寧。
一天晚上,福山帶領三個隊員到城關扒了敵人電線,回來路上,被敵人包圍在西橋村。他們東打兩下,西打兩下,巧妙地與70多名日偽軍周旋,終於衝出包圍。
福山還經常在交通要道上,出其不意地截擊敵人,一天路上過來一輛大車,上邊坐著偽軍小隊長和一個隨從。埋伏在路邊的福山一躍而起,竄上車去,抓住敵人的腿,摔下車去,隨即開了槍。當後邊幾十個敵人趕上來,福山提著所繳獲的槍枝早已隱沒在青紗帳里了。
民國33年(1944年)清明節,福山和隊員們封鎖了玉亭炮樓。敵人送糧車過來了,福山抽槍對準押車敵人的心口,大喝一聲:“跟我走!不走,要你的命!”一大車小米成了抗日的軍糧。
康福山機智勇敢,他帶領游擊小隊抓日軍、捉漢奸,在民眾掩護下,忽隱忽現經常活動在敵人眼皮底下。僅民國33年(1944年)就活捉漢奸72個,單獨作戰106次,配合作戰8次,圍困炮樓13次。
康福山游擊隊一手拿槍桿,一手拿鋤頭,既是戰鬥隊,又是包工隊,他們收割敵人炮樓附近的莊稼,幫助抗日烈、軍屬和貧困戶收打糧食,伏擊搶糧的敵人,成績很大,民眾誇獎說:“福山游擊隊打仗好,做事也好,不知給咱們奪回了多少糧食。”
縣裡開大會,康福山被選為戰鬥英雄、民兵模範。縣政府號召全縣軍民學習他,並編出歌曲《戰鬥英雄康福山》,歌頌他。
民國34年(1945年)1月,康福山光榮地出席了晉察冀邊區群英會;1950年,他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
1952年6月10日,康福山在保定醫院病逝,年僅42歲。
王清彥(1899-1982年),女,北橋村人。民國24年(1935年)丈夫因無法還債被迫離鄉,她領著兒女艱難度日。
民國27年(1938年)王清彥擔任了村婦救會委員。民國31年(194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她站在抗日救國運動的前列,動員親侄子參加八路軍,她把人民子弟兵當成自己的親人看待,被譽為“學習戎冠秀運動先鋒”和“擁軍模範”。
是年,日軍在北橋村周圍築起六座炮樓,村邊修了三條公路,經常到村中掃蕩。八路軍部隊經常到這一帶打擊敵人。每逢部隊住到清彥家,,隆冬季節,她讓部隊住暖屋,鋪蓋好被褥,自己和孩子住冷屋,蓋破棉套;酷暑季節,她讓部隊住涼快屋,還點燃火繩驅蚊子,讓戰士休息好。她待戰士比親兒子還親。
王清彥處處以戎冠秀為榜樣,對傷員照顧得無微不至。冬季的一天,抬來以為重傷員,渾身是血。她把傷員放在熱炕上,把女兒的棉衣撕開,用絮棉把血擦乾,包紮好傷口,一勺一勺地餵水、雞蛋湯。她不怕髒,不怕累,給傷員接屎接尿,更換墊布。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傷員的傷勢很快好轉。後來上級決定把傷員接到後方醫院治療。臨走時,清彥把自己的被子鋪在傷員很快好轉。後來上級決定把被子鋪在傷員身子底下,傷員感動地說:“你真是我的再生母親!”
王清彥不僅把傷員當親人,而且在危險時刻,用生命來掩護革命幹部。有一次縣大隊長、區長李洛舉和村幹部在她家開會,敵人突然進了村,清彥馬上讓大家隱蔽在她家的地洞內。漢奸、日軍用刺刀對準她的胸膛逼問:“八路藏在哪裡?說出來大大地有賞!”清彥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斬釘截鐵地說:“不知道!”鬼子氣的吼叫:“死了死了地!”把戰刀擱在她脖子上,她還是不說。一個漢奸見硬的不行,就甜言蜜語的哄騙她,被清彥痛罵一頓。敵人惱羞成怒,一把將她按到在地,槍戳腳踢,打得遍體鱗傷,鮮血直流。這時村外傳來槍聲,敵人以為八路軍來了,慌忙逃走,王清彥才免遭一死。抗日幹部也安全脫險。
王清彥還組織“戎冠秀小組”,帶領婦女開展支前擁屬活動,幫助戰士家屬送糞翻地,照料家務,拾柴縫衣……
由於王清彥在學習戎冠秀活動中做出了突出成績,曾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和獎勵。民國33年(1944年)11月出席縣群英大會,得獎旗一面,翌年(1945年)1月出席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大會,1951年到北京參加了建國二周年慶祝活動,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接見,並榮獲“擁軍模範”稱號。
王伯章(1906年-1943年),河合村人。自幼家貧,備嘗艱辛。民國22年(1933年)參加水泉暴動。同年加入共產黨。七七事變後,參加了抗日隊伍。伯章為人正直,膽大心細,領導派他到石門憲兵隊做地下工作。
民國31年(1942年),鬥爭環境惡劣,公安局情報員西橋村李老萌帶巨款投敵叛變,在石門買了個憲兵隊長職務。伯章得知後,迅速匯報縣公安局長江楓,局領導決定除掉他。10月的一天,伯章邀李洛萌和宋殿華一塊到行唐檢查憲兵工作。李和宋宿在西橋。伯章即到南橋,通過地下聯絡員對付情報送給了江楓。江楓帶領警衛隊一個班埋伏在安里至西橋中間,然後派五區治安員郭岳嵩將他們引出,當即處死。伯章為了蒙蔽敵人,以被八路軍包圍逃跑出來的假象,開槍將自己的左腿打傷,忍著疼痛,連夜步行趕回行唐縣憲兵隊。回到石門進一步取得敵人信任,升為憲兵隊長。
六區區長閻子厚投敵叛變,縣領導決定除掉他。公安局派王市同炮樓敵工人員崔四位處決閻子厚,但幾次都未成功。閻感到在行唐危險,逃到石門,公安局將這一情況速報告了晉察冀公安局,晉察冀公安局指示伯章儘快處死閻子厚。伯章馬上找到李進虎(賈莊村人,地下工作者),到馮三林住處(賈莊村人,在石門開一雜貨鋪,情報員),商量對策。一天晚上,三人以請閻喝酒為名,將其勒死,扔到臭水溝里。
民國32年(1943年)1月的一天上午,縣區領導在南橋召集20多個黨員開會,突然接到伯章情報,說有壞人告密,侯騰要帶領日軍漢奸100多人偷襲南橋,抓捕領導幹部。與會人員聞訊迅速轉移,敵人撲了個空。4月的一天,伯章從石門回來,親自找江楓匯報了工作,即刻返回行唐憲兵隊。不幾天,由於奸細告密,被漢奸姚玉秀關押在木籠里。敵人金錢利誘,百般折磨,伯章毫不動搖。一天上午八點半,他乘看守不備,施展拳術,打開木籠,逃出監獄,跑回河合老家。
8月初的一天,伯章到正定縣執行任務,路過白廟莊村,不幸被敵人抓住。殘暴的敵人用鐵鉤掛住他的鎖子骨,吊起來,用繩子綁住他的腳,倒吊起來,打得皮開肉綻。伯章總是咬緊牙關,守口如瓶,保住了黨的秘密。王伯章被敵人殺害時面不改色,大義凜然,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慷慨就義。時年37歲。
張六子,抗日戰爭時期,行唐出過一個遠近聞名的少年英雄,名叫張六子。提起他,人們都把他稱做“行唐的王二小”。
張六子是行唐上方村人,從小家裡就很窮,過著十分清苦的日子。他還不到十歲,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占領行唐,他家的生活和鄉親們一樣,更是雪上加霜,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上方村處在平原與丘陵的交接地帶,是游擊區,日本鬼子和漢奸隊伍一打過來,就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張六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打從小就樹立了保家衛國的大志向,到了剛剛能扛動紅纓槍的年紀,他就參加了村裡的兒童團,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站崗、放哨、查路條,有時還為村里和區裡的抗日政權傳送檔案和情報,表現得非常積極,為此,他被任命為村里兒童團的組織委員。
一九四三年,抗日戰爭正處於十分艱難、殘酷的時期。那年的正月初三,人們還沒有從過年的氣氛中緩過來,日本鬼子發動突然襲擊,天還不很亮就包圍了上方村。人們在一片驚恐中四處逃避,有些人跑出村子,但也有不少人被敵人抓住,張六子因為只顧著招呼鄉親們轉移,自己卻沒有跑出去,被鬼子和漢奸抓住了。
敵人抓住了張六子,滿以為從一個小孩嘴裡不難掏出我方的一些情況,就圍住了張六子,想誘騙他上當。但張六子從參加兒童團那天起,就接受了我黨的保密教育,哪裡肯上敵人的當?鬼子問:“幹部們都藏到什麼地方去了?”張六子機智地回答:“俺是小孩,不知道什麼叫幹部。”敵人見哄騙不成,惱羞成怒,掄起搶托,一下子把張六子打了個趔趄,氣勢洶洶地逼問:“八路軍在哪裡?公糧藏在什麼地方?快說出來,不說就打死你!”張六子堅定地回答:“不知道!”敵人見哄騙威逼都不成,露出兇惡本相,幾個鬼子和漢奸一擁而上,扒掉張六子的棉衣,捆住他的雙手,把他吊在一棵大樹上,掄起一根胳膊粗的抬水棍,惡狠狠地朝他打去,邊打邊問:“快說,八路軍和幹部都在哪裡?公糧藏在哪裡?”張六子雖然被凍得嘴唇青紫,兩條胳膊被吊得失去了知覺,棍子打在身上,一棍下去就腫起一大塊,但他仍然只說三個字:“不知道!”敵人氣急敗壞,棍子象雨點一樣落在張六子身上,直到一根粗棍打得斷成了三節,張六子已是遍體鱗傷,皮開肉綻,但始終不肯吐露一個字。敵人還不罷休,又點起乾草火,一把一把往他身上扔,張六子仍然咬緊牙關,隻字不吐。後來,殘暴的敵人又把他從樹上解下來,往他嘴裡灌涼水,張六子被折磨的昏死過去,奄奄一息,但卻始終不向敵人屈服。鬼子漢奸見一大群人用盡一切手段,卻連一個小小的孩子也制服不了,就滅絕人性地用石頭把張六子砸死了。
張六子犧牲以後,受到抗日軍民的一致讚揚和尊敬,邊區的《晉察冀日報》報導了他的英雄事跡,北嶽區授予他“模範童子軍”的光榮稱號。
江真(1923-1943年),原名姜祥征,女,江蘇省常州市人。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兄嫂度日。因家境貧寒,以針織補助生活。七七事變後,江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民國27年(1938年),她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重重封鎖,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隨華北聯合大學赴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不久,又被送到北方局黨校學習。
民國29年(1940年),江真分配到行唐縣委宣傳部任幹事。她對工作主動熱情,認真負責,不拈輕怕重,黨叫幹啥就幹啥。在與敵人爭奪糧食,保衛抗日政權、反對日本侵略者“王道樂土”的總體戰中,始終站在戰鬥前列。
民國32年(1943年)秋,日軍出動六、七萬兵力,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在行唐北部東起科頭西至庫池60里的山頭上修築炮樓十幾座,使行唐大部成為游擊區。
為粉碎敵人“掃蕩”,縣委幹部分散到游擊區,同游擊隊、民兵一起開展對敵鬥爭,阻止搶糧、抓丁。江真奉命到東、西彩莊、烈坡溝一帶,協助軍區教導團打擊敵人,組織民眾搶收、堅壁清野,進行反掃蕩鬥爭。縣委書記俞恆委託一區婦救會主任趙清秀(東彩莊人)負責江真的安全。
日軍大“掃蕩”的風聲越來越緊,11月8日,俞書記得知駐口頭和靈壽陳莊的日軍近日要襲擊彩莊、烈坡溝,親筆寫了緊急通知,派交通員張彥江(烈坡溝人)馬上送到東彩莊,要江真立即撤離。顏江匆匆趕到烈坡溝,人們說:“江真在檢查完堅壁清野、掩護藏糧的事後和趙元和等扛著钁頭上山了”。顏江找到江真,原來,江真和趙元和在烈坡溝檢查完工作,又上了柏樹尖山,一直忙到天黑。沒能趕回東彩莊,而住在了西彩莊
9日凌晨,村犬狂吠驚醒了江真。她知道是日軍來“掃蕩”了,急忙起來,找到趙元和,立即組織民眾轉移,當她倆最後離開村子時,敵人已經進了村。
“江真,快往柏樹尖跑,我爹在那裡等我們。”
“元和,你去柏樹尖,我往腸溝,快!”江真說完,頭也不回向腸溝方向跑去。快進腸溝時,她掏出筆記本,點著燒掉,又繼續往前跑。當江真進入腸溝後,日軍已經把整個大山團團圍住,她隨民眾往山上跑,敵人在後面追,跑到半山腰時,頭部受傷,血流滿面。
但她毫不在意,鼓勵同伴快跑,當跑到黃石涅山頂,想從後山突圍時,從山後包抄上來的日軍也到了山頂,他們哇哇亂叫著:“捉活的!捉活的!”江真知道無法突圍了,就爬上懸崖,環顧四周,高喊著“打到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一跳,壯烈犧牲。時年20歲。
江真烈士現安葬於上連莊鄉上南莊村北行唐縣烈士墓。1981年,中共行唐縣委烈士樹起一塊高1.7米,寬0.6米的紀念碑,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鬍華撰寫了碑文。
安仲琨(1915~1949年),玉亭鄉西橋村人。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平漢抗日游擊縱隊與八路軍部隊合編為八路軍太行軍區第10旅,安仲琨任該部獨立團團長。8月,安仲琨率團參加了百團大戰三個階段的戰鬥。10月,安仲琨任第2軍分區六縱隊47團團長。安仲琨以“足智多謀,作戰勇猛”享譽軍營。在血與火的較量中,他憑藉一桿槍、一把刀殺的日軍聞風喪膽,被視為“平漢縱隊第一虎將”、八路軍129師總部“最剽悍的年輕團長之一”。
安仲琨幼時家貧,6歲開始習武,8歲入本村國小讀書,後因家境不濟輟學。民國21年(1932年)春,胸懷報國之志的安仲琨,瞞著家人隻身夜奔曲陽城,加入國民黨第106師。由於有一定武術根基和文化基礎,很快被任命為軍隊武術教習,並被提升為重機槍排排長。民國24年(1935年),因憎恨國民黨槍口對內、消極抗日而辭職還鄉。七七事變後,安仲琨參加了范子俠領導的抗日義勇軍。民國28年(1939年)11月,抗日義勇軍易幟為平漢抗日游擊縱隊,直屬八路軍129師,安仲琨先後出任平漢抗日游擊縱隊基幹二團、邢台團、武安團與邢沙團團長、平漢抗日游擊縱隊基幹團團長兼基幹二團團長。
民國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挑起內戰,安仲琨又踏上新的征程,相繼參加了上黨、平漢、白晉、隴海路、大楊湖、湯陰、襄樊等戰役。民國37年(1948年)7月,安仲琨出任中原野戰軍12軍36師參謀長。民國37年(1948年)11月,參加淮海戰役。民國38年(1949年)4月,隨部隊橫渡長江。1949年11月17日,在進軍大西北的重慶戰役馬頭山戰鬥中,遭敵炮襲,壯烈犧牲,終年34歲。
安仲琨戎馬生涯16年,無論環境多么艱苦,情況多么險惡,始終堅守革命理想和氣節;無論軍事指揮還是政治思想工作,始終堅持求真務實,勇於探索,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戰鬥中他衝鋒陷陣,屢建功勳,為鞏固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如意(1919-2007),行唐縣上碑鎮西北街人,渡江特等戰鬥英雄。
1919年9月出生,1946年9月參軍,分配到晉察魯豫第一縱隊第一旅第一團第七連。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等職務。高如意勇猛善戰,從軍十年,先後參加了大別山淮海、渡江和貴州、四川、雲南剿匪、抗美援朝等大小戰役、戰鬥數十次,榮獲各種勳章17枚。其中,在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他帶領一個班的戰士抓獲了50多名裝備精良的國民黨俘虜,立下赫赫戰功。渡江戰役是高如意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鬥經歷。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打響,高如意為十六軍一三六團七連五班班長,率領6名戰士擔任渡江突擊隊任務,他們搖著一艘名為“海州”號木船,沖向長江南岸。船到江心,敵人的一顆炮彈在船邊爆炸,高如意左臂受傷,一位戰友犧牲,兩名戰士受傷,船工被炸暈,船立刻失去了方向,速度頓時慢了下來……高如意高喊:“同志們,不要慌。我來掌舵,你們划水。我們一定要大過長江去,為犧牲的同志報仇!”他兩步跨到船尾,抓住舵柄,撥正航向,戰船又快速前進。為加快船速,高如意和戰友們摘下頭盔當槳,冒著槍林彈雨衝到對岸,搶占了敵人的江沿陣地,保障了大部隊的順利渡江。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高如意榮立特等功,並被評為“渡江特等戰鬥英雄”。乘坐的“海州”號後來被譽為“渡江第一船”,高如意被人們稱為“渡江第一人”。1950年,作為二野代表光榮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1955年,部隊開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高如意為國分憂,謝絕首長和戰友們的多次挽留,放棄大城市的優越條件,卸甲歸田,做了一名普通農民。他時常下田勞作,並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援家鄉建設;他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深受當地百姓敬重。1999年,應邀赴京參加會議,受到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
2007年1月病逝,享年88歲。

(三)文化名人

尚秉和(1870-1950),近代易學大家。位元組之,自號石煙道人,又號慈濟老人,伏流村人。中年以後方習《易》學。針對前人之誤解重新注釋《周易》,創立了“周易尚氏學”。尚秉和自幼好學深思,興趣廣泛,尤愛文史。1887年如邑癢,1890年補廩膳生,1902年取優貢第四名,是年中舉人,翌年中進士,分配到工部任職。1904年入進士館學習法政,1905年調巡警部(後改為內務部)。1906年補主事,翌年生員外郎,先後任科長、司長等職。在內務部任職期間著《古文講授談》12卷。該書詳論敘事之法,見解獨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尚秉和認為“此變為數千年所未有”,“是吾有事之日”。於是蒐集傳記,存錄報章,共 170餘種,數十萬言,以10年時間寫成《辛王春秋》48卷。1962年台北文星書店曾影印《辛王春秋》,列為中國現代史料叢書,並在美國、日本、香港、南洋等地廣為流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尚秉和即在京寓專門從事《周易》研究,出版有關《周易》研究的著述10餘種,較有影響的有《周易尚氏學》、《焦氏易林注》16卷、《焦氏易詁》12卷等。尚秉和閱讀經史百家及唐宋以來小說,著成《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對研究中華民族文化史及歷代社會風俗事物具有重要價值。海峽兩岸及日本曾多次出版。
尚秉和一生勤於筆耕,著述頗豐,計50餘種,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語文等領域。晚年皈依釋門,1950年4月10日病逝於北京。主要著作有《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左傳)、(國語)易象釋》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焦氏易詁》十二卷、《周易時訓卦氣圖易象考》一卷,《連山歸藏卦名卦象考》一卷、《易注》二十二卷、《易林評議》十二卷、《讀易偶得錄》二卷、《太玄筮法正誤》一卷、《洞林筮案》、《郭璞洞林注》、《易卦雜說》、《易筮卦驗集存》、《周易導略論》等。
王之璽(1906-2001),字藍田,獨羊崗鄉余底村人。中國傑出冶金專家、中國冶金學會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家科委鋼鐵組成員。
王之璽1931年畢業於北洋大學礦冶工程系,之後,他先後在東北礦務局、漢口六河溝鐵廠工作。1934年8月,他懷著“鋼鐵救國”的信念,赴英國雪菲爾德大學鋼鐵冶金系學習,1936年秋他學成回國。次年,在南京中央政府資源委員會任礦冶專門委員,參與籌建中央鋼鐵廠。1938年,資源委員會決定籌建雲南鋼鐵廠。王之璽被調往昆明參加該廠的籌建工作。1944年初,他隨代表團赴美考察鋼鐵工業。期間,由王寵佑介紹,他被接納為美國礦冶學會正式會員。1946年3月他被任命為資源委員會鋼鐵組副組長,負責鋼鐵工業全面工作。1948年9月調往哈爾濱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工作。
從1950年起到“文革”開始,王之璽先後在東北工業部、中央重工業部和中央冶金工業部等領導機關工作,歷任重工業部技術司副司長、鋼鐵副司長、科技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1951年,組織創建中國鋼鐵產品技術標準,對促進建國初期鋼鐵生產大發展、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964年他提出了一個配礦試驗與原礦相結合的三步試驗計畫,得到當時負責攀枝花鋼鐵建設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和薄一凍的贊同。之後,試驗獲得成功,突破了100多年來的世界難題。1960年,鞍鋼9號高爐風溫高達1200℃,創造當時世界最高水平,對促進新中國冶金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冶金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之璽是中國金屬學會的創辦人之一,前後30餘年,為中國金屬學會的創建和發展積極奔波。1956年10月,中國金屬學會成立後,連續當選為第一、二屆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會長兼副秘書長。從1979年起,專職負責中國金屬學會總部的日常工作。1983年7月,王之璽組織400多為專家、學者對冶金部編寫的《鋼鐵工業技術政策和裝備政策》和《鋼鐵工業科技發展規劃大綱》進行討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集體一等獎。1984年離休後,不僅擔任冶金工業部諮詢委員會委員,還應聘為東北工學院名譽教授及武漢鋼鐵學院顧問。
秦征 1924年11月生,秦台村人。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秘書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天津美術家協會主席、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秦征就以繪畫為武器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戰鬥。1957年創作的油畫《家》受到朱德的讚揚,並被選送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美展。1988年,他為天津新火車站領銜創作的560平方米巨型穹頂油畫《精衛填海》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併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秦征致力於創作具有民族藝術風格,詩化傳統意蘊和時代風貌的中國油畫作品。他創作的歌頌周總理的《心懷天下》,被天津市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收藏。油畫《賀龍在1968年》、《鄉村教師》、《悠悠我思》、《夕照賦》、《日月同輝》、《古稀之年》構思新穎、準確,立意耐人深思,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多次參加全國大展,並在海內外展出。2005年出版了《秦征速寫集》。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83年以來,秦征先後率團出訪日本、義大利、西班牙、朝鮮等國,進行文化交流。
嚴蘭紳,1933年1月生,南橋村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退休前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研究員。中共河北省委第三、第四屆候補委員、委員,河北省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嚴蘭紳在社會科學院主持全面工作期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主要論著有《當代中國的河北》(任副主編)、《當代中國改革大辭典》(主編)、《科學社會主義新模式論》(任主編之一,定稿)、《河北通史》(主編)等。獨立、合作發表論文、軟科學研究成果20多篇(項)。其中主持撰寫的《農村專業市場結構與發育的基本條件》獲中宣部1992年度“五個一工程”理論文章獎。主持研究的軟科學成果《河北省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的目標模式、方法與步驟研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嚴蘭紳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委第三批省管優秀專家。
蓋山林,1936年9月16日生,南翟營人,滿族。1956年入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1960年畢業分配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工作。1962年調至內蒙古文物工作隊(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從事文物考古工作。1962年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首次發現陰山岩畫。1979至1980年,對陰山山脈西段狼山地區岩畫進行了考察和拓描工作,發現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各個歷史時期的岩畫一萬多幅,拓描了一千多幅,並就此發表了一系列考察報告和論文。1980至1983年對烏海市卓子山和烏蘭察布草原進行考察。1988至1990年,對阿拉善右旗蘇尼特左旗進行考察,發現岩畫近萬幅。1984年被美國馬奎斯名人出版公司列入《世界名人錄》第7版候選人。1988年被義大利收入《世界岩畫藝術名人錄》。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委員,民進內蒙古副主席,又任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漢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高德欣,女,1954年2月生,龍州鎮西街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國家一級導演,現任河北電視台衛視頻道總監。1984年調河北省電視台從事文藝編導工作,其策劃參與創作的作品多次獲國家級或省級獎勵。1990年6月推出的綜藝欄目《萬花叢》,連續7屆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獎”。1992年,大型娛樂節目《大家來歡樂》,數次獲省內嘉獎。《戲苑鄉音》2000年獲全國文藝“星光獎”、“優秀欄目獎”。訪談節目《真情旋律》2000年獲中國電視新聞獎社教類欄目一等獎,稱為中國十佳欄目之一,至今已7次獲國家級獎勵,《鄉音鄉情鄉戀96年河北春節晚會》等43個節目分別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愛我中華》等5個節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11個節目分別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社教節目獎和飛天獎;36個節目獲省廣播電視文藝獎和文藝振興獎;《相愛如歌》、《為了愛》等專題類節目分別獲第六屆奔馬獎一、三等獎。
周喜俊,女,1959年1月生,東市莊村人,大學學歷,國家一級編劇,現任石家莊市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現為石家莊市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出版《周喜俊說唱戲曲集》等專著5部。戲曲《曲江情》等6部作品先後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蝴蝶杯》獲河北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1978年以來,周喜俊共發表作品500多萬字,結集出版《辣椒嫂》、《周喜俊說唱戲曲集》、《齊花坦傳》等6部。發表報告文學《時占經:英勇行樂》等中篇作品25部,短片作品70餘部,創作情景歌舞劇《走進西柏坡》等戲劇劇本17部。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劇《孔雀嶺》、《山竹》等6部。其中,18集電視連續劇《當家的女人》獲第24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現代評劇《七品村官》2006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劇本獲河北省一等獎。中篇故事《扯不斷的情絲》、戲曲電視劇《繡襦記》等11部作品獲全國獎,5集戲曲電視劇《蝴蝶杯》、中篇故事《辣椒嫂後傳》等9部作品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1999年,周喜俊被評為中國文聯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2002年又被評為石家莊市首屆十大文藝家。
劉慧欣,女,1962年12月生,寨里村人,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86年拜中國評劇院表演藝術家李憶蘭為師,主演的劇目很受觀眾歡迎並多次獲獎。1991年她以《杜十娘》中“歸舟”一折參加河北省評劇青年演員比賽,榮獲一等獎,同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評劇青年演員比賽,再次榮獲一等獎。1995年她主演的《張羽煮海》參加文化部舉辦全國評劇新劇目匯演,榮獲優秀新劇目獎和優秀表演獎。1997年主演的《拜月記》在北京市戲曲演員比賽中獲表演獎。1999年主演的《山花》參加全國慶祝建國50周年戲曲匯演獲表演獎。2001年隨團到台灣和香港演出,她領銜主演的《李三娘》和《祥林嫂》受到觀眾和戲劇專家的好評。2002年獲第二十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劉鳳嶺,1963年9月生,麻家莊村人。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劉鳳嶺7歲從藝,初習演京昆武生。他表演的劇目,多次獲得各種獎項。1992年在《火燒連營》中飾劉備,獲省第三屆戲劇節演員二等獎;1997年在《中校張金垠》中飾張金垠,獲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優秀青年表演獎,同時特授三等功;1999年在《堯天舜日》中飾虞舜,獲省文藝振興獎;2000年在《阿Q正傳》中飾阿Q,2002年在評劇《曹雪芹》中飾曹雪芹,2006年在《絕唱》中飾荊軻均獲優秀表演獎;在《大都名伶》中飾關漢卿,獲一等獎。1993年獲第八屆全國電視戲曲蓬勃杯獎。30年來,劉鳳嶺主演了京、評、梆等不同劇種的40餘出劇目,塑造了眾多不同行當、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多次赴港、台及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深受觀眾的喜愛及專家的讚譽。2009年5月獲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四)時代驕子

賈文學(1965年-1987年),原名會斌,上方村人,中共黨員,老山前線一等功臣。自幼讀書,高中畢業,因愛好文學改名文學。
1982年冬,文學的母親因患食道癌,生命重危,其單位讓文學區接班,恰好這時國家也號召適齡青年應徵入伍,文學放棄了接班,堅定地選擇了參軍之路。
文學入伍後來到農場,由於出色表現,第二年升為二班班長。他帶的班,各項工作都走在全連前頭。但在1986年月,連隊由生產轉入全訓時,文學卻鄭重向連隊黨支部提出了辭職當戰士的請求,並推薦進過教導隊、軍事素質比自己好的李志雲當了班長。幹部問他為啥辭職,他說:“在農場我憑著念過幾本農技書和幾把子力氣,能帶好一個班,可要搞訓練,我就差遠了,我決不能讓全班訓練“砸”在我手裡,到了戰場上做無所謂的犧牲。”
文學辭職後,協助新班長做了許多工作,使他們班成了全連訓練的標兵班。他自己由於積極參加訓練,也成了全營的軍事技術標兵。
文學所在連隊三班,在解放戰爭中是“渡江英雄班”老山戰役中,三班的陣地是全連最靠前、最危險的。一旦發生情況,其他哨位無法實施步兵火力支援。看到這個陣勢,文學立即對排長說:“這個哨位我去。他一連三次找連長要這個哨位,唯恐班長搶去。他對班長說:“你是獨生子,保護你,我責任最大,咱們有言在先,需要犧牲時,你可不能跟我爭。”
文學自從進了這個哨位,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給母校同學、好友的信中,都有這樣兩句話:“我非常珍惜這美好的人生”,“如果我死了,請不要悲傷。”他在給母親的一首詩中寫道:“媽媽,您可知道,多少回夢中象只小鳥飛到您的身旁,為您的晚年帶來一絲微笑,……理解我,媽媽,不是我不孝,保衛國家,保護戰友,比什麼都重要。”
1987年4月22日夜,文學接到上級敵情通報:27名越軍向我陣地前沿移動,戰士郝譚珍一聽,就要前去觀察,驗證敵情。文學一把攔住小郝,命令他進洞,自己前去觀察。越軍很快上來了,文學帶領郝譚珍、劉學軍一連打退敵人三次進攻,取得擊斃8名,傷敵11名的戰果。
4月23日凌晨3點45分,賈文學光榮犧牲,年僅23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35226部隊給他追記一等功。
8月12日,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行了慶功會和追悼會,號召全縣人民向賈文學學習。會後,將烈士骨灰送往石家莊,安放在華北烈士陵園。
趙旭光(1976—2007.1.5),口頭村人,生前是一名普通的農村黨員,復員軍人、個體汽車司機。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為了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他做出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生死抉擇,毅然把車開到路邊土崖下,獻出了年僅31歲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跡,經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新聞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2007年1月5日下午,趙旭光駕駛一輛滿載原木的“巨鼎王”大卡車,行至省道河龍線阜平境內黃土梁段時,遇到道路堵塞。他踩剎車時,發現剎車失靈。拐過最後一個彎後,趙旭光突然發現,前面停了很長的車輛,他本能地去踩剎車,因為連續剎車,剎車片過燙,剎車失靈,滿載原木的“巨鼎王”失控了。此時,路的一側被車輛堵得死死的,另一側是低於路面的溝地,驚慌失措的人群根本沒有躲閃的地方。如果撞上停在前面的汽車,一定會引起停在坡路上的汽車連環相撞,而緊靠右側的幾丈深的山崖下就是居民區,後果將極其嚴重。趙旭光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急忙把車開到了逆行車道上。
“巨鼎王”繼續向前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滑行。趙旭光清楚地意識到,山區爬坡路逆行是相當危險的,一旦貨車追尾或在逆行車道上與其他車輛相撞,車上的原木在巨大慣性下將沖向駕駛室,後果可能會更嚴重,不僅僅是連環相撞的問題,車上6個人的生命都會有危險。
“快跳車,你們快跳車!”趙旭光一邊儘量將方向盤打向左邊,一邊喊著。
“我們跳車,你怎么辦?”一個維修工說。
“你們別管我!”趙旭光堅定地說。
車上除趙旭光和車主楊麵糊外,3個維修工和押車員迅速從副駕駛右側的車門跳了下去。此時此刻,失控的車輛離驚慌的人群只有大約30米的距離了。情況萬分危急,趙旭光和楊麵糊都清楚地意識到,一旦貨車衝過去,前面的人群不知要造成多大的災難。
“旭光,咱也跳吧!”
“不行,前面有人!”
轉瞬間,汽車離人群已不足20米了。他猛打方向盤,“巨鼎王”衝下了左側的土崖……
張建霞,女,1982年生,縣城西關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在公爹身患肝癌,命懸一線,肝臟移植成為唯一希望的關鍵時刻,她不顧自身安危,毅然將69%的肝臟捐出,挽救了公爹的生命。
公爹王振龍的肝臟一直不好,2004年秋天檢查出了肝硬化。2007年5月,時年51歲的王振龍被醫院確診為肝癌。建霞和丈夫王亮陪同公爹來到北京301醫院,專家對他們夫婦說,你父親的病目前只有換肝一條路。王亮、建霞夫妻倆走了幾家大醫院,得到的答覆都是肝源奇缺。
在直系親屬中,老大王亮、媽媽、老二王強都是A型血,而父親是O型血,找不到適合的匹配。就在一家人為肝源絕望時,平時說話柔聲細語的建霞平靜而堅決地對丈夫和婆婆說:“捐我的吧,我是O型血。”婆婆張淑芳當時就流了淚,“建霞,你有這個心我就知足了,怎么能捐你的肝?你爸你媽只有你一個閨女,孩子還小,你要有個好歹咱家可怎么過?你父母怎么活?不行!”話傳給了公公,公公也堅決搖頭:“不行,天底下沒有這樣的事,寧可不治了,回家等死,也不能讓兒媳婦捐肝。” 建霞勸說:“媽、爸,沒事的,別人能捐,我就能捐,再說,我年輕,恢復起來也快,你們要是不同意,就是不把我當自家人。我爹在,咱這一家人就是全的、團圓的,再苦也幸福。如果因為沒有肝源我爹不在了,我這個當兒媳婦的能給他捐卻沒給他捐,我一輩子也不會心安……”
在建霞的堅持下,全家人終於同意建霞為公公捐肝,但公公本人不同意,張建霞就一次次安慰公公,讓老人家放心手術。
手術前,在醫院的肝臟移植中心,三個主治醫生把建霞叫到了接待室。醫生們說,手術的方案是割掉建霞69%的肝臟,儘管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手術中意外情況誰也沒有絕對把握排除,她仍有選擇的機會,如果她猶豫,醫生就會給她找一個醫學上的藉口,而且絕對保密。面對醫生嚴峻的面色,建霞堅決地說:醫生,你們放心地割吧,我就是下不了手術台也不後悔!
2007年6月14日8時,一次全國、全世界也非常罕見的兒媳婦給公爹捐肝的手術在北京某醫院舉行,張建霞69%的肝臟被移植到公爹王振龍的體內。
當張建霞的肝臟在公爹的體內“復活”,並開始工作時,處在死亡邊緣的公爹重獲生機。
目前,張建霞的肝臟已基本恢復正常,公爹在恢復期,每天可以出去走走。一家人幸福團圓地生活著。丈夫王亮說,媳婦是我家的恩人,這輩子一定好好對待她。
張建霞的大義孝行帶給廣大讀者的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許多讀者因她的事跡而感動落淚。網友們稱她是足以感動世界的人類英雄。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力量,真正是孝感天下。面對四起的讚譽,張建霞非常低調,她說,我只不過做了一件做晚輩應該做的事,孝順老人是人起碼的本分。
錢紅 女,1971年生,祖籍行唐。1980年被選入省游泳館體校,1983年進入省隊,1985年進入國家隊,1992年獲第25屆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金牌。
在巴塞隆納奧運會100米蝶泳決賽進行到最後30米的時候,錢紅看到仍落後於兩名選手。此時的錢紅作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以減少抬頭換氣而爭取時間,改為五次划水換一次氣。最終打破女子100米蝶泳奧運會紀錄並奪得金牌。在水上“五朵金花”中,錢紅的身材最為瘦小,可是她卻登上了世界游泳運動的頂峰,成為中國游泳界的巨人,成為家鄉人的驕傲。
運動成績
1985年在香港亞太地區分齡賽上,一人獨獲七枚金牌;
1986年漢城第10屆亞運會上,奪得女子100米蝶泳金牌,並以1分01秒36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運會紀錄,這個成績使她躍居當年世界第9位,成為近20年來首位躋身於世界前10位的中國選手;
1988年在廣州第3屆亞洲游泳錦標賽,以59秒93獲得金牌,並創亞洲最好成績;
1988年 奪得漢城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比賽的銅牌;
1990年女子100米蝶泳成績提高到58秒89,列當年世界第二;
1991年在珀斯舉行的第6屆世界游泳錦標賽上,以59秒68的成績,奪得女子100米蝶泳世界冠軍;
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打破女子100米蝶泳奧運會紀錄並奪得金牌。
米娜 女,1986年生,米霍口村人。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女子鉛球F37/38級比賽中,以十一米五八的成績得分一千一百二十九分,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得冠軍,成為繼錢紅之後行唐縣第二個奧運冠軍。
1986年,米娜出生在安香鄉米霍口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患有後天腦癱的她對體育運動表現出極大的愛好,上中學時她已在縣裡運動會上取得了不少好成績。
2004年是米娜體育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河北省體育隊到行唐挑選殘疾人運動員,在親人的鼓舞下,當時還在讀高中的她報名參加了海選。經過層層選拔,米娜從二百六十五名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河北省省隊。
2005年米娜初露風芒,在重慶舉行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F37級女子組比賽中,她囊括了標槍、鐵餅、鉛球三枚金牌。
在2008年全國殘奧會選拔賽上,米娜獲得F37級女子鐵餅、鉛球兩項冠軍,均打破世界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