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後效(Spiral aftereffect)是運動後效的一種,旋轉一個畫有螺旋的圓盤,當旋轉運動停止後,個體仍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螺旋在連續向內收縮或向外擴張的感覺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螺旋後效
- 外文名:Spiral aftereffect
- 學科:普通心理學
- 類別:是運動後效的一種
- 特點:反向的似動運動錯覺
簡介,理論起源,主要特徵,實驗研究,相關實例,
簡介
螺旋後效屬於運動後效的一種。當一個螺旋的圖案,放在混色輪上,以每分鐘50轉左右的慢速度旋轉時,此時被試觀察到的是螺旋向中心收縮(或向外擴展),注視一分鐘後,螺旋停止旋轉,此時靜止的螺旋被試會感覺到在向外擴展(或向內收縮)。因這種擴展(或收縮)是先前的螺旋收縮(或擴展)運動所致,所以稱之為螺旋後效。
理論起源
螺旋後效是一種反向的似動運動錯覺。比利時物理學家普蘭圖(Joseph Antoine Ferdinand Plateau,1801-1883)及其助手於1849年發現,故亦稱“普蘭圖螺旋”。生活中的例子,如用眼睛注視正在播放的唱片中心,然後突然讓唱片停止轉動,會感覺唱片仿佛在向相反的方向旋轉。
主要特徵
在色輪上安放一個開口向左的螺旋圓盤,色輪按順時針方向慢速轉動,帶動螺旋圓盤向相同方向轉動,此時被試若注視螺旋圓盤約1分鐘,會感覺到它在向內收縮,若圓盤隨色輪突然停止轉動時則感到靜止的螺旋圓盤在擴大。此種運動後效即螺旋後效。若螺旋圓盤按逆時針方向轉動則產生與前相反的情況。之所以讓人感到螺旋在停止後向相反方向運動,是因為運動後效的影響,而且這種後效的運動方向恰好與螺旋轉動時所知覺到的方向相反(即運動負後效)。
實驗研究
運動後效是在觀看某物體運動一定時間後,在視野中誘導出來的似動現象。螺旋後效是其中的一種。I.Spigel曾報告過,觀看每分鐘10轉的螺旋以後,當實際上螺旋停下來不轉時,會看到螺旋倒轉。如果先看到的是螺旋向中心收縮,後來則看見螺旋從中心向外擴散。這種現象就是螺旋後效。H.C.Holland曾研究過5種刺激時間對螺旋後效持續時間的影響,結果顯示:隨著先前刺激的增長,後效持續時間也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有逐漸減小的趨勢。H.J.Eysenck 和H.C.Holland證明,螺旋後效的持續時間不僅與觀看螺旋的時間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可因被試內外向的類型不同,或因服興奮劑和抑制劑而發生變化。外向者或服抑制劑後效的持續時間縮短,內向者或服興奮劑後效的持續時間延長。
相關實例
曾有學者通過對101名大學生人格、動覺後效與螺旋後效的測量,結果發現:在螺旋後效的結果上,隨著先前刺激時間的增加,後效持續時間也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有減小的趨勢。進一步分析的結果發現,多個人格維度以及小因素與螺旋後效和動覺後效有關,可以說明中國人人格的多個維度與螺旋後效、動覺後效有關,這與國外有關後效和外向性關係的研究結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