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虎跳蛛

蠅虎跳蛛

蠅虎跳蛛既是跳蛛,在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沿海地區與台灣地區稱跳蛛為蠅虎,意為“吃蒼蠅的老虎”,《本草綱目拾遺》中稱跳蛛為蠅虎,皆以其捕食蠅類而得名。跳蛛科(Salticidae)是蜘蛛目(Araneae)中種數最多的一個科。據 Norman I. Platnick統計,截止到 2005 年 12 月 27 日,該科蜘蛛總計有 553 屬 5035 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跳蛛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跳蛛科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頭部:,胸腹部:,捕食行為,食物,

基本信息

跳蛛體型一般較粗壯,體色鮮明,被有細毛或鱗狀毛,部分種被有金屬光澤。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其間以腹柄相連,腹部不分節。跳蛛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益蟲,可捕食大量雙翅目成蟲。
蠅虎跳蛛的頭部長著大眼睛以及微青綠色的牙齒,除了它們的外表具有嫩黃色的軟毛,有時猛地一看會誤將它們當成野花。這一可愛造型讓蠅虎跳蛛榮獲了“最可愛的蜘蛛”的稱號。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識別出來的跳蛛種類共有5000多種。人們可以很容易根據它們頭部和面部的八隻眼睛來識別它們。蠅虎之所以得到“跳蛛”的名字,就在於他們的特長是跳躍,它們一次跳出的距離甚至比它們身長的50倍還要長。
最可愛的蜘蛛:蠅虎跳蛛最可愛的蜘蛛:蠅虎跳蛛

形態特徵

體小,長約1厘米,全身被絨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黃色的斑紋。頭端有細小的口;單眼4對,位於頭胸部背側的前端,以2、2、4排成3列,第1列的2個單眼最大。頭胸部呈四角形,下有附肢6對,第1對呈螯狀,內有毒腺;第2對為腳須,如觸角,雄性末節膨大成交配器。其他4對為步足,粗短,跗節末端有爪2枚。腹部較狹,前腹有生殖孔及生殖板,尾端有疣狀突起的紡錘突,內通紡績腺,能分泌粘液而抽絲。

頭部:

頭胸部的外骨骼角質化、堅硬,背面稱為背甲,頸溝、放射溝顏色稍深。頸溝腹面常稱為胸甲或胸板,胸板前方為顎葉和下唇。
蠅虎跳蛛
背甲:表面多被有毛,具有散發金屬光澤的鱗狀毛,黃褐色或黑褐色。
胸甲:由胚胎時期頭胸部各節的腹板癒合而成,被有細毛。
眼:跳蛛眼同型,皆為晝眼,黑色,呈三列,形式排列。前眼列近乎端直,位於頭胸部前緣的垂直面(即眼朝前),眼較大,其中前中眼最大,形如汽車前燈。後眼列強後曲,後中眼較小,肉眼難以見及,位於前眼列後方,成為中眼列,後側眼為後眼列。所有眼占據的頭區部分稱為眼域,眼域一般占頭胸部的,呈方形。
螯肢:由螯基和螯爪組成。螯爪細長而彎曲,腹面具細齒,背面近端部有一毒腺的開孔。螯基內緣有牙溝,溝的兩岸具齒,稱為齒堤。位於前側的稱前齒堤,位於後側面的稱為後齒堤。

胸腹部:

跳蛛的腹部絕大多數為卵圓形或長卵形,少數成圓柱狀。腹部柔軟、不分節,多褐色或灰黃色,斑紋多樣,有的具有金屬光澤。多數種腹部背面前端兩側或後面常有對肌痕,腹部腹面前端兩側具有對書肺,成熟雌蛛的生殖溝正中部有外雌器,其內部有交媾管、納精囊等,這是雌蛛分類重要形態特徵依據。腹部末端具有對紡器,即前紡器、中紡器和後紡器,前紡器比後紡器短且粗。
蠅虎跳蛛

捕食行為

蠅虎蜘蛛眼睛的視覺靈敏度大約有人類的六分之一,這讓它們擁有了“與靈長類動物一樣的視力和獅子一樣的捕食能力”。 蠅虎蜘蛛善於蹦跳。潛近獵物時,先逐步靠近,再從較近的位置跳到獵物身上,用前足、螯肢共同抓緊獵物,毒牙咬住獵物後注入毒液,麻痹獵物、消化獵物組織,之後吸取消化後的汁液。在天花板上倒行時亦可跳躍捕食。因從樹上等高處摔下危險,預備跳時先粘上一根絲,就像爬山者用岩釘及繩子防止墜落。
蠅虎蜘蛛因擅長於解決一些複雜的任務而著稱。自1936年蠅虎蜘蛛在印度被發現以來,人類還是首次發現蜘蛛的這種行為。蠅虎蜘蛛首先通常潛伏於蟻巢周圍10厘米處。5秒鐘後,它會毀壞蟻巢的表層封口,用自己的尖牙利爪從螞蟻的口中搶奪食物,然後再返回自己的家中享用。一次掠食,這一過程大約會重複多達4次。這種攫取方式比正常的捕食方式節省了不少的精力,因為鮮活的目標通常會極力逃避蠅虎蜘蛛的攻擊。這種偷食也許會讓蠅虎蜘蛛的工作量大增,因為它們也在儘量挑選那些新鮮的、營養豐富的湖蠅。

食物

蠅虎一般以雙翅目、同翅目(蒼蠅、蚊子、蠓、葉蟬等)等一類中小型昆蟲為食,居家環境下偶爾捕食蟑螂若蟲。它們白天活動,喜歡呆在有陽光的地方,到了晚上就鑽進樹皮下或石頭下面的巢里。蠅虎雖然不會結網,但是也會吐絲,尾部有一條拉絲,是它們的生命線。碰到危險時,可以利用這條拉絲,從容地滑入草叢中,避開敵人的追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