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可兼知是明清之際王夫之用語。指知與行各有功用,不可混同。《禮記章句》卷三十一:“知行相資以互月,則於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但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和主導,指出“凡夫知也者,固以行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尚書引義·說命中二》)。
行可兼知是明清之際王夫之用語。指知與行各有功用,不可混同。《禮記章句》卷三十一:“知行相資以互月,則於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但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和主導,指出“凡夫知也者,固以行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尚書引義·說命中二》)。
行可兼知是明清之際王夫之用語。指知與行各有功用,不可混同。《禮記章句》卷三十一:“知行相資以互月,則於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但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和...
"(《王文成公全書》卷二《答顧東橋書》)。王夫之的“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船山遺書》第十一冊,《尚書引義》卷三《說命》)的觀點,要求行先知後,知行...
程朱學派主張知先行後,強調知的作用;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否定了知與行的界限;王夫之認為行先知後,行可兼知,主張行優於知、行高於知。在近代,知行問題的討論與...
注:王夫之的這種觀點強調了動和靜相互滲透,密不可分,因而屬於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王夫之:“行也可以兼知,而知不可以兼行”...
他強調“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知也者,固以行為功者也;行也者不知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同上)。在知與行的關係...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在批判理學“知先行後”學說時提出了“行先知後”、“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系統的唯物主義知行學說。王夫之認為,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
後者認為行可兼知,則未免抹殺了二者的實質區分。(見知行論)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情二端論 編輯 關於情緒的分類學說。中國古代有六情論、七情論和情二端論。六情...
本書闡明了“因所以發能”、“能必副其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等著名命題;既反對宿命論,又否定唯意志論,強調人的認識和實踐的能動性。此外,歷史...
二、知非先,行非後,行可兼知 三、理欲皆性,尊性達情 四、有恆有化,以史為師 五、立人之道,日仁與義 六、均平與懲墨吏、紓富民 七、天下者...
提出無其器則無其道、變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觀點。著述甚豐,著作被集為《船山遺書》。49、李顒,講學關中,有《四書反身錄》、《二曲集》。50、顏元,提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