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江

鰲江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也是溫州西南地區的主要河流。鰲江在西晉建縣時稱始陽江,旋改名橫陽江,又稱錢倉江。因海水漲潮時,鰲江江口的波濤狀如巨鰲負山,在鰲嶼地方,舊有鰲山堂,後改鰲鎮堂(見民國《平陽縣誌·神教志二》),含有巨鰲鎮浪、壓邪保全之意,故改名鰲江。分南北兩支:北支為幹流,經平陽縣順溪、山門至水頭感潮區,然後經麻步、蕭江、錢倉、鰲江鎮注入東海;南支橫陽支江為最長支流,經蒼南縣莒溪、橋墩、靈溪,然後分別從滬山內河至夏橋水閘,蕭江塘河至蕭江水閘,橫陽支江至朱家站水閘三處流入鰲江。幹流流域稱北港,橫陽支江流域稱南港,南北港在鳳江匯合後,東流注入東海。鰲江源頭在文成縣桂山鄉桂庫村,是南雁盪山脈吳地山南麓,海拔高程835米,位於北緯27°35′39″,東經120°3′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螯江
  • 外文名:Aojiang
  • 總長:91.1公里
  • 位置:浙江省東南部
  • 流域面積:1542.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流域概況,自然資源,港口城鎮,

基本信息

鰲江河口,原在蒼南縣龍港新美與平陽縣墨城長崗仙人岩下之間江道的獅子口。民國28年(1939年),為阻止日本侵略軍艦艇進港,縣長徐用下令在獅子口拋打大松木和巨石做成的梅花樁,以封港禦敵,結果造成河口內外逐漸淤積。1959年至1961年鰲江航管所組織力量,由何經濟工程師主持,用爆破法清樁除障。但河口已向前移10公里。現河口在平陽縣西灣陽嶼山與蒼南縣舥艚鎮琵琶山之間連線上,位於北緯27°34′7″,東經120°37′47″。

流域概況

鰲江流域在浙江省包括溫州市的文成、平陽、蒼南、泰順、瑞安等5縣市部分區域;與福建省相鄰,也與飛雲江流域交錯。鰲江流域面積1542.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50.2萬畝。鰲江幹流長91.1公里。自河口上溯26公里是蒼南縣與平陽縣縣界。鰲江主流流向是由西向東,西部多為高山、丘陵,地勢高,僅在峽谷地帶有小片零星水田。東部大都是濱海平原,有大片水田。鰲江幹流總落差835米。
鰲江主流上游,從源頭文成縣桂山鄉桂庫村至平陽縣順溪鎮,長18.1公里,比降較大,為4.7%,屬山地溪流,兩岸受制于山岩峭壁,全部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曲折,下切旁蝕作用力大,河床塊石巨岩犬牙交錯,河道彎曲狹窄(寬50至100米),落差大。故在洪水泛濫時,流速高達1.3米每秒,水土流失嚴重。
中游,從順溪鎮至平陽縣江嶼鄉詹家埠(北岸)與小南鄉下 崢(南岸)長23公里。平均比降0.31%。兩岸逐漸離開山岩控制,但水流仍湍急,河道多曲折。河寬在100至200米,河谷處寬200至500米。河床多系卵石覆蓋,但陡峻,洪枯比變化常有擺動,造成多次改道,而形成苔湖、東門、水頭等河間台地。特別是蒲潭垟至水頭鎮3公里台地,擺動尤烈,常改河道。中游水淺流量不足,已有利於築堰建渠引水灌溉,但仍無航運之利。
下游,自詹家埠、下崢至河口,長50公里,為感潮河段,全段受潮汐影響,河床亦受潮汐控制,地勢仍西高東低,平均比降0.017%。兩岸為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地面海拔高程(吳淞)一般6至5米左右;江南平原4米左右,落差20米。河床覆蓋由沙卵石漸向泥沙質淤泥過度,河寬在200米上下,岱口橋至河口350至1200米。航道寬約100米。水深一般3至4米,最淺1米左右。低潮時最淺0.1米,最深處2.1米,平均深0.8米。潮差變化沿程向上遞減,最深潮位6.34米(1972年8月17日);最低潮位0.44米(1972年6月12日);平均高潮位4.33米,最大潮差6.41米(1966年);最小潮差1.03米;平均潮差4.25米。系淺海不規則半日潮,進入河口的漲潮流量,通常在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河口外海面,有小島嶼半環形排列,從北而南,有陽嶼山、三嶼、二嶼、頭嶼(以上屬平陽縣);長腰山、蒜嶼、琵琶山(以上屬蒼南縣)等。從鰲江發展趨勢預測,不久將來,河口位置將在這排島嶼之間。
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1條(尚不包括入江內河)。石柱溪發源於文成縣風門頭,河長10公里,由北南行至交溪橋注入幹流。坳下溪發源於蒼南縣九峰尖,河長13公里,由南北行至溪口匯入幹流。岳溪發源於平陽縣朝天馬西首山峰牛欄灣,河長16.7公里,東南行至栗園水庫下注入幹流。青街溪發源於蒼南縣楊家山北麓,河長10.3公里,北行至礬岩注入幹流。懷溪發源於平陽縣黃羅山南麓,河長19.5公里,南行至橫溪後注入幹流。鬧村溪發源於蒼南縣玉蒼山北麓,河長14.4公里,北行至溪心鄉龍鳳橋後注入幹流。鳳臥溪發源於平陽縣龍井山南麓,河長18.4公里,南行至水頭鎮注入幹流。下游有帶溪發源於平陽縣龍井山南麓,河長24.8公里,南行經顯橋水閘注入幹流。洛溪現主流改名滬山內河,發源於蒼南縣玉蒼山東北麓,河長21.7公里,北行經夏橋水閘注入幹流。梅溪發源於瑞安縣聖井山沙帽岩西南麓,河長22公里,東行經梅浦水閘注入幹流。橫陽支江發源於泰順縣九峰尖南面山峰涼尖,河長60.5公里,自西南旋北行至朱家站水閘注入幹流。
此外,還有河長10公里以上的蕭江塘河原名靈溪塘河,自橫陽支江靈溪控制閘分水北行,河長10.9公里,至蕭江水閘注入幹流。江南河網主河道龍金運河自金鄉北行26.4公里至龍港鎮,由龍江水閘注入幹流。

自然資源

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9.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7.53億立方米;地下水1.66億立方米,但目前可供水量只有1.78億立方米(地表水1.66億立方米,地下水0.12億立方米),僅占水資源總量9%。而需水量卻要3.26億立方米,尚缺1.48億立方米。有待於加強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和進一步開發利用水資源,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7.53億立方米;偏豐年22.91億立方米;平水年16.73億立方米;缺水年12.57億立方米;枯水年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15.87億立方米。
鰲江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3.8萬千瓦。可開發水力資源3.96萬千瓦;現在已開發0.8萬千瓦,占可開發的20%,豐富的水力資源,尚待開發利用,尤其是在目前能源緊缺的情況下,開發水力發電更為迫切。
鰲江流域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計有魚類91種,分屬31科,以棲息區域來分:在湖沼定居性的魚類有45種(鯉、鯽、黃鱔、泥鰍等);溪潤性魚類9種(圓吻鯤、馬上魚等);溯河性魚類5種(鰣魚、香魚等);河口性魚類24種(梅童魚、鰳魚、鯔魚、鱸魚等);放養性魚類6種(青魚、草魚、鰱魚、包頭魚等);其他魚類2種。
鰲江河口及海岸,由於上游水流挾帶泥沙,致使逐年淤泥,同時受大陸架海域泥沙運動的影響送來別處泥沙,擴大淤積面,以致形成了河口及海岸一帶廣闊的海塗資源。鰲江海塗形成是由於河口和海岸淤積面不斷擴大。自北宋治平年間(1064年)至建國後1979年,海岸線共向東海推移2至7公里,平均每年的速度為2.2米至7.7米。而建國後,平均每年以10至20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南岸蒼南縣江南地區已圍墾l.7萬畝。北岸平陽縣小南地區已圍墾2千畝,但有待圍墾的海塗面積尚很廣闊。其北與飛雲江海塗連線,其南至琵琶山基岩海岸,共有25.5萬畝。其中,已露出水面的面積為12萬畝,江南地區近期可圍墾的海塗就有5萬畝;還有理論基準面以上的海塗面積13.5萬畝。總之,有待於圍墾的海塗面積,相當於江南、小南兩個平原的耕地面積,應該抓緊圍墾,開發利用。

港口城鎮

鰲江港口,航運發達。蒼南縣龍港鎮,譽稱“中國第一座農民城”,是蒼南縣經濟中心,建有8座主要碼頭,其中可供1千噸級船舶停靠的2座,可供5百噸級停靠的1座,可供2百噸級停靠的5座。鰲江港或稱龍港港,開港歷史悠久,是天然優良的渾水港,歷史上曾進過最大船舶的噸位達3000噸。建國後,雖大力改善航道,但目前進港最大的船舶,噸位1600噸的,也還需候潮進港。鰲江港擔負平陽、蒼南、泰順等縣物資的全部海運任務;也承擔福建省福鼎、壽寧、柘榮等縣部分物資的進出口運輸任務。鰲江港四通八達,北可通航大連、天津、青島、南京、上海、寧波等港口城市;南可通航福州、廈門、廣州、香港、海南島等港口城市和地區。歷史上還曾久通台灣省,待大陸與台灣恢復通航,鰲江港即是通航台灣的重要港口。鰲江港港區基土深20餘米,且全部為淤泥質亞粘土和粘土,是避風的好錨地,可避9至10級大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