蠐蟆節

蠐蟆節

“十四夜,搖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樣高;十四夜,搖嫩竹,嫩竹長(成長的長),我也長,我和嫩竹一起長。十四夜,送蠐蟆,蠐蟆公,蠐蟆婆,把你蠐蟆送下河;……”這是流傳在川北山鄉“正月十四過蠐蟆節”的一首民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蠐蟆節
  • 英文名:frog festival
  • 別稱:十四夜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十四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四川省南充市灌赤片方言地區及附近地區
  • 節日起源:清朝年間蠐蟆瘟
  • 節日活動:製作蠐蟆籠籠,送下河;搖嫩竹
  • 節日意義:搖嫩竹祈求長大,送蠐蟆祈求健康,過十四送年
  • 設定地點:四川省南充市灌赤片方言地區及附近地區
  • 設立機構:民俗自然形成
  • 設定時間:約200年
音義介紹,介紹,來歷,

音義介紹

蠐蟆
1. 讀音
①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西充話),讀作qi(陽平) me (入聲);
②西南官話成渝片(南充話),讀作qie(陽平) me (陽平)。
2. 含義 蠐蟆,指蛙類動物。
蠐蟆節流行於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西充話)地區以及附近地區。

介紹

“正月十四送蠐蟆” 川北地區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間傳統節目,在四川省南充市的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西充話)地區以及附近地區(比如嘉陵、順慶、西充、南部)比較盛行。歷經演變,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為南充市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蠐蟆節
節日分為四項類容:
  1. 製作蠐蟆籠籠;
  2. 搖嫩竹,祈求長高;
  3. 送蠐蟆,把蠐蟆籠籠插到遠方的水裡,祈求趕走蠐蟆瘟神,祈求小孩不咳嗽,祈求健康;
  4. 吃年夜飯,送年,標誌過年最後一天,第二天(正月十五),為新年第一個工作日。

來歷

據傳在清朝年間,一場突如其來的“蠐蟆瘟”襲擊了當地村民,後來有一位高僧指點,這是“蠐蟆瘟”在禍害人間。於是當地鄉親就用自製的“蠐蟆燈”,揮舞著綑紮的火把,抬著彩龍,敲鑼打鼓地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趕走“蠐蟆瘟”。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晚,家家戶戶扎“蠐蟆燈”,送“蠐蟆瘟”的風俗延續到了現在。
蠐蟆節
蠐蟆節的主要活動就是送蠐蟆燈和小孩子搖嫩竹,正月十四一大清早,鄉親們就開始忙碌著製作“蠐蟆燈”。“ 蠐蟆燈”由嫩竹製作,先用細竹篾編成竹環,再取一定長度的竹子,將最上方的兩個竹節敲破,然後向中間擠壓,形成紡錘狀,將竹篾環編扎進去,再在燈壁下方保留一個小孔,點燈時使用。竹燈的表面再糊上一層白紙,插入蠟燭就算完工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式各樣新奇的“蠐蟆燈”增多,有燈籠形的、四方形的、葫蘆形的。今年“蠐蟆節”中最牛的蠐蟆燈”是當日的兔燈。由於在人們心目中蠐蟆燈是瘟疫的象徵,所以紮好的燈只能插在室外的土裡,而不能帶進家中。當夜幕降臨時,家家戶戶就點燃自家的“蠐蟆燈”,吹著嗩吶、敲著鑼鼓、抬著彩龍、揮舞火把,浩浩蕩蕩地朝村邊的小河走去……
到了橋頭,對彩龍祭祀完畢後,人們就會把“蠐蟆燈”插入土中或者放入河裡。漫山遍野燈影晃動,密集得像夏夜天空的繁星,氣勢十分熱鬧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