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淚樣骨病,也稱蠟油樣骨病,為一種罕見的原因不明的骨質硬化性疾病,好侵犯單側肢體。1928年由Leri首次報告又稱Leri病,因增生的骨質自上而下沿骨幹側向下流注,似蠟燭表面的蠟淚,故稱蠟淚樣骨病。本病雖是一種少見骨骼發育障礙性疾病,但可根據X線特有的改變及病理學檢查可確診。大多學者認為本病與外傷無正相關性。
病因及病理特點,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疾病分型,鑑別診斷,治療措施,
病因及病理特點
疾病的特點是好侵犯單一肢體,增生的骨質自上而下沿一側向下流注,很象蠟燭淚故而得名。本病原因不明,病理主要改變為骨內外膜增生,呈不規則硬化。骨幹上新骨堆積,骨輪廓變形,但極少見到骨幹膨脹現象。病骨無惡變或病理骨折發現,無家族史,也非是遺傳病。兒童至老年都可發病,但多數發生於5~20歲者。
臨床表現
在發病的早期一般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有:
1、疼痛 此為本病的常見主訴,局部疼痛和肢體活動受限,表現程度不同,休息時症狀減輕或消失,活動時加劇。
2、關節僵硬 關節附近增厚或周圍軟組織增厚引起運動障礙及畸形,有些患者有跛行或是難以下蹲等
3、節段性或完全性四肢不對稱 患肢增粗,由於骺線早閉,可比健側短些。長管骨常表現彎曲,病變由近向遠累及骨幹及骨骺,還可擴展到軟組織並越過關節引起關節活動受限,繼發關節畸形。
4、肌肉消瘦
5、皮膚的症狀 若有神經受壓現象,可有感覺障礙,壓迫血管引起軟組織水腫,皮膚發緊,發亮或紅斑表現。
輔助檢查
典型X線
在長管狀骨皮質,呈連續或斷續的硬化骨條或斑塊,從近側向遠側伸延,多局限於一側骨皮質,亦可包繞整個骨皮質。骨表面高低不平,宛如熔化而滴流之蠟油。密度極高如象牙骨樣。增生骨周圍骨結構正常,增生過多時髓腔變窄。骨松質內亦可見不規則線狀、斑塊狀骨質增生。早期,骨的近關節部分不受累及,最終能伸入骨骺及跨越關節侵及另一骨幹。短管骨與骨骺的病變相似,表現為骨內有斑點狀或條紋狀緻密影,不易引起輪廓改變,關節多不受影響,即使關節兩端骨質發生明顯新骨堆積,關節面仍保持光滑,此乃本症特點之一。附近軟組織中常有骨質沉積。
病理診斷
主要為骨內外膜增生,呈不規則硬化,骨幹上新生骨堆積,可致輪廓變形,病變部位的造骨細胞活動增加及破骨細胞運動減少,故出現新骨形成。鏡下可見病骨的哈氏管扭曲、變形,骨板層排列密集紊亂,骨小梁和骨髓腔可被纖維組織所代替。
疾病分型
本病的分型主要是為X線分型,分型較多,標準也不統一,分類如下:
(1)段承祥分為:①幼年型;②青年型;③成年型;④局限型。
(2)Pillmore按分布部位分為:①全肢型;②部分型;③斷續型;④局限型。
(3)天民和分為:①多骨性:四肢型,肢旁型,半肢型,單肢型;②單骨性:骨內硬化型,骨旁骨質增生型,異位骨化型,腫瘤性骨質增生型。
(4)Spranger分為:單骨型,多骨型,單肢型。
鑑別診斷
1)骨斑點症:為海綿骨的多發斑點狀骨質硬化,並無骨質的燭淚狀新骨形成。
2)石骨症:全身骨質普遍硬化,皮質增厚,髓腔變窄,骨輪廓無波浪狀變形,骨脆易折。3)硬化性骨髓炎:多發生於一骨,皮質增厚局部呈梭形隆起,髓腔增生硬化,局部可見骨質破壞及骨膜新生。
治療措施
目前該病發病原因不明,仍無良好的治療方法,故只採用對症保守治療或手術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