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依河傍海的蟒牛村,自古以“近海捕撈、趕海小取”為生,是個再也普通不過的小漁村。上世紀末,勤勞質樸的蟒牛村人在灘涂上圍堤沖鹼造田,種植莊稼,但汗水付出的較多,實際收益甚少,貧窮和落魄如陰霾般揮之不去。2006年,新一輪沿海大開發的號角吹響。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決策
部署,響水把沿海和沿灌河作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舉全縣之力強勢驅動
實施沿海開發。響水陳家港是
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灌河是我省第二大入海河道,也是我省唯一在幹流上尚未建閘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與通榆大運河在縣城交匯,形成蘇、魯、滬三省市海河聯運水系,被稱為蘇北的“黃浦江”。
在沿海大開發春風的沐浴下,面對天賜的沿海、沿灌河優勢,蟒牛村人如同從睡夢中驚醒般,開始由背朝大海到面向大海發展理念的轉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與活力。
思維決定作為。不到三年時間裡,這個只有426戶、1500多人的小漁村,先後有投資57億元的陳家港火力發電廠、投資40億元的成日鋼鐵以及投資26億元的宏銘造船、投資13億元的海豐造船、投資11億元的宏基造船等5個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相繼落戶,其中造船等3個項目已建成投產達效。
原本沉睡千年、滿目荒蕪的海灘,變廢為寶,一下子熱鬧起來,蟒牛村也從內陸經濟發展的末梢,被推到了沿海開發的最前沿,再次一頭扎入大海的懷抱。村黨總支一班人積極回響上級號召,因地制宜,全力搶抓沿海開發的戰略機遇,提出了走特色發展之路——“鞏固
養殖業、發展
服務業、壯大運輸業、拓展勞務業”的方針,努力轉變村級經濟發展方式,圍繞重點項目和企業積極發展相關
配套服務業,想方設法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經濟建設
一切為了民眾,為了民眾一切。經過宣傳發動、精心組織、強力推進。現今,蟒牛村已擁有大型遠洋運輸船舶4條,推土機20多台(套),挖掘機10多台(套),鏟車8台(套),各類運輸車輛80多輛,小轎車40多輛,全村有160多戶從事物流運輸,農民年
人均純收入從原來的6600元,提高到11000元,成為全縣行政村之首。該村五組村民尹紅軍投資70多萬元,購置2台挖掘機和一輛小轎車,常年在電廠、船廠從事土石方作業,年收入達40多萬元。三組村民張海兵購置了兩條2000噸級的遠洋運輸船舶,從事遠洋運輸,年收入200多萬元。 蟒牛村把黨支部建在
養殖、運輸、勞務等產業鏈上,讓“雙強”村幹部做給民眾看、帶著民眾賺。農民吃住在家,掙錢在村,在家門口做起了“城裡人”。近年來,隨著大批工業企業落戶村內,蟒牛村征地拆遷面大量廣,村民住宅區必須統一規劃,局部搬遷。村黨總支一班人將沿海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規劃,專門邀請省、市專家為蟒牛村編制中心村建設規劃方案,設立了兩個可容納400戶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區。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第一個村民集中區主要以電廠拆遷安置為主。目前,入區住戶52戶,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小區內已鋪設生活道路3條,約1000米,南北中心路1條,約100米;建有公廁2座,鋪設下水管道1500米,生活垃圾統一集中處理;自來水、
有線電視、固定加移動通訊入戶率均達100%。第二個居民集中區以船廠、鋼鐵廠拆遷安置為主。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樣式,採取分戶訂購的方法運作,新建104戶樓房別墅。目前,首批104戶已入住,全村已有60%以上農戶住進寬敞明亮的樓群別墅。
隨著村集體積累的不斷增加,村內基礎設施的投入也不斷加大。該村對村中心路兩側、通海大道兩側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疏浚戰備河800米,疏浚整治土方8.9萬方;新建沼氣21戶;投入5萬元新建3座公廁;投資30萬元新建村通公路4條,總長3500米。目前,全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新農保參合率達70%以上。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黃海之濱迅速崛起。
和諧共處、互助共贏是蟒牛村民眾的新風尚,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富民強村是蟒牛村人的新理念。沐浴著沿海大開發的和煦春風,全村人正用大海一樣的胸懷誠邀四方賓朋,幸福的路越走越寬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海邊小村,搶抓江蘇沿海大開發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短短不到三年時間內,五個投資超十億元的大項目相繼落戶該村,其中三個項目已投產達效,農民迅速增收,村莊發生巨變。
大蟒牛村學習實踐活動
田樓鄉大蟒牛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堅持以“爭當發展領頭雁、爭當民眾好靠山”為載體,以“踐行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大蟒牛”為目標,精心組織,靠實推進,力求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促進全村建設有新
突破、服務上新水平、管理登新台階。
學習實踐重實效
大蟒牛村緊緊結合自身實際,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創特色。學習上注重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學習內容抓重點;二是堅持學習對象全覆蓋;三是學習時間巧安排。在認真組織好學習的同時,他們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老黨員陳習文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不光自己認真學,還負責為2名文化較低、1名流動在外的黨員送學、督學,他還發揮餘熱,時刻關心村裡的發展,為村里獻言獻策,身體力行,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村里“知音婆婆”志願服務隊組建以來,老同志利用她們的豐富經驗、滿腔愛心和奉獻精神,充分地發揮著積極作用。五支志願隊定期開展活動,互相交流心得體會。養老服務隊的孫愛萍,加入志願隊以來,她主動結對幫扶社區一名90多歲的孤寡老人,經常幫助老人洗衣、做飯、噓寒問暖,即使自己的生意再忙,也要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
“創先爭優”視窗爭奉獻
大蟒牛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眾”的工作理念,將服務的視窗設在最前沿,服務的觸角遍及小區每個角落。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黨支部就將“爭當發展領頭雁,爭當民眾好靠山”確立為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要求村一班人要牢固樹立“發展、服務、惠民”這一宗旨,在學習中提升素質,在實踐中追趕標兵,在工作中牢記為民。全村上下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掀起了比、學、趕、幫的熱潮,大家立足崗位,你追我趕,敬業奉獻,用真心服務民眾,用真情奉獻社區。
惠民服務辦實事
大蟒牛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為民排憂解難。學習調研期間,村里先後組織慰問了困難家庭24戶,送上慰問金4600元,幫助符合低保手續的3戶困難家庭辦理了手續。一組有一條坑窪不平的爛泥路,村民出行晴天是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周圍的村民民眾是怨聲載道,村里在調查走訪過程中發現後,爭取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該道路正在施工中,困擾村民多年的歷史問題可望近期得到圓滿解決。
蟒牛村發展之路
蟒牛村位於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灌河人海口處,東瀕黃海,北枕灌河。這個以往交通閉塞、偏向一隅的小漁村,如今成了道路寬闊、塔吊林立的船舶裝備產業園;這個黃海灘頭曾經的不毛之地,而今成了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明星村。2009年,被鹽城市委表彰為“農民增收工作先進集體”。 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依河傍海的蟒牛村,自古以“近海捕撈、趕海小取”為生,是個再也普通不過的小漁村。上世紀末,勤勞質樸的蟒牛村人在灘涂上圍堤沖鹼造田,種植莊稼,但汗水付出的較多,實際收益甚少,貧窮和落魄如陰霾般揮之不去。
地圖信息
地址:鹽城市響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