蟖,拼音sī,見“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蟖
- 拼音:sī
- 部首:蟲
- 字碼:U+87D6
- 五筆:JADR(86)、JDWR(98)
- 倉頡:LITCL
- 筆順:251214122111343312
- 外文名:the larva of a month; a grasshopper
- 總筆畫:18
- 注音:ㄙˉ
- 部外筆畫:18
- 四角號碼:52121
蟖,拼音sī,見“蛅~”。
蟖,拼音sī,見“蛅~”。基本信息UniCode:CJK基本字義◎ 〔蛅~〕見“蛅”。English◎ the larva of a month; a grasshopper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唐韻》息移切,音斯。《爾雅·...
蛅蟖房 蛅蟖房,讀音是zhān sī fáng。出處 《格致鏡原》卷九七引《本草》:“蛅蟖房名雀兒飯甕,雀好食其甕中子。蚝蟲作繭形如甕,俗呼雀癰,聲相近也。生石榴樹者名天漿子,天漿乃甜榴名也。生棘枝上者名棘剛子,一名躁舍。”
剪蟖 直翅目螽蟖科。剪蟖頭部碩大,口器發達,齧咬能力超強。日文名稱斬首螽蟖,源於剪蟖一旦咬住東西就絕不松嘴,如果這時候硬拉的話,結果只會把剪蟖的頭拉離身軀。所以,不是去斬別人的首,是自己被人斬首。
一種毛蟲,背毛蜇人 見“ 蛅蟴 ”。簡介 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均亦作“蛅蛅”。史料記載:如“蛅蛅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雀翁”“俗呼毛蟲、又名蛅蟖、因有螯毒也……”。可入藥,以治療風濕四病(風濕寒性關節痛(風節痛)、風濕性關節炎(...
如蠶之在繭也。久而作蛾出,枝間葉上放子如蠶子,復為蟲。舊注以瓮為蟲卵,非也。一曰約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間呼為雀兒飯瓮,又名棘刺剛子,又名天漿子。八月采,蒸之。”3、《綱目》:“蛅蟖蜂,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蛅,一種毛蟲,背毛蜇人,如“~~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b.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均亦作“蛅蛅”。解釋 〔~蟖(sī)〕a.一種毛蟲,背毛蜇人,如“~~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b.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均亦作“蛅蛅”。古籍解釋 ...
蛅蟴,讀音為zhān sī,漢語詞語,意思是一種毛蟲。出處《爾雅·釋蟲》。解釋 亦作“ 蛅蟖 ”。亦作“ 蛅斯 ”。一種毛蟲。又名楊瘌子。出處 《爾雅·釋蟲》:“蟔,蛅蟴。” 郭璞 註:“蛓屬也,今 青州 人呼蛓為蛅蟴。”《說文·虫部》:“蛅斯,墨也。” 段玉裁 註:“此乃食木葉之蟲,非...
蟔 蟔,讀音為mò,是一個漢字,意思是“蛅蟖”。基本釋義 字義 ● 蟔 mòㄇㄛˋ◎ 即“蛅蟖”,一種毛蟲,背毛蜇人。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密北切,音墨。《爾雅·釋蟲》蟔,蛅蟖。《注》蛓屬也。通作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