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

血痹是發生於肢端的一種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動脈發生陣發性痙攣,使皮膚因缺血而成蒼白色或局部缺氧而發紺。祖國醫學認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氣血虛弱,當風睡臥,或因勞汗出,風邪乘虛侵入,使血氣閉阻不通所致。《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答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諸病源候論》卷一:“血痹者,由體虛邪入於陰經故也。血為陰,邪入於血而痹,故為血痹也。

病因,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針灸療法,穴位雷射照射,預防,

病因

由氣血虛弱,當風睡臥,或因勞汗出,風邪乘虛侵入,使血氣閉阻不通所致。

臨床表現

大多表現身體不仁、肢節疼痛,脈微澀,尺脈小緊等。根據病因、素體差異、機體對外邪反映等不同,臨證可見脾腎陽虛、陽虛寒凝、氣滯血瘀、氣虛血瘀和瘀熱阻絡等五種表現。

辨證施治

1.脾腎陽虛
證候:遇寒則四肢冷甚,指趾皮膚顏色蒼白或青紫,肢體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發涼,畏寒怕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則:益氣溫經,和營通絡。主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方藥:黃芪、桂枝、白芍、丹參、細辛、炙甘草、生薑。備選方:右歸丸,適用於偏腎陽不足者,方藥:制附子、桂枝、淫羊藿、菟絲子、山茱萸、鹿角膠、枸杞子。若肌膚甲錯者,加紅花、地鱉蟲;皮膚潰瘍者,加蒲公英;脾虛泄者加雲苓、白朮;寒邪重者,加乾薑、小茴香;氣機阻滯,加木香、陳皮。
本證雖以陽氣虧虛為主,相當於疾病的早期,陽虛則鼓動無力,易致氣機阻滯,血行遲緩,而使脈絡閉阻,可誘發或加重病情,故在溫經同時可酌加調理氣血之劑。
2.陽虛寒凝
證候:手足厥寒,指尖有如白蠟,繼則青紫,伴頭暈目眩,形寒怕冷,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脈沉細者。治則: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主方:當歸四逆湯加減。方藥:當歸、白芍、桂枝、細辛、通草、吳茱萸、甘草。備選方:溫經湯,溫經散寒,祛瘀養血。組成:當歸、吳茱萸、白芍、川芎、人參、桂枝、丹皮、甘草。
若肢端皮膚蒼白,發涼,伴冷痛麻木,而無發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者。陽和湯加減。
若寒重拘攣疼痛者,加川烏、蜈蚣;手指疼痛者,加片薑黃、制乳沒;畏寒甚者,加附片、肉桂;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地龍。
本型以陽虛為本,寒邪阻絡為標,臨證時應注意標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傷正;雖以陽虛為本,但不宜純用辛熱之品溫陽祛寒,因此類證型多伴陰血之不足,故應以溫經散寒為其大要,使陽氣溫通,去經絡中寒邪;;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過劑。
3.氣滯血瘀
證候:四肢痹痛,肢末端青紫,局部發涼,疼痛明顯者,舌質紫黯,苔薄白,脈弦遲或澀。治則:理氣活血,化瘀通絡。
(2)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3)方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殼、延胡索、鬱金。
(4)備選方:身痛逐瘀湯,適用於氣血痹阻經絡者。
伴有氣虛乏力,可加黃芪、黨參;病在下肢,以足趾為患者,加牛膝、益母草;血瘀肢痛較甚者,加乳香、沒藥、血竭、丹參。
本型多因情緒波動或受寒而使得脈絡瘀滯加重,從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療時要注意有無誘因,若有誘因存在,應去除誘因而緩解病情;要注重理氣藥與祛瘀藥適當配伍,氣行則血行之故也;;臨證時酌加引經藥,以使藥效達於病所,若痛在上肢,多予桔梗、桑枝等引藥上行,如痛在下肢,則加川牛膝、益母草等引藥下行。
4.氣虛血瘀
證候:肢體持續青紫、發涼、麻木、脹痛,舌紫黯有瘀點,脈沉細或澀者。治則:益氣活血,溫經通脈。主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方藥:黃芪、當歸、黨參、桂枝、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備選方:丹參通脈湯,適於陽氣大虛,氣血瘀阻。組成:丹參、赤芍、當歸、雞血藤、川芎、桂枝、片薑黃、三棱、莪術、肉桂。
皮膚脫屑或增厚紫黯者,可酌加紅花、地鱉蟲;倦怠食少者,加白朮、焦山楂等。補陽還五湯套用時黃芪用量宜大,開始可用小劑量,根據病情需要逐漸加大劑量;;在補氣活血通絡基礎上可酌加理氣之品,以使補氣而不阻滯氣機。
5.瘀熱阻絡
證候:肢端潮紅,皮膚溫度上升,伴腫脹疼痛,口乾而苦,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者。治則: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主方:濟生解毒湯加減。方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黃芩。當歸、赤芍、玄參、桃仁、紅花。備選方:桑絡湯加減:桑枝、絡石藤、赤芍、忍冬藤、木瓜、蠶沙、防己、薏苡仁、全蠍。四妙勇安湯:適用於本病的終末期,患肢末端腫脹發紅,灼熱疼痛,並發生潰瘍、壞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金銀花、玄參、當歸、丹參、赤芍、蒲公英、黃柏、蒼朮、益母草、生薏苡仁、王不留行、甘草。
熱毒較甚,可加野菊花、板藍根;血瘀痛甚者加乳香、沒藥、丹參;皮膚潰瘍者,加蒲公英、天花粉。臨床運用,應根據病情變化隨證加減使用,若熱毒甚者,溫補之品應慎用,免犯“實實”之戒。

針灸療法

1.主穴
缺盆、照海、三陰交;
2.配穴
手三里、內關、小海、十宣;環跳、陽陵泉、足十宣。
3.治法
根據病變在上肢或下肢,選取不同的主穴與配穴,其中拇示指病重者加手三里,中指重者加內關,無名指、小指重者加小海。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據症酌取。缺盆穴,用1寸毫針直刺,得氣後作小幅度雀啄法提插,不留針,此穴要注意進針方向及深度,以免引起氣胸。手足十宣穴,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深刺,反覆提插探尋,使針感放射至手指尖或足趾尖。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8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穴位雷射照射

1.主穴
十二井穴中患指(趾)井穴。
2.治法
單指(趾)患病取該指(趾)井穴,如小指取少沖,無名指取關沖;多指(趾)患病,取多個井穴。也可用雷射治療儀直接照射穴位,加以治療。

預防

1.戒菸
吸菸對脈管炎有百害而無益。在患病早期應立即戒菸,再配合正確的治療,大多數病人症狀可以緩解。若吸菸習慣不改,有可能導致肢體壞死而截肢。
2.保曖防寒、防外傷
保暖防寒可改善微循環對防治本病有積極作用。本病患者由於肢端供血差,一旦破損則難以癒合,甚至容易引起潰瘍和壞死。
3.積極運動
改善和促進肢體側支循環形成。
4.避免套用麥角胺、β-受體阻滯劑和避孕藥。
5.職業
明顯職業原因所致者(長期使用震動性工具、低溫下作業),儘可能改換工種。保護手指免受外傷,因輕微損傷容易引起指尖潰瘍或其他營養性病變。
6.環境
如條件許可者可移居氣候溫和、乾燥地區,更可減少症狀發作。
7.解除患者精神上顧慮
保持樂觀都是預防中的一項重要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