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螺絲轉彎
- 外文名:Screw Turning
- 位置:南京市鼓樓區新街口附近
- 省份:江蘇省
- 長度:150米
- 特點:路曲如環
地名由來,帝陵所在,
地名由來
民國學者朱偰《金陵古蹟圖考》中寫作“羅寺轉灣”;呂武進所著的《南京地名源》將其寫作“螺螄轉彎”;南京市地名委員會編的《江蘇省南京市地名錄》、南京市公安局編的《南京市街巷名冊》、2012年出版的《南京地名大全》中寫的是“螺絲轉灣”。
根據史料的記載,“螺絲轉彎”其實本來是“羅寺轉彎”。清《同治上江兩縣誌》記載,螺絲轉彎這條巷子本來是“路曲如環”,猶如螺螄殼,所以民間稱為“螺絲轉彎”,但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確切的名稱來源是座南朝古寺。
《客座贅語》介紹:“入石城門,往東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環,俗名螺螄轉灣,或曰詐也,路曲處乃鐵塔寺牆腳寺,舊名羅寺。此路值其隅角,故曰羅寺轉灣耳。”也就是說,這條巷子彎彎曲曲,巷旁邊是“羅寺”(本名延祚寺)的牆角,根據小巷子的地勢,稱為“羅寺轉彎”,後來訛傳為“螺絲轉彎”。
延祚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時期。唐代時寺內有一位靈智禪師,號羅睺和尚。這位禪師雖然雙目失明,卻精通經文,人們認為他“有天眼”,因此取“羅睺”的“羅”,將延祚寺稱為“羅寺”。宋乾興年間又鑄兩座鐵塔,改名鐵塔寺,宋神宗賜額正覺寺。王安石在南京時曾在該寺立書院,並於寺之西處建蘀龍軒,常在此讀書寫字。到明洪武中期,聖祖下令“毀寺為倉”。到明建文二年(1400年),寺廟中的和尚又募捐修復。後來鐵塔寺毀於戰火,“羅寺”的名字卻流傳了下來。在民國三十五年再版的市區詳圖中,標此街道名“螺螄街”。
帝陵所在
據《宋史》等正史的記載,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南宋將領苗傅、劉正彥在杭州發動“苗劉兵變”,逼迫宋高宗禪位於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同年四月一日,在勤王軍的攻勢下,叛亂被平息,高宗趙構重新即位,趙旉依然為皇太子。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攜太子趙旉離開杭州,北上建康。同年七月,趙旉在南京生了瘧疾,在建康行宮治病期間,因為宮女碰倒了金香鼎,他受到噪音驚嚇,竟然被嚇死,時年僅三歲。宋簡宗趙旉死於南京,陵墓也位於南京。對於這個冷僻的帝陵,幾乎沒有史籍做記載,《宋史》中就未指明趙旉的具體葬地。但在南宋人李心傳所著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姚誠找到了線索:“元懿太子攢所,在建康府城中鐵塔寺法堂西偏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