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鎮痛湯

蠲痹鎮痛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具有散寒除濕,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寒濕閉阻所致的坐骨神經痛。症見初起下半身酸痛或不靈活,數日後出現坐骨神經部位的劇烈疼痛,疼痛由臀髖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和足部。舌淡,苔白膩,脈弦緊或緩。

基本介紹

  • 名稱:蠲痹鎮痛湯
  • 出處:《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
  • 組成:制川烏、制草烏、細辛、牛膝、蒼朮、防己、制乳香、制沒藥、川芎、桂枝、甘草
  • 功用: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 主治:寒濕閉阻所致的坐骨神經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朮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主治

寒濕閉阻所致的坐骨神經痛。

方義

因寒濕痹阻而致的坐骨神經疼痛。表現為寒氣重則疼痛尤甚。濕氣重則沉腫重。寒濕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利而形成瘀滯。方中取川草烏、細辛、蒼朮、防己散寒除濕;乳沒、川芎活血化瘀,疏通經脈;桂枝溫陽通絡川;牛膝引藥下達病所;甘草調和諸藥。

運用

臨床常用於寒濕閉阻所致的坐骨神經痛。
診斷要點為初起下半身酸痛或不靈活,數日後出現坐骨神經部位的劇烈疼痛,疼痛由臀髖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和足部。舌淡,苔白膩,脈弦緊或緩。

加減化裁

若疼痛兼有血瘀者,加土鱉蟲、桃仁以活血化瘀;若腰腿脹甚者,加蘇木、甲珠以行氣通絡;若筋脈拘急者。宜加白芍、木瓜以柔筋緩急。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劉某,男,50歲。患坐骨神經痛已門余,左下肚劇痛難忍,屈伸困難,尤以夜間為甚,活動受限。伴有腰脹、發冷。舌淡,苔白膩,脈緩,證屬寒濕痹阻經脈。治用蠲痹鎮痛湯。共服用6劑而告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