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船

血船,村民之所以稱其為“班船”,是因為在漢水流經的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縣城上下遊河段,有3條在特定的時間被人稱為“血船”的船。在固定的時間,它們載著一批相對固定的“獻血者”,往返於起點與終點。其他數千名供血漿者,則通過血漿站專門購置的班車或是其他方式,往返於城鄉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船
  • 背景:貧困縣農民集體賣血
血船-簡介,血船-背景,血船-產生原因,血船-運作,血船-評論,“血船”載不動底層沉重影像,貧困縣農民集體賣血,汪洋中的一條“血船”,

血船-簡介

這是一條長約5米、定員35人的白色客船,終點是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縣城,起點則是縣城上游約30公里處的孫家灣。在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水上,它已整整航行了十年。
這些乘客,大都是方圓幾十里地的鄉親,儘管在背後,他們會直言“賣血漿”三個字,但面對面時,都會以“搞那個的”代之。 她們的目的地,是鄖縣單採血漿站。在那裡,她們每次被采走600cc的血漿,然後能拿到160元的“營養費”和8元的路費。除了種地之外,這幾乎是她們唯一的賺錢辦法。

血船-背景

十堰市扶貧辦前主任曹芳明在一篇題為《當前農村致貧因素的調查與思考》的文章中提到,直到2004年,十堰市的縣市人均GDP只有3829元,這個數字還不到城區同一指標的1/7。與此同時,年人均純收入在668元以下的有38.16萬人,占全國絕對貧困人口的1.5%。
十堰市鄖縣長期以來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源頭庫區。早些年,江兩岸村莊裡的男人們,大多在船上挑沙,靠力氣掙錢,女人們在家操持家務和放牛養豬。
只是每年夏天,當洪水頻發時,幾乎都會發生船翻人亡的事件。女人們在山上放牛時,偶爾會看見浮屍從河面靜靜漂流而下,這也是她們最為自己的男人擔心的時刻。
在1998年前後,這種擔心沒有了。城裡的人們發明了挖沙機,沙船上不再需要這些男人的力氣。隨之而來的是,錢卻越來越難掙了。

血船-產生原因

在1998年,時任鄖縣衛生局副局長的李光成領頭,建立了鄖縣單採血漿站。當時,他在鄖縣城關鎮衛生院租了3間平房,買了6台采漿機,找了4個人工作。供血的營養費由物價局規定,每次80元。
根據鄖縣單採血漿站站長李光成的最新計算,血站的採血量從最早的每年1萬袋上升到現在的大約6萬袋,血漿站僅僅每年發給獻漿員的補貼費就達1000萬元。按照人均2500元計算,就是個400人的企業,這在鄖縣也是很少見的。
於是,村里越來越多的男人女人們想到了血漿站。當問及前去獻血的婦女時,他們淡淡回答。在衛生部發布的《單採血漿站管理辦法》里,“供血漿者”是她們的標準稱謂。目前,鄖縣單採血漿站的固定供血漿者有6387名,他們大多是像周和劉這樣的山區農民。血漿站成立10多年來,已經有近兩萬人“奉獻了自己寶貴的血漿”。
在6387人中,約有200人是坐“血船”來的。當船下的江水奔流到武漢時,曾在他們身上流動的血漿,也會被一輛從武漢過來的運血車拉回去。每個月,這些血漿的重量在3噸左右。

血船-運作

雞叫過兩遍,獻血人就起床了。 船6點才開,不過從這裡到孫家灣,需要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睡一會兒,就趕不上船了。 錯過了船,就意味著將少掙164塊錢。
這不算最糟糕的時候。遇上冬天,天亮得晚,手電筒里的電不夠用了,她們只能隨便撿點茅草或枯樹枝,做個簡易的火把爬下山。
在往孫家灣跑了半年後,附近抽血的人越來越多,在“血頭”的帶領下,30多人決定包船。每隔一周的周一,這條船就會從距高從芬家不遠的韓家洲出發,裝著一船人,直奔血漿站。
在漢水流經的鄖縣縣城上下遊河段,就有了這3條在特定的時間被人稱為“血船”的船。在固定的時間,它們載著一批相對固定的特殊乘客,往返於起點與終點。其他數千名供血漿者,則通過血漿站專門購置的班車或是其他方式,往返於城鄉之間。

血船-評論

“血船”載不動底層沉重影像

這幾艘“血船”,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城市街頭停放的獻血車,那些獻血車讓人看到的是博愛和人道,以及互助互愛的襟懷,它給人的感覺是暖色調的。而行駛在漢水上的“血船”卻讓人感到刺骨的冰涼,它向人們呈現的是底層農民生活的萬般困窘與無奈。記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展示了十堰市鄖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民集體賣血的生活現狀,600毫升的血僅僅換來168元,讀來讓人心酸不已。
這些“血船”上承載的其實就是一群底層民眾生活的影像。他們之中有因病返貧的,有為供孩子上學而被迫賣血的,有因蓋不起房子不得不賣血的。他們的生活境遇儼然是中國底層民眾生活狀況的縮影,只不過,他們將生存的手段維繫在了“賣血”這個途徑上。
行駛在漢水上的這幾艘“血船”,以及它所承載的這些底層民眾沉重的生活鏡像,在為我們展示了它的創傷後,當地政府部門是不是更該有所觸動呢?很多時候,僅僅有勤勞和堅韌的品格不一定能夠脫貧,脫貧致富必須依靠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幫扶。

貧困縣農民集體賣血,汪洋中的一條“血船”

“血船”,這是一個如此可怕的稱號,從這個可怕稱號的背後我們幾乎能瞥見賣血農民那一張張愁苦和迷茫的臉。也許每一次登上這條船的時候,他們的心裡都是如此的矛盾和恐慌,因為幾個小時後,他們將不得不又一次看到自己鮮紅的血液被大大的針筒抽出。我們不難想像每一次的這種經歷留給他們心裡的是一種怎樣的恐怖和痛苦。可是那又能怎樣,如果不是為生活的極度貧困所迫,誰又會願意拿自己的鮮血和健康去換那幾張少的可憐的紙幣呢!
賣血農民的出現也再一次說明了當今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問題的嚴重性,這一邊的人騎寶馬賓士住上千萬的大別墅;而另一邊的人卻不堪生活貧困的重負,終日為一口飯而奔波勞苦,甚至要靠頻繁賣血以維持生活。這是社會的一種極度失衡的現象,更是社會的一大悲哀之處。而這種現象出現的背後必定是有著大規模的不平等交易的存在,少數人之所以能巧取豪奪,則往往又是因為有權力做靠山。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國家日益富裕的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有一部分農民兄弟姐妹們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汪洋中一個貧困的孤島上。而就在此刻,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正乘坐一條“血船”在這片汪洋中艱難地航行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