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蟲紋躄魚
- 拉丁學名:Antennarius trisignatus (Richardson, 1844)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鮟鱇目
- 亞目:躄魚亞目
- 科:躄魚科
- 亞科:躄魚亞科
- 屬:躄魚屬
- 種:蟲紋躄魚
- 體似:扁球狀
體態特徵,捕食,偽裝,
體態特徵
躄魚科的魚,體似扁球狀。口大,斜裂或垂直,具許多絨毛狀齒。鰓裂為一小孔,位胸鰭基之後下方。皮膚鬆弛,具小棘或光滑無鱗,常有一些皮膜突起。第I背鰭硬棘特化為吻觸手,第II及III硬棘與軟條部分開,有皮膜覆蓋;胸鰭延長,足趾狀,有3支鰭骨;其腹鰭;尾鰭圓形。
沿近海底棲魚類。棲息範圍廣,從潮間帶至90公尺深處均存在。其中光躄魚屬的魚則大部分棲息於馬尾藻叢中。體色會隨環境而不斷地改變。
第一背鰭硬棘特化為吻觸手,有類似釣桿之作用,其觸角頂端有一類似釣魚誘餌之衍生物,名之為“釣餌”。躄魚利用此釣組,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之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或小蝦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由於其腹部可擴大許多,故可吞下比自己身體更大的食物。
捕食
當躄魚看到可以一口吞下的魚兒游過時,就會開始展現高超的釣技。它會把像釣竿一般的吻觸手豎直不動,只舞動“餌球”,舞動的方式則隨著餌球所模擬的生物游泳姿勢而有所不同,像是多毛類的蠕蟲、海藻或是小魚等。躄魚也可以把“釣竿”,正好甩在口部上方,讓餌球靜止不動,靜待獵物上門;
或是把釣竿前後不斷的快速揮動,好像人們在河流里釣鱒魚所常用的抽竿法一樣。更有趣的是,它揮竿的速度和餌球舞動的頻率各有不同,甚至在夜間也有不同的釣法。條紋躄魚的餌球會膨大,甚至會釋出特殊的化學物質來誘引獵物。
偽裝
躄魚科魚類慣於模仿珊瑚礁區的海綿、水生植物、珊瑚礁石或碎礫等,不論是顏色、斑塊、須瓣或表面粗糙的程度都與它棲息的環境或生物的形態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像是惟一的非底棲性躄魚──斑紋光躄魚,平常即隨著馬尾藻在海面上四處漂流,它的體色形態就和馬尾藻殊無二致!
躄魚的這套化妝術,比起石狗公、比目魚等魚類的擬態更見高明之處,在於它並非只單純靜止不動、守株待兔,而是利用胸鰭緩慢爬行,潛近獵物身旁再快速地吞食(只需0.6秒!)。當然除了掠食之外,它的偽裝本領也可以減少被其他掠食者吞食的機會,增加自身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