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試驗

人體血液循環中的血小板呈分散狀。血小板之間的相互黏附稱之為血小板聚集。血管破損出血後,可出現血小板聚集,在破損部位黏附形成血小板血栓,起到止血過程的最早反應。血小板聚集試驗是用多種誘導劑誘導血小板聚集,通過一定手段測定並計算血小板凝集的比例,檢測結果以百分數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小板聚集試驗
  • 外文名: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with turbidimetry PAgT 
原理,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注意事項,

原理

血小板相互間粘附的特性稱為血小板聚集性。在特定的連續攪拌條件下,於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加入誘導劑(如ADP),血小板激活後GPⅡb-Ⅲa複合物暴露出纖維蛋白原的受體並與其結合而導致血小板聚集,PRP濁度變小,光電管將濁度變化轉變成電訊號並在記錄儀上描記出聚集曲線,由此可計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臨床意義

測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若血小板數量及功能發生異常,會發生止血機制障礙,臨床上可出現出血性疾病。各種病理狀態下,血小板又是參與動脈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這種病變導致血管狹窄,甚至堵塞。
1.血小板聚集百分數減低
見於獲得性血小板功能減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還見於遺傳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徵和貯存池病等。此外,套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保泰松、吲哚美辛、右旋糖酐、肝素等血小板抑制藥物也可出現血小板聚集試驗降低。
2.血小板聚集百分數增高
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腦梗塞死、糖尿病、深部靜脈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人工心臟和瓣膜移植術後、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徵等。此外,長期口服避孕藥、吸菸、高脂飲食習慣等均可引起本試驗結果增高。

正常值參考範圍

>50%

注意事項

檢測前應注意低脂飲食;檢測前1周停服避孕藥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採血當日應禁飲牛奶、豆漿和脂肪性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