蟣子草,草本植物,是一種一年生草本,多生於地區路旁、園圃內、田間,本種草質柔軟,為優良牧草,分布在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蟣子草
- 拉丁學名:Leptochloa panicea (Retz.) Ohwi
- 界:植物界
- 科:禾本科Gramineae
- 亞科:畫眉草亞科
- 屬:千金子屬Leptochloa
- 分布區域: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一年生。稈較細弱,高30-60厘米。葉鞘疏生有疣基的柔毛;葉舌膜質,多撕裂,或頂端作不規則齒裂,長約2毫米;葉片質薄,扁平,長6-18厘米,寬3-6毫米,無毛或疏生疣毛。圓錐花序長10-30厘米,分枝細弱,微粗糙;小穗灰綠色或帶紫色,長1-2毫米,含2-4小花;穎膜質,具1脈,脊上粗糙,第一穎較狹窄,頂端漸尖,長約1毫米,第二穎較寬,長約1.4毫米;外稃具3脈,脈上被細短毛,第一外稃長約1毫米,頂端鈍;內稃稍短於外稃,脊上具纖毛;花葯長約0.2毫米。穎果圓球形,長約0.5毫米。花果期7-10月。
本種草質柔軟,為優良牧草。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田野、路旁和苗圃內,為秋熟旱作物地主要雜草,在土壤疏鬆、肥沃、濕度中等的旱地發生嚴重,有時會成純種群。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等省區;多生於田野路邊和園圃內。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以及陝西、河南等地區。
國外分布:分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