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吻頸槽蛇

螭吻頸槽蛇(學名:Rhabdophis chiwen),中小型毒蛇。性情溫順。頭橢圓形,與頸區分明顯,頸背正中2行背鱗間具1個縱行淺凹槽,主食蚯蚓和螢火蟲。眼較大,瞳孔圓形。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2枚或3枚。上唇鱗5枚,2-2-1式,第5枚最大;下唇鱗7枚或8枚。通身背面馬鞍棕色,背鱗最外2行顯現紅棕色。背鱗邊緣色黑,在體背顯現一些分散的黑點或短縱紋。腹鱗紅棕色,體前部腹鱗中間散布黑點、黑斑,向後逐漸彌合為黑斑,並逐漸加寬,占據腹鱗大部。腹面邊緣的紅棕色與背鱗最外2行同色。背鱗通身15行,除最外1-2行平滑外,其餘具弱棱。幼體與成體背面顏色相似,但頸背具1對黃色橫紋。

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四川。

螭吻頸槽蛇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

物種學史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陳勤團隊與日本京都大學森哲教授課題組合作,於2017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採集到一種頸槽蛇,該蛇一直被當做九龍頸槽蛇記錄。研究組從鱗被、半陰莖等形態學特徵初步判斷,認為其與九龍頸槽蛇及其他已知頸槽蛇屬物種差異較大,對分類劃分存疑。同時將該存疑種與16個已知頸槽蛇屬物種的核基因cmos與線粒體cytb片段系統發育關係比較,結合形態學數據,證實了之前該地區誤認的九龍頸槽蛇應為新種的判斷。研究組將其定名為螭吻頸槽蛇。該研究成果在《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