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耳是耳的一種式樣,又稱“螭龍耳”、“螭虎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螭耳
- 類別:陶瓷術語
螭耳是耳的一種式樣,又稱“螭龍耳”、“螭虎耳”。
螭耳是耳的一種式樣,又稱“螭龍耳”、“螭虎耳”。流行時期螭耳流行於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上,以後各代都有製作,以清至民國時期最多。作品傳說螭龍,是無角的龍。神話傳說為水神。一說為雌龍,一說為龍子,又名蛟龍...
【螭耳尊】尊式之一。流行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口微撇,口、足徑相若,圓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對稱置螭耳,故稱。形體仿古銅器,飾夔龍、夔鳳、饕餮、回紋等紋飾。造型渾厚、端莊。多為單色釉器。【螭耳尊】尊式之一。流行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口微撇,口、足徑相若,圓腹,圈足外撇...
竹雕螭耳匜是來源於清中期文物。由竹根雕成。匜是盥(guàn)手注水之器。名稱 竹雕螭耳匜,年代 清中期,尺寸 高13.2cm,口徑21.5cm,底徑13.2cm。簡介 此匜用竹根雕成。口緣稍內斂,外部飾回紋一周,流斜向上作收束狀,深腹,腹部光素,與流相對處有一龍形鋬,龍口銜器口緣,形象生動。圜底,下具三...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的金屬器,圓球形盉身飾三周雲雷紋,盉一側飾一神鳥。現收藏於成都華通博物館。文物介紹 圓球形盉身飾三周雲雷紋,等距離鑄三周絞索狀旋紋,帶圓柄狀盉蓋上上飾變形鳥紋,有一蹄環狀獸首紐。盉一側飾一神鳥,尖櫞,飛耳,鼓眼,雲冠狀,曲頸,帶一螭形耳,三蹄足上飾纏繞螭紋。
清乾隆朝宮廷實用器。燈擎為圓柱式,頂端開有圓插孔,上部粗大,擎柱細長。頂沿、底沿均有鎏金,上柱兩耳及下頸兩側為藍色鏤空螭紋,頸部製成六段竹節形狀。通體為明黃色地,滿飾各類纏枝花卉,五色繽紛,鮮艷養眼;花葉之間為棕色細點,類似橘皮斑點,增加表面層次感;上部圓柱中央以卷葉紋形成兩面開光,開光內...
粉彩凸雕嬰戲圖螭耳大瓶,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年代】:清嘉慶 【尺寸】:高85.8厘米,口徑31.5厘米,足徑29.0厘米 【特點】:瓶盤口,長頸,溜肩,直腹,圈足外撇。無款。頸部兩側對稱軒螭耳。螭耳以青花為飾。瓶內施松石綠釉。口沿、脛部各描金彩一周,其下繪松石綠地雲頭紋一周。器身凸雕百子...
清螭耳銅爐 清螭耳銅爐是一件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清螭耳銅爐口徑10.5厘米,足徑8厘米,高6.9厘米。
窯變釉雙螭耳瓶,通體布滿火紅色的顏色釉,釉里布著閃青、閃紫的花釉,極為鮮艷而綺麗。頸兩側各有一螭耳,底施青黃釉,中心書"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此件雙螭耳瓶,造型古樸,窯變色澤,斑駁淋漓,是雍正朝窯變的優秀品種。窯變釉雙螭耳瓶 清 雍正 高27.2cm 口徑 7.7cm 足徑 12cm 故宮博物院藏品 清宮舊...
這是從青銅工藝中扉棱的裝飾演化而來。杯鋬由鏤雕雙螭組成,一大一小,大者探首銜杯沿,小者攀爬於杯身,雕刻得圓潤生動,與淺淡的圖案化主體紋飾構成鮮明的對比。此杯紋飾在模仿商周青銅器裝飾的同時又不拘泥於古人,而是充分考慮到犀角材質的特點及當時宮廷的審美趣味,是清代仿古犀角雕刻中比較典型的作品。
此展品為清代瓷器,外壁施藍釉,內壁施白釉,色澤深沉。現收藏於溫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73厘米 口徑26.2厘米 足徑26.3厘米 收藏:溫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盤口,粗頸,溜肩,深弧腹下收,脛足略外撇,淺圈足。頸部塑貼對稱螭耳。白胎,胎質潔白細膩。器內壁施白釉,外壁施藍釉。藍釉釉色純正,細膩瑩潤,...
元青玉雙螭耳杯,元朝文物,現收藏於杭州博物館。青玉,直口,弧腹,圈足。杯把為兩條攀附於杯口的卷尾螭,兩螭前爪扒在杯沿,伸頭探腦,十分活潑生動。器體厚重,圓口外敞,圈足。內壁光滑。刀法粗獷有力,形體飽滿,頗具元代特色。蟠螭形象的運動和曲線處理頗為靈勁,均較為成功,但對細部的磨光不拘小節。
清竹雕螭耳匜是清中期的耳匜。此匜用竹根雕成。口緣稍內斂,外部飾回紋一周,流斜向上作收束狀,深腹,腹部光素,與流相對處有一龍形鋬,龍口銜器口緣,形象生動。圜底,下具三足,足上淺浮雕獸紋。此器吸收了古匜的造型式樣,又有清中期的流行元素,體現了當時的仿古特色。匜是盥手注水之器。《左傳·僖...
這隻犀角雕雙螭耳仿古螭虎紋執壺,通蓋高13厘米,口徑15x 7.8厘米,重316.3克。這件執壺構思精巧,工藝精絕,引人注目。作者採用圓雕與鏤空技法,將一大一小兩隻犀角分別雕刻,合為曲柄帶流執壺。壺蓋形如盔帽,飾陽文蕉葉紋,上有回紋鈕。壺身一側為流,鏤雕一小螭曲身攀繞於流上,頭伸至壺口邊。另一側...
清犀角雕蟠螭耳回紋杯 清犀角雕蟠螭耳回紋杯是清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通高8.4厘米,口徑12×8.3厘米 喇叭口,矮圈足,單螭耳。杯腹雕飾雷紋和細線條螭龍紋,口沿內外雕飾回紋,耳鏤雕螭虎紋。
“清雍正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螭耳尊”是清雍正年間所生產的清宮御用瓷器。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基本形狀尊圓口,粗頸,垂肩,圓腹,圈足,造型穩重飽滿,釉色瑩潤,釉里紅顏色亮麗。文物簡介 高44.3cm,口徑16.3cm,足徑24.7cm。尊圓口,粗頸,垂肩,圓腹,圈足。肩、腹相交處對稱置透雕螭龍耳。內施白釉。
清乾隆青花八寶紋雙螭耳尊是一件清朝時期文物。形態特徵 外形:高30.5厘米、口徑12.1厘米、足徑10.1厘米。尊口微敞,短頸,溜肩,肩以下漸收,肩兩側各有一螭耳,圈足。足內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字款。自上而下繪有七層紋飾。口沿繪點珠紋、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花卉,腹部主題圖案繪八寶花卉...
清乾隆鐵鏽釉雙螭耳尊 清乾隆鐵鏽釉雙螭耳尊,清代瓷器。時代:清代 尺寸:高35厘米、口徑19.5厘米 體扁,略呈六方形。平折沿,高直頸,圓肩,鼓腹,圈足外撇。頸上有雙螭耳,器身有8道豎棱。器外壁施鐵鏽釉,器內壁和圈足內施白釉。
香爐本來是常見的祭祀禮器,然而此爐造型和文飾都新穎別致,十分難得。 圈足外撇,砂底無釉,有火石紅斑痕。胎體厚重,胎質白細,釉水肥厚,白中泛青。宣德螭耳爐高16、口徑20、底徑16厘米。唇口、短頸、鼓弧腹,脛部內收,圈足外撇,砂底無釉,宣德青花螭耳爐有火石紅斑痕。胎體厚重,胎質白細,釉水肥厚...
宋雙螭耳三獸足爐是宋代瓷器,產地是福建德化縣。【名稱】:宋雙螭耳三獸足爐 【類別】:瓷器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文物現狀】:【簡介】:【相關資料】:福建德化縣各地自宋至清代生產大量瓷器,現被人稱為德化窯瓷器。宋代早期的產品主要是青白瓷,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逐漸發展為白釉瓷。明代...
此尊體量較大,外壁厚重,廣口,粗頸,鼓腹,底部有圈足;肩部左右兩側各飾透雕青花螭龍耳。全器由灰藍青花、抹紅彩釉組合繪成,除口沿、足沿有青花雙圈外,表面整齊排列繁密的青花海水紋,波浪之上盤旋飛動五條橙紅色大龍,曲折偃仰,神態各異;尊底中心有抹紅楷書“大清乾隆年制”6字2行款。該件器物外型...
粉彩山水人物圖螭耳大瓶是清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71.8厘米,口徑20.5厘米,底徑23.3厘米 洗口,高圓頸,頸兩側貼塑螭耳,豐肩,長弧腹,高脛,平底,圈足。胎體堅質厚重。粉彩繪畫八層紋飾:口邊,頸部和脛部為洋紅軋道花紋地,腹部以紅、藍、綠、墨彩繪松下九老...
西周“侯母”銘夔紋螭耳銅壺,西周,通高39.0厘米,口徑10.2厘米,腹徑27.0厘米,足徑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青銅質,器呈卵形,平口短頸,腹鼓,圈足。盤龍鈕蓋,兩側有小環耳。器身上下各有螭首環耳兩個,通體紋飾四層,由上而下分別為夔龍紋、葉脈紋、夔紋、葉脈紋。圈足飾垂鱗紋。蓋沿和壺口...
明宣德青花螭耳爐,是明代香爐。明宣德螭耳爐高16、口徑20、底徑16厘米。唇口、短頸、鼓弧腹,脛部內收,圈足外撇,砂底無釉,有火石紅斑痕。胎體厚重,胎質白細,釉水肥厚,白中泛青。爐通體青花紋飾,青花色澤呈藍灰色,顯然是用國產青料繪畫而成。口沿和近足處分別飾一周弦線紋,頸部飾以連續的回紋...
清嘉慶青花雲龍紋螭耳瓶是嘉慶時代創作,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簡介:瓶撇口,直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頸的兩側對稱置螭耳。內施白釉,外壁繪青花雲龍紋,輔以如意雲頭紋、海水紋、圈點紋等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款。瓶上的蛟龍體態矯健,穿行在海水上面的火雲之中,給人...
螭耳玉酒杯 螭耳玉酒杯,明代玉器,器物高3.7厘米,長8.9.厘米。現存於北京頤和園。
明宣德款掐絲琺瑯螭耳洗是銅胎,折沿,壁外鼓,平底,外撇圈足附雲紋式足三,雙螭爬附在陰刻卷草紋的鍍金口沿。洗內壁白地布草莓紋錦,飾天馬間寶相花各四;洗底周圍飾雲紋及轉枝花各一圈,當中綠地草莓錦中飾雙鳳及花朵,外壁藍紫地草莓錦間飾紅白梅花,圈足飾轉枝花,洗底露胎,中央鑄去地陽文“...
清乾隆青花龍壽紋螭耳六方瓶是一款清乾隆時期的御用瓷器,其原被清宮舊藏。【名稱】:清乾隆青花龍壽紋螭耳六方瓶 【類別】:瓷器 【文物現狀】:流傳於世 【簡介】:高57.4厘米,口徑14厘米,足徑15厘米。瓶呈六方形,撇口,直頸飾對稱螭耳,斂腹,圈足外撇。青花紋飾,口沿飾回紋,頸上下對稱飾如意雲頭...
哥釉雙螭耳花瓶 哥釉雙螭耳花瓶,福建省福州市出土的清雍正年間瓷器。高52.8厘米,口徑22.5厘米,底徑16.2厘米。通體仿哥開片,釉色灰青,濃淡不一,釉層較薄。大盤口,頸長,頸部貼塑一對弓身螭雙耳,溜肩,下腹圓鼓,圈足。器體高大。
清道光青花雲龍紋螭耳瓶是清道光的瓷器、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 【簡介】瓶撇口,直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頸的兩側對稱置螭耳。內施白釉,外壁繪青花雲龍紋,輔以如意雲頭紋、海水紋、圈點紋等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款。瓶上的蛟龍體態矯健,穿行在海水上面的火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