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血膽瑪瑙名為《血膽金蓮》(又名血膽魚),是產自內蒙古阿拉善大漠在內部含有天然紅色膽液的瑪瑙石魚,由於其神秘稀罕在古代被作為崇拜對象,視為聖物,慕禮之極,而從地質成因來說也是少之又少,在自然界中出現的機率極低,可謂價值連城,而真正能見“血膽”之人更是廖廖無幾,目前由香港一著名收藏家珍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膽瑪瑙
- 別稱:血膽金蓮
簡介,特徵,介紹,產地,形態,藝術,文化,
簡介
血膽瑪瑙是指瑪瑙質地的岩石中自然包裹進含有鐵離子等水溶液或其中空的水晶內腔壁而呈現紅色的石頭,屬水膽瑪瑙的一種特殊形態,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見!
根據之前香港收藏家委託專業機構會同相關領域專業人員(有從事地礦、寶玉石、文化藝術及高端收藏等)的詳細評估說明中得知,其價值為人民幣1.65億元,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的:
1 形態結構。根據整體比例的協調性,各部位器官(包括內部)具象度等級,從藝術角度對眼嘴鰓和諧傳神的理解等十來項內容評判;
2 色澤紋質。石面乾淨,線條優美,質地玉潤,珠光寶氣,瑪瑙本就為傳統七寶之一,其莊重、喜慶、吉祥的金黃紅色更顯富貴華麗,透明度極好等幾個方面進行審定;
3 視覺效果。第一眼就有體現淋漓盡致,讓人無話可說的感染;
4 文化內涵。魚是中國傳統圖騰之物,在古代被作為崇拜對象和身份象徵,有魚龍潛躍水成文之語,對內含紅色膽液的更顯神密,令古人慕禮之極,價值連城,從地質成因來說也是少之又少,其在自然界中出現的機率極低。同時魚也是早期性的標誌符號,視為聖物,真正能見“血膽”之人更是廖廖無幾;
5 稀有程度。各處細部特徵生動,尤其頭部更為出彩,對光觀賞內部各器官栩栩如生;從石底部看,紅色膽液又正好在內部構成了一尾靈動育孕於腹腔的小紅鯉,頭兩側自然裹進的對稱小黑點形成了魚眼,當慢慢轉動石時會出現不同的變化,令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其為出自於內蒙阿拉善大漠之中,在自然環境極端惡劣及苛刻條件下出現如此形態的瑪瑙可謂是空前絕後;
6 比較鑽石。從國際上能出產中高檔百克拉以上重量的機率來看,其機遇要遠遠大於該石的形成,由此以流行的定價公式 P=D(平方)k測估價格等內容論證其珍貴性;
7 比對藝術品。就藝術魅力而言,它比人類任何藝術大師創造的雕塑更富想像力和表現力,高不可攀,為大自然所原創獨一無二無法複製之傑作。
特徵
此類瑪瑙質岩石每當在光的照耀下慢慢轉動時,觀察其內部寶石裡面那尤如一股鮮紅色血液極為誘人,在質體硬度為7的情況下把“血”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確實煞是古怪新奇難以想像,所以血膽瑪瑙在寶玉石特別神秘。摩氏硬度6.9-7.1,比重2.6-2.7,折光率1.54左右,呈貝殼狀斷口,玻璃光澤,顏色豐富多彩,有白、紅、黃、藍、紫、金黃、赤、黑等。
血膽瑪瑙的成因有二種說法:
一、空洞的瑪瑙裂開後進入鐵離子及水,在自然環境的變遷中再自己彌合上;二、矽質礦物原生時就包含了鐵水離子,形成瑪瑙後SiO2膠體再次冷卻,壓 力減少,結晶速度緩慢,在其內腔便形成了微石英顆粒和水晶晶簇,剩餘的液態主要成分是水時,空洞內含水的瑪瑙稱為水膽瑪瑙,而當其既含水又含鐵離子產生紅色液體時稱之血膽瑪瑙,而內腔有鐵離子使膽腔呈紅色使這種瑪瑙也稱血膽瑪瑙。這在自然界中是少之又少十分稀罕,機率只占億萬分之一,由此足見其珍貴與神奇。
介紹
產地
我國的新疆、內蒙、遼寧的阜新等地偶有產出。早在清代時期(1636年)的阜新地區,當地百姓就有採拾瑪瑙的 記載。1736-1795是開採瑪瑙的全盛時期,據(清實錄)一書中《宮庭鎖事》有:“這一地區開挖窯洞16處,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宮庭所用瑪瑙飾品佩物均系阜新貢賦。
形態
原生瑪瑙礦產於侏羅繫上統義縣組安山凝灰岩及建昌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中。其產出形態分兩種:一是受裂隙控制呈脈狀;另一種是瑪瑙填充在火山岩的氣孔中,形成圓形、結核狀、杏仁狀等不規則形態。
藝術
血膽瑪瑙所呈現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石質藝術品,它給予人們浮想聯翩,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聖物,能見之人可謂少之又少廖廖無幾。其質地玉潤珠光寶氣,瑪瑙本就為傳統七寶之一,其莊重、喜慶、吉祥顯得富貴華麗,給人一種淋漓盡致無話可說的感染力,觀之賞心悅目能衝擊人們對藝術品的理解,就藝術魅力而言,比人類任何藝術大師創造的雕塑更富想像力和表現力,高不可攀,為大自然所原創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稀世珍寶。
文化
我國古書有關瑪瑙的記載很多,漢代以前的史書,瑪瑙被稱作“瓊玉”或“赤玉”。據說瑪瑙一語來源於佛經,梵語本名“阿斯瑪加波”,意為“瑪瑙”。佛教傳入我國後,“瓊玉”或“赤玉”才在我國改稱“瑪瑙”。因而瑪瑙也是佛教七寶之一,歷來被人們視為裝飾和佩戴的珍品,也被當做辟邪物、護身符使用。
瑪瑙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材料之一。它主要產於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產於沉積岩層中,用化學名詞講是二氧化矽的膠體凝聚物。從礦物學的角度,瑪瑙與水晶、碧玉等一樣,是石英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在我國和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出產。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關於瑪瑙的屬性一直爭論不休,直到明代曹昭《格古要論》里還認為它“非石非玉”。後來,同意它是玉器原料的逐漸占了上風,“瑪瑙”的“玉屬”才算塵埃落定。這一“玉屬”的寬泛定論,與今天礦物學的界定大體上也算是一種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