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祭野人山:一個遠征軍老兵的自述》根據一位遠征軍指導員之口述,記敘了中國遠征軍在赴緬甸抗日戰場上,因政治傾軋導致反法西斯戰爭失敗,中國遠征軍一部被迫潰退野人山的慘痛經歷。全書認真描述了原始林莽的奇麗瑰異,自然環境的險惡莫測,人們絕境求生的不屈不撓,戰爭場面的如火如荼。通過對在絕境面前人性的刻畫,真實地還原了歷史人物的性格,再現了歷史的現實環境。對永不棄絕希望的勇毅者予以熱情歌頌,對在政治傾軋下的民族大義悲劇予以反思,對文明戰勝野蠻,正義與邪惡的生死較量進行了評述。 《血祭野人山:一個遠征軍老兵的自述》同時表達了對中國遠征軍將士的深刻懷念,對法西斯戰爭的暴行進行了體無完膚的鞭撻。
基本介紹
- 書名:血祭野人山:一個遠征軍老兵的自述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熊良鐘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058349, 978753605834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血祭野人山:一個遠征軍老兵的自述》是正義與邪惡的生死較量,文明與野蠻的激烈搏鬥,人類與自然的頑強抗爭,政治與民族大義的悲劇。
作者簡介
熊良鐘,男,碩士。1976年10月出生於湖北新洲,歷任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思政輔導員,廣東嶺南文博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鳳凰·生活》雜誌副總編輯,中國藥學會廣東分會會員,《江南風》雜誌副主編,湖北省鄂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主要成果:
《熊良鐘濤詞集》,《歷代宰相傳》,《廬山紀實》等,參與《毛澤東妙用典故精粹》編撰,任副主編。
主要成果:
《熊良鐘濤詞集》,《歷代宰相傳》,《廬山紀實》等,參與《毛澤東妙用典故精粹》編撰,任副主編。
圖書目錄
序幕
第一章 戰緬甸十萬大軍潰敗,毀輜重杜副司令揮淚
第二章 渡惡水舟毀人亡,繞險道生靈塗炭
第三章 戀故土野人仗義,陷困境軍隊束手
第四章 杜聿明迷網患重病,克巴拉深山解倒懸
第五章 千金難換一鐘粟,天塹又困眾將士
第六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世上原無鐵石人
第七章 以德報怨鑄道義,壯志難酬飲大恨
第八章 沼澤地將士上當,死亡帶軍花凋零
第九章 處艱危志心不改,守至誠野人感化
第十章 鄧君林墜人恐怖網,鬍子龍願為知己活
第十一章 向振武飽死美食堆,兩惡棍血祭野人山
第十二章 眾猴戲弄杜聿明,殘部獲救列多時
代後記
第一章 戰緬甸十萬大軍潰敗,毀輜重杜副司令揮淚
第二章 渡惡水舟毀人亡,繞險道生靈塗炭
第三章 戀故土野人仗義,陷困境軍隊束手
第四章 杜聿明迷網患重病,克巴拉深山解倒懸
第五章 千金難換一鐘粟,天塹又困眾將士
第六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世上原無鐵石人
第七章 以德報怨鑄道義,壯志難酬飲大恨
第八章 沼澤地將士上當,死亡帶軍花凋零
第九章 處艱危志心不改,守至誠野人感化
第十章 鄧君林墜人恐怖網,鬍子龍願為知己活
第十一章 向振武飽死美食堆,兩惡棍血祭野人山
第十二章 眾猴戲弄杜聿明,殘部獲救列多時
代後記
文摘
草坪上,黑壓壓一片擺放著第5軍的全部家當,各種不同型號、不同性能的大炮,身披炮衣,匍匐在地,斜伸著的炮管失去了往日威武的神氣,垂頭喪氣,酷似一群引頸待斃的長頸鹿,滿腔怨恨地沉默著。一輛輛裝甲車、坦克、載重車、吉普,包括杜聿明的坐騎,那輛高級轎車“雪佛蘭”,一併仿如一群在頑童惡作劇下,行將肢解的青蛙,哀憐地趴伏著……
凡一切不能背著走的輜重、武器、彈藥,堆放在車上。平時分散使用,並不顯眼,總覺得不夠。這下集中起來,才顯得第5軍的家大業大,林林總總,擠滿了方圓四五十畝的地面,全是英、德、蘇的現代化精良武器,第5軍堪稱精銳,就憑這批現代化裝備撐台面。
這些還沒有能發揮多大威力的武器,眼看著就要化為烏有了。
一堆堆集束的炸藥包,安放在炮座和車身下面,每堆正中,插進一根長長的導火索。一批士兵,臉無表情,行刑劊子手似的各自守在一根導火索端頭,等待著點火的槍聲。
杜聿明、廖耀湘等遠征軍首腦,出現在草坪一側,他們都戎裝筆挺,頭上的帽徽和肩章、領章,在陰慘慘的天光下顯出黯淡的藍光,每個人都神色凝重,目光呆滯,臉色死灰般慘澹。腳下如灌了鉛似的,步伐雖還齊整,卻邁得緩慢、沉重,仿佛囚徒走上刑場。
他們不是囚徒,是逼於無奈、要親手將無辜的兒女送上刑場的撕心裂肺的母親!
杜聿明被部屬們擁著,在裝備群里行。摸摸這輛車身,撫撫那門炮管。每一種裝備,每一樣武器中,都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留下一串難忘的故事。武器是軍隊的驕子,是軍隊的生命,沒有了武器的軍隊,還算什麼呢?這群將軍們,本沒有必要來巡視一番的,可是又不得不來和它們做最後的訣別,捨不得吧!這一件件武器,哪一件不是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驕傲?此時此刻,這班功勳卓著的將軍們深刻感受到了失敗的痛苦和恥辱。
杜聿明移步於一門山炮前,又停下步來,久久地端詳著。廖耀湘和鄧君林也出列跟上去,陪著軍座凝視著。
凡一切不能背著走的輜重、武器、彈藥,堆放在車上。平時分散使用,並不顯眼,總覺得不夠。這下集中起來,才顯得第5軍的家大業大,林林總總,擠滿了方圓四五十畝的地面,全是英、德、蘇的現代化精良武器,第5軍堪稱精銳,就憑這批現代化裝備撐台面。
這些還沒有能發揮多大威力的武器,眼看著就要化為烏有了。
一堆堆集束的炸藥包,安放在炮座和車身下面,每堆正中,插進一根長長的導火索。一批士兵,臉無表情,行刑劊子手似的各自守在一根導火索端頭,等待著點火的槍聲。
杜聿明、廖耀湘等遠征軍首腦,出現在草坪一側,他們都戎裝筆挺,頭上的帽徽和肩章、領章,在陰慘慘的天光下顯出黯淡的藍光,每個人都神色凝重,目光呆滯,臉色死灰般慘澹。腳下如灌了鉛似的,步伐雖還齊整,卻邁得緩慢、沉重,仿佛囚徒走上刑場。
他們不是囚徒,是逼於無奈、要親手將無辜的兒女送上刑場的撕心裂肺的母親!
杜聿明被部屬們擁著,在裝備群里行。摸摸這輛車身,撫撫那門炮管。每一種裝備,每一樣武器中,都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留下一串難忘的故事。武器是軍隊的驕子,是軍隊的生命,沒有了武器的軍隊,還算什麼呢?這群將軍們,本沒有必要來巡視一番的,可是又不得不來和它們做最後的訣別,捨不得吧!這一件件武器,哪一件不是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驕傲?此時此刻,這班功勳卓著的將軍們深刻感受到了失敗的痛苦和恥辱。
杜聿明移步於一門山炮前,又停下步來,久久地端詳著。廖耀湘和鄧君林也出列跟上去,陪著軍座凝視著。
後記
中國遠征軍的慘敗不僅使緬甸淪陷,還幾乎被日軍沖開中國南大門。中國守軍在日寇攻擊面前作戰能力低下,直退到怒江東岸憑藉天險才穩住陣腳。龍陵、松山、騰衝、畹町、瑞麗等俱失敵手。
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到達印度,在列多時休整了一段時間後,編人中國駐印軍序列。
杜聿明被接往印度不久奉調回國。這位蔣介石的嫡系弟子不久後升任第5集團軍司令。對他的因禍得福,國民黨將領毀譽不一。
新22師隨軍直屬隊奉命離開列多時,到達離印度邊境較遠的蘭母珈接受訓練。
1944年夏,蔣介石為了取得更多的美械裝備,空運54軍的兩個師到印度,該軍的14師及50師接受裝備後,在緬甸戰役中與原駐印軍合併,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原新38師長孫立人任新1軍軍長,原新22師師長廖耀湘任新6軍軍長。
在國內,已於年前重建的中國遠征軍轄兩個集團軍5個軍,待國際戰場形勢十分明朗後,被蔣介石重新拜帥的衛立煌率軍突破怒江開始了反攻。8個月後,遠征軍以10萬傷亡的代價,與史迪威統帥的駐印軍在緬甸北會師,此後戰局進展神速,盟軍迅速向南推進。
第二次遠征緬甸,是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最大勝利。
這一勝利,是10萬遠征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全面反攻後的形勢鼓舞下拼搏出來的,是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勝利!
第二次遠征緬甸期間,我被鄧君林團長力薦,離開野戰部隊,在盟軍設在印度的73醫院擔任管理員。
新6軍在取得圍攻密支那戰役勝利後,於10月初奉命由印度空運回國,駐紮在湘西會戰戰場的湖南芷江、安江一帶,我也隨隊飛回。
但是,作為國內抗戰最後一戰的戰略後備部隊,新6軍一直沒有一兵一卒參戰,讓侵華日軍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擔心了一場。這叫一般人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回國停軍養馬!其實,新6軍空運芷江,蔣介石另有算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曾因新6軍的使用問題,與何應欽發生了分歧。他立足於眼前的戰局,希望早點把新6軍拉上去。
何應欽總是說:“不急,不急!”他心裡有數,委員長做過交代,不到關鍵時候,新6軍是不會上去的。早在湘西會戰前,委員長就批評他:“缺乏政治眼光,你以為抗戰勝利,就功成名就了嗎?真是糊塗,你也太不懂政治了!”委員長自然有他的深謀遠略,保存一部分實力,對付潛存的威脅——中共軍隊。
何應欽對共產黨的堅決態度與蔣介石是一脈相承的,連美國的麥克魯也知道他怕把戰後必需用於消滅共產黨的兵力消耗了。所以,儘管與王耀武多次發生分歧,何應欽也堅持不派新6軍上戰場,當湘西會戰的勝利一露端倪,就奉蔣介石之令,迫不及待地把新6軍空運到南京駐防,接受日軍投降,搶占地盤。
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到達印度,在列多時休整了一段時間後,編人中國駐印軍序列。
杜聿明被接往印度不久奉調回國。這位蔣介石的嫡系弟子不久後升任第5集團軍司令。對他的因禍得福,國民黨將領毀譽不一。
新22師隨軍直屬隊奉命離開列多時,到達離印度邊境較遠的蘭母珈接受訓練。
1944年夏,蔣介石為了取得更多的美械裝備,空運54軍的兩個師到印度,該軍的14師及50師接受裝備後,在緬甸戰役中與原駐印軍合併,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原新38師長孫立人任新1軍軍長,原新22師師長廖耀湘任新6軍軍長。
在國內,已於年前重建的中國遠征軍轄兩個集團軍5個軍,待國際戰場形勢十分明朗後,被蔣介石重新拜帥的衛立煌率軍突破怒江開始了反攻。8個月後,遠征軍以10萬傷亡的代價,與史迪威統帥的駐印軍在緬甸北會師,此後戰局進展神速,盟軍迅速向南推進。
第二次遠征緬甸,是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最大勝利。
這一勝利,是10萬遠征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全面反攻後的形勢鼓舞下拼搏出來的,是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勝利!
第二次遠征緬甸期間,我被鄧君林團長力薦,離開野戰部隊,在盟軍設在印度的73醫院擔任管理員。
新6軍在取得圍攻密支那戰役勝利後,於10月初奉命由印度空運回國,駐紮在湘西會戰戰場的湖南芷江、安江一帶,我也隨隊飛回。
但是,作為國內抗戰最後一戰的戰略後備部隊,新6軍一直沒有一兵一卒參戰,讓侵華日軍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擔心了一場。這叫一般人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回國停軍養馬!其實,新6軍空運芷江,蔣介石另有算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曾因新6軍的使用問題,與何應欽發生了分歧。他立足於眼前的戰局,希望早點把新6軍拉上去。
何應欽總是說:“不急,不急!”他心裡有數,委員長做過交代,不到關鍵時候,新6軍是不會上去的。早在湘西會戰前,委員長就批評他:“缺乏政治眼光,你以為抗戰勝利,就功成名就了嗎?真是糊塗,你也太不懂政治了!”委員長自然有他的深謀遠略,保存一部分實力,對付潛存的威脅——中共軍隊。
何應欽對共產黨的堅決態度與蔣介石是一脈相承的,連美國的麥克魯也知道他怕把戰後必需用於消滅共產黨的兵力消耗了。所以,儘管與王耀武多次發生分歧,何應欽也堅持不派新6軍上戰場,當湘西會戰的勝利一露端倪,就奉蔣介石之令,迫不及待地把新6軍空運到南京駐防,接受日軍投降,搶占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