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皇權:明代君臣的政治鬥爭

血腥的皇權:明代君臣的政治鬥爭

《血腥的皇權:明代君臣的政治鬥爭》以明代政治鬥爭為主線,以明朝歷代帝王的時間序列,重點講述明代的君臣關係、政治博弈、朝局走向,以此展現明代的政治運行特點、帝王的心路歷程、君臣關係的演進,以芨臣子們為了維護儒家禮法所做的抗爭,突出演示了大歷史視角下的人物命運。

基本介紹

  • 書名:血腥的皇權:明代君臣的政治鬥爭
  •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定價:32.80
  • 作者:阮景東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318735
  • 品牌:江西高校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血腥的皇權:明代君臣的政治鬥爭》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阮景東,男,河南新縣人.1979年9月生,武漢大學金融學碩士,歷史作家,已出版作品《萬曆韓戰》。擅長大歷史的寫作手法,主張以大歷史的視角客觀、理性看待中國歷史,反對新文化運動以來所形成的自虐史觀和逆向種族主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從洪武之治到陰霾下的天順
1.朱元璋和他的臣子們
2.朱允炆和朱棣
3.解縉的悲劇人生
4.洪熙皇帝與李時勉
5.宣德年的權力鬥爭
6.火藥桶的點燃者——王振
7.土木堡之災——歷史的轉折點
8.陰霾下的景泰和天順王朝
第二章成化政治衝突到嘉靖財政危機
1.成化初年的政治衝突
2.汪直和他的西廠
3.儒家文化壓抑下的弘治皇帝
4.正德初年的政治風波
5.劉瑾時代
6.皇帝的武功
7.大規模的政治請願活動
8.寧王叛亂與正德南巡
9.大禮儀之爭
10.嘉靖皇帝和他的首輔們
1 1.財政危機與帝國備倭
12.江右學派與嚴嵩之死
13.嘉靖與海瑞
第三章隆慶王朝的開關到萬曆的沒落
1.隆慶王朝的政治鬥爭
2.牢固的鐵三角
3.鐵三角壓制下的萬曆皇帝
4.反張運動
5.失敗的萬曆親政
6.國本之爭
7.申時行的遺憾
8.東林黨
9.礦稅鬥爭
10.妖書案和梃擊案
11.萬曆王朝的政治鬥爭
12.紅丸案與移宮案
第四章天啟黨爭和帝國的安靜
1.天啟皇帝和天啟初年的黨爭
2.千古奇冤熊廷弼
3.孫承宗和他錯誤的遼東戰略
4.《三朝要典>與五人墓碑記
5.意志決絕的天啟王朝
第五章崇禎皇帝和東林黨的春天
1.崇禎皇帝與閹黨的覆滅
2.溫錢互攻與己巳之變
3.中興之夢
4.體仁內閣
5.應社與復社
6.周延儒的二次組閣
7.楊鶴的主撫和洪承疇的主剿
8.楊嗣昌的“十面張網”和景山自縊
9.偏激而又無序的崇禎王朝
第六章明王朝的滅亡
1.南明王朝的政治鬥爭
2.明朝滅亡原因與明代政治鬥爭史
參考文獻

序言

當歷史學家發現中國的明王朝具備許多無與倫比的特點的時候,他們便對這個王朝傾注了更多的關注。
的確,明朝是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巔峰王朝,這裡有成熟完備的政治體制——內閣,這裡有顛覆農業文明的商業文明,這裡有空前繁華的市井文化,這裡有意志決絕的土大夫,這裡有激烈辯論開放式的儒學思想,這裡有孤獨無助的君主,這裡有為了命運抗爭的底層人物,這裡還有東方第一位開眼看西方的人物——瞿太素,這裡還有中國第一位啟蒙思想家——王艮,這裡更有東方的布魯諾——何心隱。
一個將儒家文明推向極致的王朝,一個嚴格遵循儒家行為規範的王朝,一個商業文明極度發展的王朝,一個產業時代來臨的王朝,一個各項指標在農耕時代達到臨界點的王朝為何會在1645年轟然倒塌?歷史留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歷史上總有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但是卻影響到了整個歷史的進程。大唐王朝846年只是歷史上一個渺小的點,在這一年,持續了四十年的牛李黨爭以李黨的失敗而告終,從此中國結束了浪漫的貴族政治時代,取而代之的是文官政治時代,對於古代中國這樣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帝國來說,文官政治無疑是災難性的,從牛李兩黨對於藩鎮的不同觀點就可以看出貴族與平民在政治決策上的全局性與局部性。同樣,現在看來,大明王朝1449年也是明王朝的分水嶺,在這一年,經歷土木堡之變,帝國的勛貴折損殆盡,帝國重回文官政治運行的模式,就這樣,在經過大明王朝八十一年的統治後,歷史終於又回到了它本來的運行軌道。從此一個既強大又虛弱,既意志決絕又精神渙散的大明王朝呈現在我們面前。
中國歷史從經濟形態方面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部落時期、農耕時期、機器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將中國社會從部落時代推向農耕時代,1840年西方勢力的入侵將中國從農耕時代推向機器時代,而農耕社會的巔峰時代——明王朝——總給人留下許多值得關注的東西。本文從政治鬥爭角度來對明代三百年大歷史進行講述,並由此探討王朝興衰和明王朝滅亡的最本質原因。
明代由於官僚制度的強大和商業經濟的興起,以及受教育人口的增多以及市民意識的覺醒,皇帝與官僚集團的政治鬥爭以及官僚階層和市民階層的矛盾衝突比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都要尖銳,除此之外,官僚集團內部的黨爭和傾軋也比歷代王朝都要激烈,更多的華彩篇章都在這個時代上演,人人都不再是君子,而人人又都不甘心成為小人,奮發與消沉並存,調和與衝突同在。我們對這種政治鬥爭評價無疑是負面的,因為它會降低王朝的凝聚力。但它對歷史學家卻又是精彩的。
朱元璋對明帝國的創立並非想像中那么艱難,前面已經有許多英雄人物作了鋪墊。有感於元朝思想領域的混亂,朱元璋在建立天下後開始用理學來禁錮人們的思想,他還通過抑制豪強來還給天下一個自耕農的社會,洪武皇帝是一個偏激而純粹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帝國僵硬而沉悶,官僚們都在等著他死,洪武皇帝的儘快死去成了這個時代官僚們的唯一希望。
建文皇帝朱允妓是按照儒家倫序原則繼承皇位,這個不懂事的孩子在幾個腐儒的唆使下盲目削藩,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帝位。帝國的第三任皇帝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外藩繼位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永遠的陰影,為了昭示他的偉大,他開始折騰這個國家和人民,如果帝國在他的統治期間滅亡,那么朱棣在歷史上的名聲將會跟隋煬帝一樣糟糕。
朱棣的死是帝國的轉折點,從這之後,帝國結束了洪武、永樂的那種擴張態勢,開始一意主守,在這個過程中,權力開始從皇帝手中向官僚手中轉移。洪熙、宣德兩位皇帝在位的時候開始對洪武、永樂的一些政策進行調整,但宣德皇帝仍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人,他能夠壓制住躍躍欲試的文官。
宣德的死亡標誌著君主與官僚的融洽關係再也無法成為可能,後面的君主雖然年紀幼小而且嬌生慣養,但他們卻顯示出跟祖輩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陰晴不定、手段毒辣。為了壓制住日益崛起的文官,正統啟用宦官王振,王振試圖將天下拉回洪武時代,這是全體官僚所不允許的。帝國在王振的主持下在一些政務上產生了偏差,不僅搞得人怨沸騰,而且還對蒙古實行了強硬政策,這最終導致土木堡事件的爆發,帝國進入動盪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