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七二。具有退疳黃,長肌肉的功效。主治小兒乾疳。身體寒熱,皮毛枯燥,飲食雖多,肌肉消瘦,嘿嘿不慧。
基本介紹
- 名稱:蟾蜍煎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 組成:乾蟾、胡黃連、黃連、白蕪、荑仁、麝香
- 功用:退疳黃,長肌肉
- 主治:小兒乾疳。身體寒熱,皮毛枯燥,飲食雖多,肌肉消瘦,嘿嘿不慧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蟾(大者,細銼,用醇酒五升,文火煎爛,去骨研,濾去滓,入蜜四兩,銀器內重湯熬成稠膏)五個,胡黃連、黃連(去須)、白蕪、荑仁(炒)各二兩,麝香(研)半兩。
用法用量
上五味,搗研四味為末,以前蟾膏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過晬至十歲以前,並宜服。
功用
退疳黃,長肌肉。
主治
小兒乾疳。身體寒熱,皮毛枯燥,飲食雖多,肌肉消瘦,嘿嘿不慧。
重要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蟾蜍煎丸,主治小兒身體寒熱,皮毛枯燥,飲食雖多,肌肉消瘦,嘿嘿不慧。名曰乾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