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白紋羽病

症狀,病原及發病規律,防治辦法,

症狀

主要發生在根基和根頸。發病初期,病部皮層組絹浮腫、鬆軟,出現近圓形褐色的病斑。以後,病部開始呈水漬狀腐爛,深達木質產部,並有黃褐色汁液滲出。後期病部組織乾 縮縱裂,木質部枯朽。病部表面有柔嫩的根狀菌索纏繞,初白色,後轉變為灰褐色或棕褐色。寄主受害後,發病初期表現為樹勢衰弱,自頂梢向下葉片變黃而逐漸調萎,然後枝條枯萎,最後全株枯死。

病原及發病規律

為褐座堅殼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球殼目菌核和菌索可在土壤記憶體活多年。病菌的休眠、繁殖與傳播,主要靠在土 中的菌絲體、菌核和子囊殼。侵染只限於根部,當菌絲體接觸寄主植物時,菌絲體即從根部表麵皮孔侵入。根部死亡後。菌紡織廠 穿出皮層,在表面纏結成白色或灰褐色菌索。菌索可以蔓延到根際土壤中,或鋪展在樹幹基部土表。大致從3月中、下旬開始發生。6-8月為盛期。10月以後停止發生。

防治辦法

1、選用無此病菌的土壤和肥料不。 2、嚴格實行苗木檢疫制度。苗木用1:1:100波爾多液浸根1小時,或後用清水洗淨栽植。 3、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改良和疏鬆土壤;防止積水受澇。過於乾時日地要適當灌水;注意防治其它病蟲害;清除植株周圍雜草、樹根,以減少病菌來源,促使植株根系發達,生長旺盛。 4、應颳去病部腐爛變色的組織,切除腐朽的根並銷毀。對傷面可用70%酒精、0.1%升汞液消毒,然後再塗以鹼銅油。亦可灌注70%五氯硝酚鈉可濕性粉劑250倍液,較大植株,每株15kg-25kg。 5、對嚴重病株應及時挖除。挖除病株應在菌核形成前進行,並集中銷毀。在病穴內灌70%五氯酚鈉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400倍液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