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山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城南30公里,山體南北延伸80公里,東西寬20公里,主峰海拔高程4359米。螺髻山區域內動植物資源及地質地貌資源豐富,不僅有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還是第四紀古冰川各種類別地質地貌集中的地區。
一、地質地貌
螺髻山第四紀古冰川地質地貌主要集中分布於主峰以北至種羊場的山脊及兩側山坡,即東經1026’--10226’,北緯2732’--2740’之間。在大地構造上,螺髻山處於揚子準地台西南緣康滇地軸(亦稱“康滇南北構造帶”或“攀西裂谷帶”)中段的中央部位,稱“螺髻山台穹”。整個山體由一個軸向南北的簡單背斜組成,核部(包括山脊和東西兩坡)為了震旦統紫紅色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兩翼為上震旦統列古六組河流相――濱海相砂礫岩和觀音崖組、燈影組白雲質灰岩及寒武紀――早奧陶世砂頁岩和灰岩。山體西側為安寧河斷陷盆地,東側為則木河活動斷裂斷陷帶,東北端為著名的邛海斷陷湖。斷陷盆地、斷陷帶和斷陷湖中,主要為上第三系昔格達組砂質泥岩和第四系沖洪積砂礫層。兩側盆谷至山脊相對高差3000米左右。
特徵一:類型齊全,形態豐富
在螺髻山古冰川形成的景觀十分豐富,有尖峭林立的角峰,薄如刀口的刃脊,寬坦如盆的冰窖,若勺若瓢的冰斗,層疊起落的冰坎,星羅棋布的五彩湖,光潔滑潤的羊背石、冰溜面,巨型筧槽似的U谷冰川刻槽,冗長的側磧壠崗,千奇百怪的冰緣岩柱等等,包羅了古代冰川運動所能形成的各種形態的遺蹟,其富集程度十分罕見。
角峰、刃脊
螺髻山的角峰、刃脊,主要分布於4000米以上的山頂山樑上,它們的形成歸功於東西兩側冰川強大的創蝕作用。當巨厚的冰川向東西兩側山坡蠕動,巨重的冰體碾碎並帶走冰底的岩石,使原來寬緩的山樑變成了頂部狹窄薄利,兩側陡峭懸崖,形若帶魚背鰭的山脊,稱之為刃脊。當冰川進一步將連續的刃脊創斷,便沿著刃脊留下一個個成串的尖峭高聳孤峰,這便是角峰。
冰斗、冰窖
四次冰期形成眾多的冰斗、冰窖,如今栩栩如生地保留在3600米以上的刃脊和山坡兩側。冰斗、冰窖皆為溝谷源頭屯雪集冰之地,其面積或大或小,大者為窖,小者為斗。它們的形成皆屬冰川強大的創蝕。體積巨大的冰體不僅壓碎底部岩石,也壓實下部冰層,使其便成軟塑狀態,斗窖水滿為患,下部的軟冰便攜帶底部碎石從狹口溢流而下,邊壓邊創,便形成瓜瓢一般的斗,圍椅一般的窖。
大型“U”谷和側磧終磧堤
螺髻山的大型“U”谷多自螺髻頂峰向山腳四射,是冰斗、冰窖溢下的冰川匯集後向下繼續流動的通道。由於塑態冰川流體呈園舌形重壓和強勁的推力,把溝槽碾壓創刻成底部都寬園,兩側陡峭的U形側磧壟崗則是舌形冰川攜帶著大量從冰斗、冰窖和溝槽創蝕下來砂石,由於冰川兩側和前端不斷融化,便把砂石堆積下來,形成了一道道砂石壟崗和舌堤。
古冰川鍋穴
螺髻山冰川鍋穴分布廣泛,凡有側磧壟崗出現的地方都可看到,但最密集和集中出現的地方是螺髻山北端和西北坡的平海子、金廠壩和日德林“U”谷的側磧壟崗上口和鍋穴的形成是當年冰川從冰斗冰窖流出時,有的夾復大量的砂石碎塊,有的則是高處崩落下來加入冰川的純淨巨大冰塊,當它們一直流動到冰川西側時同時慢慢融化, 含岩石碎塊的融化後堆積成壟崗,夾在其中不含碎石的純淨冰塊融化後留下一個凹坑,形若一口深凹的大鐵鍋,故稱鍋穴。
冰緣岩柱
螺髻山的冰緣岩柱多保存於現今高山刃脊、冰斗和冰窖邊緣。它們是冰雪作用下使岩石崩裂和冰雪創蝕作用殘留下來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柱子。大大小小,高低錯落,春筍林立,若獸若禽,若花若木,任你聯想。
古冰坎
螺髻山各個冰期的冰斗冰窖前緣出口處如今都完好地保留著當年冰流體高高懸掛形成冰坎,坎的頂端為一道橫掛於冰斗冰窖出口處的坎肩,坎肩之下為數十米至百餘米不等的懸崖,由於四次冰期各形成高低不一的冰斗冰窖,因此,常在同一槽谷或同一冰窖中,出現一斗一坎,層層迭迭的壯觀景象。
冰溜面
冰溜面多見於冰坎坎肩,“U”谷底部和兩側,可見面積數平方米到數十平方米不等。它是巨大的豐塑狀的冰川在堅硬的岩石表面蠕動碾擦而形成,使得岩石表面十分光滑,在光滑的岩石表面下又看到冰川夾帶的堅硬岩石碎塊刻出大小深淺不一的道道擦痕和刻槽。
羊(鯨)背石
清水溝源頭的黑龍潭、珍珠湖圍谷中的羊(鯨)背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美,在我國古冰川遺蹟中極為罕見。它們多成群的分布於各冰蝕湖的湖畔、湖周或槽谷肩坡下,規模大小不一,大者如小山丘,小者僅數米,以羊背石為主。鯨背石只見於黑龍潭湖畔一處,有五六個前後平行排列,長五六十米,背寬七八米,兩端逐漸變窄,並以相近的坡度,逐漸埋於冰磧沙礫石中,形成一個個倒伏的木舟或半露水面的鯨魚,“鯨”背上圓潤光滑,不滿大大小小的冰川擦痕。
羊背石則到處可見,在黑龍潭冰蝕湖前緣冰塊的背後有一個背面長約40米,寬約10米,前端高約6米,後端沒入湖水中的羊背石,背面是光滑的冰溜。在黑龍潭出口南側的谷肩下也有一個完美的羊背石,長30米,背寬8米,前端高5米,後端為冰磧泥礫石所覆蓋,背面十分平滑,側面則發育若干到刻槽和大量冰川擦痕。在珍珠湖圍谷近前緣的一個長橢圓形大冰蝕湖的北端,集中分不了六七十個大小相近的羊背石群,其長度為10餘米至20餘米,背寬數米至10餘米,前端高四五米,有的伏於水中,有的後端埋於沙礫石之中,不論光滑的背面上或樹方,都保留有大量的刻痕、擦痕。
古冰川刻槽
冰川刻槽的形成和擦痕的形成一樣,都是冰川夾帶堅硬岩石碎塊刻劃冰川底部和兩側基岩表面的結果。夾的碎石細小則形成細線般的擦痕,這些細小的擦痕在螺髻山的各期冰斗、冰窖、“U”谷冰坎、冰磧面、羊背石的岩石表面和各種冰磧物的礫石表面,比比皆是。如果冰川夾帶巨大的岩塊,而且冰川規模大,夾帶的堅硬岩塊則以強大的力量碾冰川底和兩側岩石,形成寬而深的刻槽。在黑龍潭出口一帶,發現一槽,其長度為13米,寬1.35米,深0.6米;下至3550米的“U”谷北壁,所見一槽其長度超過30米,寬3.5米,深達2米,是截今為止世界所發現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這些切入岩壁的刻槽,槽壁光滑圓滑,還伴有大量的小刻槽和擦痕。這一現象,顯示了強大的冰川夾帶的岩石,不僅以強勁無比的力量碾入岩壁,而且就像一個鋼球旋轉前進的現象。
古冰川湖泊
螺髻山的古冰川湖泊星羅棋布,其中有各期冰斗形成的冰斗湖,有各冰窖中冰川向下創蝕作用形成的冰蝕湖,有終磧舌堤圍限而成的冰磧湖。這些湖泊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後緣多為數十米高的冰坎,兩側為陡坡或岩崖,冰斗、冰蝕湖的前緣多為冰坎坎肩橫攔,冰磧湖的前緣則是大小岩塊堆積的終磧堤。湖面寬度數十米至一二百米不等,最寬可達800米。最具觀光旅遊的價值和科考意義的有黑龍潭、乾海子、五彩池、黃龍潭、黑龍潭、疊翠湖、珍珠湖群等。
特徵二: 景觀奇特,曠古寧靜
螺髻主峰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型角峰,具有極大的景觀震撼力;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一個個冰蝕湖成了巨型的、美侖美奐的天然山水盆景,保留於谷底的大面積溜冰面,大量的冰川擦痕、冰川漂礫和巨型刻槽,曾經使每一個初次看到的科考隊員瞠目結舌。站在螺髻山古冰川遺址前,面對的是凜然的時空和曠古的寧靜,將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體驗帶回到了距今二三百萬年的第四紀,景觀遊覽和體驗的感受與眾不同。
二、植物資源
邛海—螺髻山風景區地處橫斷山標中段,地形地貌複雜,高差懸殊,形成明顯的垂直生物氣候帶。而且同一帶內坡向、坡度等不同,又形成許多小環境,環境的多樣性為不同生態要求生物物種提供了繁衍、保存的有利條件。現螺髻山上原始植被保存較好。生長著繁多的植物種類,現已查明區內有高等植物180餘科,共2000餘種,屬國家第一批保護的珍稀植物近30餘種,占全省保護總數的34.2%,已知可利用的植物資源約10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達680種,分屬於117科,487屬。螺髻山以保存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成為我國少有的生物資源“基因庫”,不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科學考察研究基地。
螺髻山—邛海為植被水異地區,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基地植被代表類型為亞熱帶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但由於垂直高差大,水熱分布隨高度增加而遞變,植被也隨高度的變化而表現明顯的垂直分布的分異規律。螺髻山的植被類型主要有五個類型,自下而上為南亞熱帶植被、亞熱帶山地硬葉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針葉林、亞高山針葉林。
海拔1500~2500米,為亞熱帶山地硬葉常綠闊葉林帶,組成這一帶的類型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以山毛櫸科為主的闊葉林,主要喬木優勢樹種有高山栲、多變栲、雲南松等。
海拔2500~3000米,為針闊混交林,包括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針葉林兩種植被類型的植物。主要有雲南鐵杉、包柯柯、樺樹等組成。灌木層中常見有川西杜鵑、皺杜鵑、團葉杜鵑等。
海拔3000~3600米為亞高山針葉林帶,優勢樹種為長苞冷杉、川滇冷杉,灌木層中有多種花卉、亮葉杜鵑、團葉杜鵑、紅棕杜鵑等。
海拔3600米以上為灌叢草甸、接近林線林間還有五花草甸,7~8月繁花開放,五彩繽紛。
螺髻山植被垂直帶的組成有兩大特點。一是無落葉闊葉林帶,而且落葉闊葉樹種少,常綠闊葉林分布達3000米,這與我國東部山地形成明顯的差異;二是山地坡度大,垂直變化規律在很短的距離中表現明顯,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充分體現了山地垂直結構的自然景觀,短距離能觀察到山地垂直分異,是科研、教學、科普教育難得的場所。
螺髻山在植物區繫上屬於中國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珍稀物種較豐富,屬於國家第一批重點保護的物種有攀枝花蘇鐵、長苞冷杉、棕背杜鵑、西康木蘭、紅豆杉等近三十種。杜鵑種類達72種,杜鵑花屬的乳黃杜鵑是四川首次發現,為新發現的一個新種,現已用普格杜鵑命名。
三、動物資源
螺髻山地區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該地區地勢高差懸殊,不同海拔區形成不同的氣候帶,植被類型亦差異明顯,各垂直氣候帶和不同的生態環境又棲息著多種多樣的動物,據統計有高等動物近400種,已知獸類60餘種,魚類20餘種,環境的多樣性為這些動物提供了繁衍、保存的有利條件。
珍稀動物有園朧齒突蟾、寶興樹蛙、四川湍蛙、大涼蠑螈、赤鹿、豹獵、鷓鴣、東坡墨魚、南方大口鯰、西昌擬鰺等。
動物區系組成主要以古北界喜馬拉雅山系種類為主,東洋界種類也有一定數量,屬於我國特有種類也比較豐富,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有短尾猴、穿山甲、小熊貓、豹、褐馬雞、扭角羚、叢林貓、金貓、豹、馬麝、林麝、斑羚、紅腹角雞、白腹錦雞等。
動物螺髻山分布有明顯垂直地帶規律,海拔1500~2600m,河谷兩岸為農田,較高海拔處森林各層次植物種類豐富,這一帶水禽、鳥、獸種類繁多,短尾猴、小熊貓等在此段,此段由於水體面積較大,魚的種類和保存於水體分布的鳥的種類豐富;海拔2600~3600m,主要為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所棲息的種類主要為森林動物群落,常見種類有馬麝、赤腹松鼠、小雲雀等;3600m以上為灌叢草向,主要有赤狐、灰尾兔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