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霉病

蟲霉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廣泛的可觸及的皮下局限性腫塊為特徵,病原菌為冠狀蟲霉。感染初始於鼻中隔,漸至鼻竇、喉部及面部中心區的皮下組織。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ntomophthoromycosis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多發群體: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男性,年齡20~40歲者為多
  • 常見發病部位:鼻中隔
  • 常見病因:冠狀蟲霉,感染初始於鼻中隔,漸至鼻竇、喉部及面部中心區的皮下組織
  • 常見症狀:前鼻甲腫脹,進展較慢,偶可進展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竇等
流行病學,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流行病學

蟲霉病病人多生活於非洲熱帶雨林,尤其是奈及利亞。世界其他地區也可見到,但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發。病人多為男性,約占發病者的80%,成人為主,年齡20~40歲者為多,且職業多為農民。傳播途徑不十分清楚。

病因

病原菌為冠狀蟲霉,感染初始於鼻中隔,漸至鼻竇、喉部及面部中心區的皮下組織,以鼻黏膜息肉及廣泛的可觸及的皮下局限性腫塊為特徵。

臨床表現

初發時前鼻甲腫脹,進展較慢,偶可進展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竇。病變常為雙側,偶可單側。腫塊擴大可逐漸累及前額、全鼻部、頰、上唇,呈連續腫塊,造成以面中部為中心的奇特毀容外觀。腫塊可觸及與其上方皮膚不粘連,但可與下方組織結構粘連緊密(黏著),凸凹不平,推動鼻甲向中隔方向可阻塞鼻孔通道,伴發的水腫可波及頰部前額嘴唇,眼皮也可因腫脹而閉合,導致眼的角膜白斑。腫塊無明顯疼痛,附近淋巴結無腫大、無全身發熱等症狀,免疫功能正常。周邊骨質不受累,損害界限清楚,皮膚表面結構完整,病呈慢性。X線顯示鼻竇不透明,通氣空間消失,黏膜增厚,病人血象正常。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直接鏡檢 取一柔軟完整的囊穿刺液或感染的鼻黏膜刮屑作KOH塗片,見寬菌絲,偶見分隔,菌絲壁見有雙摺光性,分枝。
(2)真菌培養 沙堡培養基(不含放射菌酮)上菌落初為白色光滑,漸變為淡棕色,菌落鏡檢可見單核細胞狀大小的分生孢子的孢子囊。
(3)血清學 免疫擴散試驗可作為診斷和判斷療效的輔助方法。
2.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呈肉芽腫改變多為嗜酸粒細胞浸潤,偶有小片灶狀壞死,經常在多核巨細胞內見到不規則分枝、壁薄、偶爾有隔的寬菌絲,並在其周圍有(PAS染色)厚的嗜酸性結構呈袖套狀環繞。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檢查,發現類似孢子絲菌的星狀體,可以診斷。臨床上應與深部硬皮病和皮下惡性淋巴瘤相鑑別。

治療

可給予碘化鉀治療,連續治療3個月以上。類固醇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劑)和磺胺甲惡唑及兩性黴素B也可選用。

預後

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