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紋青銅鎛

蟠虺紋青銅鎛

蟠虺紋青銅鎛年代為春秋晚至戰國初(公元前六至五世紀),鎛體通高53.5、舞長、形。 33.3、於長37.5、寬27厘米,橫截面作橢圓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蟠虺紋青銅鎛
  • 鎛體通高:53.5
  • 舞長:33.3
  • 於長:37.5
舞頂有鈕,鈕兩側各有一回首蹲伏的虎形飾,虎口張開,雙目圓睜,狀極威猛。鎛的舞部飾蟠虺紋。鉦部有飾虺紋的篆帶兩條,篆帶上下及之間有團身螭首的枚,鎛體正背面各分為兩區,每區9枚,每面18枚,正背兩面共有36枚。鼓部飾卷身的蟠虺紋。
鎛與鐘都是古代的打擊樂器,兩者的形制相似,主要的區別是:鐘口作內凹的弧形,鎛則為平口。在傳世的鎛中,如叔夷鎛等的銘文,都自稱為鎛。
此鎛與山西太原金勝村春秋大墓以及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戰國初期墓出的編鎛,在形制、紋飾及藝術風格方面基本一致,其年代可訂為春秋晚至戰國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