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uān
繁體
蠲
筆劃
簡體筆劃23康熙筆劃:23
輸入
吉凶寓意
凶
釋義
名詞
動詞
1.除去、驅出、祛除、免除、去掉。同“捐”
《素問遺篇·刺法論》:“瀉盛蠲余,令除斯苦。”
太祖嘗下詔蠲江南諸郡稅——《明·徐禎卿·剪勝野聞》
又如:蠲資(出資);
蠲恤(免去勞役賦稅等項,並給與安慰或救濟);蠲疴(除去疾病);
蠲丁(免除丁口錢);
蠲欠(免除
積欠租稅);
蠲平(消除平息)
2.清除,疏通
如這些無頭緒,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曹雪芹《紅樓夢》
又如:
蠲疏(清除疏通);
蠲滌(清除,除去);
蠲盪(清除;廢除)
3.使清潔 、清潔,古同“涓”。 ~潔明亮。
4.剖腹
5.明顯,顯示,昭明:“惠公~其大德”。
6.通“涓”。擇取 [choose]
圖厥政,不蠲蒸,天惟降時喪。――《書·多方》
演奏指法
這兩種彈法的蠲節奏相近,彈奏動作則完全不同。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連續出二聲,這是蠲一根弦的
彈法。如果是蠲兩根弦,並不是按前法先後連作兩次,而是在急速連抹相鄰的兩根弦後,名指隨即捂住前一弦的餘音。這兩種彈法的蠲節奏相近,彈奏動作則完全不同.(抹:食指向內彈。勾:中指向內彈。)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𤣥切《集韻》《韻會》圭𤣥切,𠀤音涓。《說文》馬蠲,蟲也。《明堂月令》曰:腐草為蠲。
又潔也。《詩·小雅》吉蠲為饎。《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蠲。
又明也。《左傳·襄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韻會》涓畦切,音圭。義同。
又與圭通。《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為而哀薦之。《注》引《詩》吉圭為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漿獲紙使瑩滑,名曰蠲紙。蠲,音圭。《字彙》又讀作桂,引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言水紋似蠲紙也。《韻略》又音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