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形鱟蟲

蟹形鱟蟲

鱟隸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螯肢亞門(Cheieerata),肢口綱(Merostomata),是劍尾目(Xiphosura)的通稱。它是節膠動物中體形最大的類群,外表像蝦又像蟹,被西方國家稱為王蟹(Kingcrab),也由於它的頭胸部呈馬蹄形,所以在日本被稱為馬蹄蟹(Horseshoe crabs)。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鱟
  • 拉丁學名:Limulus
  • 別稱:三刺鱟 兩公婆 馬蹄蟹 鱟魚 中國鱟 王蟹 六月鱟 爬上灶 夫妻魚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肢口綱
  • :劍尾目
種類組成及分布,形態結構,以中國鱟為例介紹鱟的形態結構,習性,繁殖特點,科學價值,

種類組成及分布

全世界現存的鱟,根據其形態和分布特點,可分為二亞科三屬四種,即Limuliae亞科的美洲鱟(Limulus polyphemus),分布於北美東岸沿海水域;Taehypleinae亞科的中國鱟(Taehy-pleus tridentatus Leaeh)、巨鱟(T.gigas Miillen)、圓尾鱟(Carcinosorpius ratun-dicauda Pocock),分布於亞洲東南岸和東岸沿海水城。至於Pocock(1902)及Waterman(1955)記載的產於Moluccan的鱟(T.hoeveni Pocock)經與T.gigas Miillen比較,斷定它們是同物異名,屬於同一種類。因此,現存劍尾目動物的成員只有上述四種。
中國鱟,別名三刺貧,俗稱海怪(廣東、閩南),在我國長江口以南沿岸海域(即北自浙江寧波,南至台灣。廣東和廣西)均有分布,尤以福建最多。

形態結構

以中國鱟為例介紹鱟的形態結構

中國鱟雌雄異體,雌體比雄體大。產於廈門沿海一帶的鱟,一般雌體頭胸甲長約40厘米,體重約4公斤多雄體長約30厘米,體重約2公斤。外部形態由頭胸部(前體部)和腹部(後體部)組成,前後兩體部的背面皆復以硬甲(分別稱為胸甲和腹甲),其背面為凸形,腹面為凹形。
胸甲自前緣至左右兩側緣成半圓形。雄體前端有二個凹陷處,雌體完整。兩側後端部向後突出成刺。表面生有正中線及縱走於左右兩側的隆起線,正中線的前端有一對單眼,隆起線的中央刺突起外側各有一個複眼。頭胸部的腹面長有六對附肢,第一對為贅狀,形小由八節組成,末端呈鉗狀;第二至第六對為大形步足。除第六對外雌體末端皆為鉗狀,而雄性的第二、三對步足為強狀的鉤爪,在繁殖期間用於抱夾雌體。雌雄性的第六對步足末端基部均長有五個扁平可動的突起物,用以在泥沙中鑽穴,尋覓餌料。口位於胸肢的中間,第二至第六對步足列生於口之左右兩側,其基節龐大,內緣有許多小刺,起顎的作用。第六對步足的基部有一彎曲起突向外突出,基部的正中線生有一對腎狀形的唇瓣。在第一對胸肢的前面有一個稱為嗅感器的圓丘狀突起。
腹部的背面(腹甲)有細刺,雌性兩側長3對,雄性則有6對。腹面生有6對板狀附肢,第一對腹肢左右相癒合而成為扁平的葉狀體,恰蓋於生殖孔之上,故稱為生殖板(genital aperculum)。第2至第6對腹肢亦為雙肢型,內肢小,外肢後有一對葉狀鰓,它由體壁向外突起的150至200個小片組成,稱為鰓書。肛門開口於腹部與劍尾的關節處。鱟體末端有一根長大而堅硬的三角稜柱狀的劍尾,可以自由轉動。當鱟體腹面向上、背面貼地時,常用此尾翻轉身體。劍尾還具有掌握游泳方向的功能。
鱟

習性

生活在近岸較深的水域,不善於游泳,用一對軀體翼瓣在水中捱進,或緩慢地在海底爬行。鱟喜生活在沙質海底,晝伏夜出。大部分時間營底棲潛居生活,常爬行在沙灘低洼、在退潮時仍貯有海水的地方。也常利用銳利的頭胸甲後緣將身體潛埋於淺海泥沙中,或靠胸肢和腹肢的划動在水中游泳。鱟的垂直分布與年齡有關,一般是小個體在沙灘營底棲生活,大個體移棲淺海,但不適應長期在低鹽度中的水域中生活。

繁殖特點

每年春天,成熟成年鱟成群結隊地遷移到所選的海灘上產卵。產卵地通常是波浪衝擊到的沙灘,這種選擇導致許多個體的衰落。人們尚未充分理解這種繁殖性遷移的原因,但它似乎和望月春潮有關,這時成千上萬的蟹遷移到岸邊,在最高潮處的沙中挖坑,雌鱟在坑內產下200至300個卵,在被沙埋之前雄鱟給卵受精,然後任其發育。
在這些處於拍岸浪帶的裸露海岸上,許多鱟被海浪掀翻,把其脆弱、柔軟的軀體暴露在炙熱的陽光下,極容易成為當時集聚在海灘上的海鷗的獵物。能用其長尾巴作控制桿,來校正自己的航向,只是頗有難度。然而,這個冒險似乎值得的,因為在較為隱蔽的海灘上,產卵的雌鱟很可能活下來,但是所產的卵幾乎不太可能被孵化。產下的卵孵化四個星期,正好趕上下一個望月春潮,把新孵出的幼鱟衝進海里。
尚無明顯的理由說明其古代譜系存活下來的原因,顯然它很適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它十分強壯,足以在遭受產卵期間的巨大損失後倖存下來。

科學價值

眼睛
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 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在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套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
血液
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麻省海生所的一位研究員龐博士 (Dr. Frederick B. Bang)於一九五五年無意中發現鱟血的快速凝固,事實上是身體防禦系統上的重要一環。換言之,當鱟殼受損傷而流出的血液會很快凝固,這是為了防止細菌侵入體內。於是,科學家意識到可以用鱟血來作為一種細菌測試器,再經過進一步探討,科學家們更發現鱟血當中有一種特殊細胞,不僅可以測出活菌,同時也能測出細菌所分泌的內毒素 。所以鱟血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還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
目前鱟血的其他研究及在醫學上的套用還繼續為科學家們所探討和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