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14年2月26日在自治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自治縣縣長韋宏發布的一份報告。
一、凝心聚力、克難攻堅,2013年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委提出的“以資源換產業,以‘三化’促發展”的理念,凝心聚力,克難攻堅,奮發有為,突出抓好“六大重點工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46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16.69億元,增長5%;二產增加值完成31.85億元,增長15%;三產增加值完成16.94億元,增長9.6%;三產的比重為25.5:48.66:25.88。財政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8.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29億元,同比增長35.9%;農民人均純收入5567元,同比增長1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4元,同比增長10.6%。在城市管理“金壺杯”評比和創建“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工作中名列柳州市第一,榮獲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縣、廣西林業產業發展十強縣、自治區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廣西文化先進縣、黨的十八大期間信訪維穩工作特等獎、柳州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創新獎、招商引資進步獎、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先進單位等榮譽。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農業產業化發展穩中有升。全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9億元,增長5%。一是種養業平穩發展。完成糧食播種35.89萬畝,產量11.6萬噸;蔬菜播種12.55萬畝,產量12.3萬噸;水果4.9萬畝,產量4.75萬噸;茶葉3.3萬畝,年產乾茶552噸;人工造林7.4萬畝。甘蔗11萬畝,2012/2013年榨季總產量44萬噸;完成肉類總產量3.8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82萬噸,漁牧業總產值8.98億元。二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畫”穩步實施,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以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發展十大農業增收基地,林下種養和高山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累計建成“三養”、“三香”、“三林”、“三農”基地201個。辦理林權抵押貸款170戶(筆),抵押森林面積1.56萬畝,金融部門發放貸款4390萬元。三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品牌發展加快。培育柳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1家,總數達242家。野生紅茶“古樹紅”、綠茶“盤王毛尖”連續三年獲廣西東協博覽會唯一指定用茶;融水蔬菜商標“振融寶”申報成功。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開展。整合“一事一議”資金3100萬元,完成包括田頭屯、小東江屯、歸秀屯、田塘屯四個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在內的238個村屯“六個100”工程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85個村“六個一”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二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年度爭取上級水利項目122個,資金達1.33億元。中央預算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縣)申報成功,完成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6座。新建農村飲水安全項目89處,解決3.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落久水利樞紐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立項批覆並進入建設征地移民實物調查階段。三是扶貧攻堅進展順利。以53個“十二五”整村推進為主戰場,投入扶貧資金3565萬元,實現減貧1.76萬人。融水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順利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四是建立健全村寨防火長效機制。投入300多萬元維修306個水改消防設施,試行“圈改廚”工程,有效消除火災隱患源。五是完成國家補貼購置農業機械3853台(套),農機現代化、農村沼氣池、衛生改廁、農網改造等建設加快,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美麗融水·清潔鄉村”活動成效顯著。按照柳州市統一部署,全縣全面鋪開“美麗融水·清潔鄉村”活動。整合區、市、縣三級資金總計4053萬元(其中縣級財政配套資金1357.8萬元),把該活動與旅遊產業、村寨防火改造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示範帶動,全縣鄉村面貌日新月異。完成鄉鎮垃圾焚燒站3座、垃圾填埋場2個、垃圾中轉站4個,垃圾收集點982個,打造縣級示範點10個、鄉級示範點40個,“美麗融水·清潔鄉村”活動常態化、長效化得到了有效保障,“天常藍、地長淨、水長清”的目標正在逐步得到實現。安太鄉元寶村、四榮鄉榮塘村被評為第七屆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
(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經濟實力日益增強。
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49.18億元,增長1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01億元,增長21.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總數達33家,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2.28億元,超額完成市級下達任務。
園區建設進度加快。和睦園區新增面積600畝,全縣園區面積達2775畝。“一區三園”道路、給排水管網、電網、通訊管網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其中:康田竹木加工園二期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園區一期基礎配套設施累計完成投資4600多萬元;六洞工業園柳化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累計達2.9億元;和睦新型材料工業園全年簽約非金屬礦加工企業12家,開工建廠5家。2013年園區經濟實現產值11.3億元。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年內園區招商引資6億元,完成任務的120%;工業招商引資實現到位資金7.8億元,完成任務的111.1%,新增入園企業14家。入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心木業、康田生態農業竣工投產;華林木業年加工10萬立方米優質木板項目等重點投資企業竣工投產。
服務企業工作深入開展。支持貝江水泥廠做好節能減排技改。組織工業企業申請發明專利5件,“貝江”牌細木工板和“香杉”牌實木地板榮獲“廣西名牌產品”稱號,實現名牌產品零的突破。“融獅”商標和“莫老爺”商標獲廣西著名商標的認定,全縣廣西著名商標總數達5件。
(三)加快城鄉項目建設,城鄉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
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一是按照“以融江為軸線,南伸北充,重點向東,再造一個新縣城”的發展思路,重點開發6平方公里的水東新區。全年爭取建設用地指標1194畝,引資10多億元開工建設水東新區市政道路、融水二橋等一批重大項目。縣中醫醫院搬遷、民族高中建設、東景華庭、蘇盟商業廣場等4大重點項目在水東新區開工建設,標誌著水東新區建設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再造一個新縣城”發展構想逐步成為現實。2013年投資7.17億元建設24個項目,續建水東大道拓寬改造一、二期及苗門廣場、苗都大道路橋等4個項目,完成投資1.45億元。新開工中醫醫院搬遷、民族高中、眾友現代城等10個項目,完成投資5.42億元。完成南環大道、市民廣場等8個項目前期工作,投資3038萬元。二是加快建設和睦、大浪、香粉、懷寶、三防5個鄉(鎮)公共設施。和睦鎮實施自來水廠、工業園區、垃圾中轉站建設;大浪鄉實施垃圾焚燒填埋場、碼頭建設;香粉鄉實施香洲街農貿市場改造;懷寶鎮實施國小路口至舊街道路硬化、新市場建設;三防鎮實施街道硬化、農貿市場等項目,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城鎮化率提升2個百分點。
鄉鎮規劃和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強。完成除四榮鄉外19個鄉鎮總體規劃及和睦鎮、三防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抓好“五亂”整治。加強土地管理,大力推進“風暴行動”,打擊“兩違”成效明顯,共拆除違法建築687處,拆除面積10.87萬平方米,清退土地面積12.4萬平方米(186畝),加大土地礦產衛片執法力度,違法比例下降到2.4%。
市容市貌持續改善。城鄉風貌改造向鄉村旅遊景點延伸,完成香粉鄉雨卜村旅遊名村建設及融水鎮長賴、四榮鄉小東江、香粉鄉田塘等村屯風貌改造。加大城市淨化、亮化、綠化工程,城鄉面貌不斷美化。
(四)加快旅遊業發展,服務業繁榮活躍。
旅遊產業提速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廣西旅遊發展大會精神,2013年融水入選全區首批20個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名單,元寶山-貝江景區列入全區100個重大旅遊建設項目,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全面開展。白竹-白坪旅遊公路開工建設,標誌著元寶山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旅遊“十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全年完成投資1.64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24%,旅遊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注重打造民族節慶品牌,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龍舟賽、元寶山金秋燒魚季等系列活動,融水知名度進一步提升。2013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40.6萬人次,增長4.9%;實現旅遊總收入5.88億元,增長12.6%。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6 %。
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全面落實服務業發展政策,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新增私人企業393戶、新增從業人員3144人;新增個體戶1999戶、新增從業人員2085人。金融業蓬勃發展,金融環境顯著改善,引進廣西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融水綜合服務分公司,新成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1家,籌建建設銀行融水支行,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達7家。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全縣保險機構保費收入1.1億元,農房賠款511萬元。2013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4.85億元,貸款餘額40.09億元,存貸比53.56%。餐飲住宿業繁榮發展,全縣星級賓館達4家,城鎮和農村家庭旅館近158家。新增“農家樂”35個,總數達70個,鄉村旅遊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鄉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推進,房地產、物流等服務業穩步發展。城鄉消費需求日趨旺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33億元,同比增長13.8%。
(五)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
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全年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作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5億元。三柳高速公路(融水段)項目完成投資5.5億元。省道204浮石至融水提級改造工程第一期完工,第二期全線開工。白竹至白坪旅遊公路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891萬元,二期工程已完成項目施工招標,即將開工建設;古豆至龍岸三級公路改造項目全面完工。和睦至柳城二級公路項目已列入省道建設規劃。大年至大浪公路已列入富祿至玉林英橋普通省道路網規劃。
農村公路通暢率不斷提高。繼續運用BT模式,續建村村通水泥路26條268.1公里,完工20條221.1公里。新建32條232.2公里,完工7個項目。全縣建制村通暢率由2012年的47%提升到69%,受益民眾達30多萬人。完成4個行政村客運班線投放工作,農村客運暢達率達66%。
加強橋樑、油路加固和維修。投資513萬元完成中坪橋、程祥橋、竹口橋等9座橋樑的修建、加固工作。投入2000萬元維修江安線、田洞線、興桿線、產英線油路,山區鄉鎮交通出行狀況明顯改善。
(六)強化資源管理與開發,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
資源管理與開發工作初顯成效。加大監管力度,依法取締或關停了一批非法木材加工廠、無證礦山、非法采砂點,無證開採、加工、運輸竹木礦產品等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新增規模以上竹木加工企業4家,總數達19家。引進蛇紋石、高嶺土等非金屬深加工項目18個。竹木礦產品稅收快速提升,達5205萬元,同比增長42.1%。
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新進展。全面開展環境安全隱患大清查大整治行動,停產整治涉重金屬企業11家。2013年單位GDP能耗為0.73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06%。縣城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質穩定達標。推進節能減排,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宣教工作,建立節能管理長效機制,全面完成節能控制性指標。生態縣建設有序推進,完成通道綠化20公里,村屯綠化13個,森林覆蓋率達78.79%。7個行政村獲自治區生態村命名,22個行政村獲市級生態村命名,全縣生態村總數達32個。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民眾共享更多發展成果。
民生改善工程穩步推進。2013年,投入達2000多萬元的為民辦10件實事基本完成。投資1.29億元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942套、新建613套。投資9635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848戶,完成任務的118.9%。6個五保村建設、民政綜合福利服務中心項目進展順利。投資6000多萬元,解決197個村屯、1568戶寨改搬遷和120餘所國小的用電問題。建設紅水變電站,改造汪洞變電站及7個鄉鎮120多個配電台區。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群體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完成任務數的112%,繳費率94.82%,發放率100%。農村和城鎮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鎮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43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1196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608元,城鄉醫療救助6.4萬人次1545.67萬元。殘疾人扶貧和保障工作紮實開展,弱勢群體、留守兒童得到社會關愛。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就業優惠扶持政策,新增微型企業240家,發放創業補助資金669.1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97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9815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678人。積極推進機關公務員考錄和事業單位招聘工作,大力吸引人才來融就業創業。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投入資金12764萬元,實施教育項目272個,新建教師周轉房185套,改造薄弱學校食堂141個,改建幼稚園47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助學政策,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免費送牛奶計畫”等工程,受益學生8.7萬人。教育獎勵基金增加至每年300萬元,高考中考成績實現新突破,職業教育改革有序推進。全年國小入學率99.95%,國中入學率99.86%,每萬人口高中階段在校學生172人。
民族文化蓬勃發展。“民族文化十大工程”穩步推進,創建區級文化先進縣工作通過自治區驗收。續建項目民族博物館主體工程完工。“苗族系列坡會群”、“龍舟大賽”等文化品牌活動不斷鞏固發展,專業和業餘團隊年演出815場,大型攝影藝術展在廣西博物館成功展出。區級苗族文化(融水)生態保護區申報成功,我縣被評為區級首批特色文化產業項目示範縣,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被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節慶”。
醫療衛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完成縣人民醫院綜合樓、120指揮中心、衛生監督所辦公樓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縣中醫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7.36%,在鄉鎮衛生院繼續實行“50+0”新農合住院模式,縣中醫醫院實行“400+0”住院付費模式試點,村衛生室實行“0元”看病門診統籌模式並在全市推廣,有效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人口計生工作取得新成績。創建“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工作通過區、市驗收評估,申報國家審定。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計生家庭小額信貸及方便民眾辦證等工作得到上級充分肯定,榮獲“全區基層陽光行動示範單位”等稱號,各項主要責任指標全面完成。人口計生工作年度榮獲市級以上的榮譽總量位居全市之首。
科技、廣電和新聞事業不斷發展。順利通過2011-2012年度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爭取上級科技項目11項,榮獲區、市級科技成果2項。申請發明專利51件,獲授權3件。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394場,譯製苗語電影6部,在市級以上主流媒體發布新聞1500多條,連續十年被評為《廣西日報》通訊報導先進集體。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天網”工程深入實施,新增監控點35個,總數達230個。全年立刑事案件1071起,破案471起。保持打擊“黃賭毒”高壓態勢,成功破獲融水縣首例千克毒品案件,打掉犯罪團伙45個。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和黨政領導大接訪、帶案下訪活動,深入農村開展“三大糾紛”排查。共排查各類民間糾紛2609件,成功調解2530件。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民族團結得到加強。社會公眾安全感和社會動態七項指標綜合得分排名全區、全市前列,連續八年在國家、自治區重大會議活動期間實現“零上訪”。
(八)加快政府自身建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財政、金融、文化、醫療衛生、食品藥品、教育、人事、行政審批等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縣木材廠、玻璃廠、建築工程公司改制工作進展順利。通過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用,融資到位資金5.07億元,增長141.43%。藉助中國-東協博覽會平台,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空間,意向簽約資金達13億元,央企(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首次入駐融水。成功召開“水東新區城鎮化建設招商洽談會”,簽約資金達18億元。全縣招商引資實現內外資到位16.4億元,增長7.11%;外資到位459萬美元,增長28.21%。財政收入實現新增長,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縣財政收入完成5.1億元,增長8.11%,首次突破5億元。一般預算支出中用於教育、醫療衛生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比重穩步提高,占一般預算支出的54.60%。
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堅決反對“四風”,狠抓公務人員幹部作風建設,機關作風進一步轉變,辦事效率不斷提高。繼續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行政審批事項集中辦理,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村(社區)政務服務中心104個。縣政務服務中心全年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滿意率達99.99%。加大政府信息網上發布力度,全年在自治區政府信息公開統一平台發布信息15776條。
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堅持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廣泛聽取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3件,辦理政協提案59件,辦復率達100%。“六五”普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力度不斷加大。
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自治區黨委出台的實施細則,壓縮會議、精簡檔案,節約會議經費215.73萬元,節約“三公經費”349萬元。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投入60萬元建成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活動50期4000多人次。開展“政風行風熱線”等工作,政府與民眾的交流互動逐步加強,社會公眾監督政府的渠道進一步拓寬。進一步規範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等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加強審計監督,全年完成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結算審計139個,審計金額4.06億元,核減工程造價3178萬元。加大紀檢監察工作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紀案件,立案44件,辦結42件,挽回經濟損失150多萬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縣機構編制、外事僑務、技術監督、物價、檔案、修志、人防、氣象、水文、海事、供銷、宗教、殘聯、防汛抗旱、水庫移民管理、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縣人大常委會有效監督和縣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向駐融部隊官兵,向各人民團體、工商聯以及所有關心幫助我縣建設和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低,經濟總量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還有待提高。一些“科長中梗阻現象”仍然存在,幹部作風建設需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效率和部門執行力有待提高。全縣勞動者培訓不足,綜合素質有待加強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奮發有為、重點突破,全面推進2014年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從融水發展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重點和廣西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以及柳州市新的發展構想,將為融水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體制改革,資源配置重點將轉向城鄉薄弱區域,我縣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將得到更多的支持。二是國家繼續推進新一輪西部開發、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項目等政策的實施。三是融水被列入自治區首批20個重點建設的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元寶山—貝江景區被列入自治區100個重大旅遊項目。四是水東新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全縣城鎮化加快發展以及國家、自治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會議的召開。五是落久水利樞紐工程、風力發電項目等資源型工業加快推進,以BT模式建設的村村通水泥路、三柳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我縣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六是接受柳州作為珠江—西江經濟核心城市的幅射帶動。我們必須準確把握融水發展所處的形勢,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開拓前行,在發展的征程上謀求新的業績、實現新的突破。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自治區、柳州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資源換產業,以‘三化’促發展”的發展理念,按照縣委第十三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的總體發展思路,穩中求進,突出提質增效、改革創新、作風建設三大主攻方向,把改革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改善發展環境,依託資源優勢,著力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為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和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014年我縣工作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畫”,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發展。
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新一輪改革的戰略抓手,有序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三大領域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畫”。繼續打造“三養”、“三香”、“三林”、“三農”等“十大農業增收基地”,強化基地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實現第一產業總產值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
深入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畫”。全力抓好種養業,力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5.8萬畝,總產量11.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2.5萬畝,總產量12.3萬噸;甘蔗面積穩定在10萬畝,產量40萬噸;水果總產量5萬噸,年產鮮繭2200噸,年產乾茶600噸;肉類總產量4.03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84萬噸;造林6萬畝,油茶低改1.5萬畝,毛竹低改1.5萬畝。鞏固“三農”基地建設,打造高山蔬菜、高山水果、高山茶葉示範樣板點,培育地方特色品種。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及“杉、竹、茶”等“三林”核心示範樣板基地,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三香、三養”產業示範帶、優勢區。以國家訂單糧食收購作為農民增收的亮點,積極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地區糧食儲備安全。
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穩步推進土地流轉,繼續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抓住允許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和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利契機,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對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財政貼息800萬元以上扶持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帶動農產品生產和儲藏加工的快速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品牌理念,打造融水“農業十大品牌”。加強宣傳推介力度,藉助民俗節慶,舉辦特色產品、品牌推介活動和名特優農產品評比會、展銷會。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打造“苗、瑤、侗、壯、漢”等各具民族特色的名村名寨。繼續實施“百村大會戰”和“六個100”工程,完善村級“六個一”組織活動場所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縣城防洪體系建設,年內新開工項目3個,爭取完成年度投資2000萬元。新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項目50處,解決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繼續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推進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三是啟動整縣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對4758.3公頃土地進行綜合整治。四是加快2014年農村電網升級工程改造,提高邊遠山區供電質量。
深入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繼續實施“十二五”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用好扶貧資金,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把產業扶貧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相結合,共同打造產業示範樣板。抓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紮實推進信貸扶貧和互助金試點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與社會救助有機結合,著力改善貧困村屯民眾生產生活條件。
積極做好落久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繼續推進落久水利樞紐工程環庫公路建設,協助做好征地拆遷和庫區移民安置調查工作,配合做好移民安置規劃和各專題可研編報工作,力爭年內主體工程開工。
(二)發揮工業園區聚集效應,全力推動工業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全區工業發展大會精神,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堅持以優勢產業為主導,以重點企業為支撐,加強企業培育,加大工業招商,加快園區發展,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年內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0億元,增速達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36家。
加大園區建設力度,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加快園區擴容工作,年內完成園區征地1300畝以上,工業集中區面積達4000畝以上。啟動康田竹木加工園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通過市場運作啟動二期“三通一平”工作。加快柳化一期工程建設進度,年內實現單機試產。實現和睦工業園已簽訂入園企業開工建設9家以上,投產3家以上,投資額度達4億元以上,建設100套共6000平方米公租房,完成園區生產用水、用電、電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工業招商引資力度,發展資源型綠色產業。年內工業招商引資完成內資8億元以上,力爭新增入園企業6家,其中規模以上入園企業4家。實現油茶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項目、贛融木業、金杉木業集團康田生產線試產。加快貝江水泥廠環保節能技改工程、前程木業年產2萬立方米防火板項目建設進度,兩個項目力爭5月前竣工試產。加快推進梓山坪和摩天嶺風電建設項目建設。
加強企業服務工作,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努力解決和睦園區已簽約企業採礦證辦理問題,啟動鑫禾鋅業關閉及處置資產工作;解決進入六洞、康田、和睦工業園區企業用電問題;加快飛鷹公司搬遷工作、推進貝江220千伏變電站建設及閩興松脂廠的技改。鼓勵和幫助企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及實驗設備,推進技術創新;穩步推進工業企業品牌戰略實施計畫,引導經營者積極爭創馳(著、知)名商標。加大對民營企業家的培訓力度,著力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帶動功能強的龍頭企業。
(三)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4年,我縣將按照自治區城鎮化會議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核心,計畫招商引資和融資20億元以上,把水東新區作為縣城城鎮化建設的主戰場,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包裝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計畫完成投資12億元續建融水二橋等17個項目、啟動融東大道等16個項目,開展三橋等12個項目前期工作。貫徹落實國家戶籍、土地等改革政策,將城鎮化與推進旅遊業、服務業和工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快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力爭城鎮化率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
加快項目建設,推進城鎮化步伐。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布局,加快市政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配套建設與新型城鎮化水平相適應的城鎮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商業網點等設施。一是續建中醫醫院、民族高中、融水二橋及連線線、苗都大道、丹江大道、眾友現代城、自來水廠2萬噸擴容、民族路延長線(A)線等項目。二是啟動濱江大道東段、融東大道、縣第一國小遷建、苗都大道延長線、天然氣管網、民族路東段、污水收集管網等項目。三是加快做好三橋、四榮鄉整體搬遷、大浪新區開發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北面、南面路網建設,形成縣城中心環道,同時,繼續加快老城區改造,完善縣城老城區基礎設施功能。啟動縣境出入口苗門建設項目。
堅持規劃引領,分類推進鄉鎮建設。根據各鄉鎮區域和資源情況,最佳化城鎮體系規劃和強化管理工作,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就地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元寶山景區為核心,著力推進香粉、安太旅遊特色名鎮建設;以交通和區位為優勢,著力推進商貿中心集鎮建設。協調做好四榮鄉新址搬遷前期工作。落實鄉鎮建設規劃管理人員,加強鄉鎮規劃管理和特色村寨保護,推動城鎮化向農村地區延伸,實現就地城鎮化。
強化城鎮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堅決嚴厲打擊“兩違”行為,將“風暴行動”延伸到鄉鎮。強化項目前期和實施過程的管理,加強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管理,推動二手房上市工作,促進建築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注重地方民族特色建築的保護。繼續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城鄉風貌改造,抓好城市淨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態宜居縣。
(四)全力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促進第三產業加快增長。
深入貫徹落實全區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紮實推進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繼續實施旅遊“十大建設項目”,年內實現旅遊產業總投入達2億元以上,接待遊客超過1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億元以上。引進2家以上旅遊開發企業,完成招商引資8億元以上。同時,通過城鎮化和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推動服務業更快、更全面發展。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加快旅遊發展。圍繞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重點抓好旅遊“十大建設項目”。一是加快元寶山—貝江景區開發。成立元寶山景區管委會,加大資源保護開發管理力度。完成元寶山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並啟動景區外圍項目建設。推進貝江景區改造提升,完成貝江景區村寨風貌改造。完成龍女溝景區中央預算投資建設項目,力爭8月份對外開放。二是加快環元寶山旅遊路網工程建設步伐,修通白竹至白坪公路;力爭香粉至毛坪、洞頭至羅城二級公路開工建設。硬化香粉田塘至四榮小東江旅遊公路並完善相關設施。三是加強縣城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開發老子山東側旅遊地塊。推進縣城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星級賓館建設,配套停車場、公廁、購物中心等公共設施,把縣城建設成為民族特色突出、服務功能齊全的旅遊城鎮。四是加快鄉村旅遊發展。大力扶持發展小型鄉村度假酒店和連鎖經營的標準化民居旅館,培育發展元寶小桑旅遊區,把青山寨打造成為灕江畫派寫生基地和民俗民居旅遊勝地。五是加快發展民族旅遊節慶品牌。2014年舉辦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龍舟賽、元寶山金秋燒魚季、“打同年”等系列活動,打造融水天天有表演、月月有節慶、年年有大型主題活動的民族文化旅遊節慶品牌。六是加強旅遊精品線路推介,吸引遊客來融觀光旅遊,深入貫徹《旅遊法》,加強旅遊業規範管理,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促進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
加快服務業發展。發揮旅遊產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業、現代物流業、商貿業、房地產業和保險業等,帶動諮詢信息、培訓、中介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力爭2014年全縣新增微型企業60家,總數達650家;私營企業發展到1648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083戶,從業人員達1.37萬人。提升發展金融業,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融設立分支機構,努力打造金融誠信環境,利用銀行信貸,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爭年內新增貸款8億元以上。完善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服務設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積極擴大城鄉消費需求。落實中央、自治區、柳州市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積極發展新型消費和綠色消費,努力改善消費需求結構。繼續做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大中型連鎖超市、品牌零售企業向城鎮和農村市場延伸,完善城鄉市場流通體系。充分利用春節、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和民族傳統節會等消費旺季,擴大住房、特色飲食、農機具、家用電器等消費。做好市場供應,加強價格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堅決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行為,讓廣大民眾放心消費、安全消費。
(五)加大交通路網建設,持續提高道路通暢能力。
積極爭取,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斷完善交通路網設施,提高通達能力。
加大交通路網建設。積極配合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融水段工程建設。做好省道204浮石至融水提級改造工程(第二期)項目建設,抓緊做好洞頭至羅城二級公路的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抓好白竹至白坪三級旅遊公路建設,力爭雨卜旅遊景區公路開工建設;投資2200萬元對板大線(大浪至大年段)開展全面的維修工作。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以通村水泥路建設為主攻方向,加強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管理,力爭完成所有續建通村水泥路建設項目,繼續採用BT模式建設120公里以上通村水泥路,力爭我縣通村公路硬化率達80%以上。完成8個行政村客運班線投放工作,使全縣客運班線通暢率達70.2%。
(六)加強資源管理與開發,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穩步推進竹木礦產資源管理與開發。一是加強源頭治理,推行“內外兼緊,嚴控出口”的管理模式,盤活流通,嚴控出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部門職能,採取有效措施強化源頭監控。二是規範管理,建立激勵機制。探行“以電控稅”的管理模式,從財務管理、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等方面進行審核把關,規範企業管理。建立竹木礦產企業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獎勵制度和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獎,鼓勵企業改造技術,促進竹木礦產品加工升級。三是強化績效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建立非法加工企業“黑名單”制度,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對責任單位進行績效考評。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對轄區內出現違法行為且未及時有效查處的,嚴肅追究責任。
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產業規劃布局和資源開發利用上,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劃定生態保護區、旅遊景區紅線圖,禁止探礦採礦。編制《生態鄉鎮建設規劃》,做好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命名工作。加快項目前期策劃、申報,重點推進鄉鎮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的申報和建設。積極向上級爭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大力推進轄區環境安全隱患大整改,確保環境安全。
(七)積極開展“美麗融水·清潔鄉村”活動,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精神,在鞏固2013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把“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作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深入開展。啟動“生態鄉村”活動,不斷整合資源、統籌資金,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村清潔衛生基礎設施。實施鄉鎮垃圾焚燒站工程建設,實現鄉鎮垃圾處理全覆蓋。全面鋪開156個行政村垃圾收集設備設施的採購以及全縣各自然屯垃圾收集點建設。在主要公路沿線和旅遊景點、大村大鎮周邊、農業生產基地等大力推廣農業節能減排等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力爭推廣面達70%以上。加強宣傳,培育典型,促進清潔鄉村活動常態化,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八)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教育、文體、衛生、計生、科技、廣電、新聞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讓人民民眾實實在在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設。加大對村寨防火設施維護力度,確保防火設施正常使用。爭取對30戶以下木質結構村屯進行防火改造,落實縣、鄉、村(屯)及有關部門防火責任,健全村寨防火長效機制。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2014年為民10件實事。繼續實施老有所養工程,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殘疾人事業。
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繳費率均達80%以上,發放率達100%。社會保險實現“應收盡收,應發盡發”的目標。落實城鄉低保救助、城鄉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政策,進一步提升救助能力和水平。關注留守兒童、關心弱勢群體,加大對困難群體的關心和幫扶力度。
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落實創業就業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力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7000人,城鎮新增就業16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內。完成創業培訓200人,技能培訓1400人。積極開展人才選拔工作,創造寬鬆的社會環境,大力吸引人才來融就業創業。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教育發展大會精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教育發展“七大工程”,最佳化學校布局,計畫投入資金1.35億元,加快縣民族高中遷建、縣一小搬遷和縣民小分校區等項目建設,實施40所農村教學點木質結構房屋拆建和教師周轉房建設項目,啟動水東新區中學建設項目,有效增加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學校均衡發展,提高辦學條件。擴大普通高中辦學規模,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完善高考激勵政策,實現高考成績新突破。因地制宜辦好職業教育,促進中職辦學特色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等惠民工程,保障學生享受公平教育。加強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探索教師交流制度,啟動連片特困地區農村教師生活補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大繁榮。堅持實施文化項目帶動戰略,深入實施“民族文化十大工程”,深化“兩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抓好自治區級苗族文化(融水)生態保護區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系列坡會群的挖掘整理和傳承保護工作,全面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村級服務中心10個,村級籃球場20個,戲台40個。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斗馬節、龍舟大賽等文化品牌活動。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完善老年人活動場所,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
推動醫療衛生事業上新台階。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高醫療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抓好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0個鄉(鎮)衛生院職工公共租賃房、業務用房和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加快縣中醫醫院、婦保院、融水鎮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進度。繼續完善新農合制度,穩定參合率在96%以上。繼續實行“50+0”新農合住院模式、縣中醫醫院“400+0”住院付費模式、村衛生室“0元”看病門診統籌模式。加大防治愛滋病攻堅工程和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力度,免疫規劃接種率達90%以上。繼續開展“一免兩補”幸福工程、地中海貧血防治計畫等工作。
進一步強化人口計生工作。以“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標準進一步規範和推進人口計生各項工作,繼續完善以計畫生育家庭溫暖工程為載體、計生與扶貧相結合的誠信計生工作機制,全面完成人口計生工作的各項工作任務。
加快科技、廣電和新聞事業發展。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加強與各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合機制建設,積極引進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扶持建設一批區、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基地、良種繁育中心。加大科技在各個領域中的含量。繼續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畫,提升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創新載體,推動新聞事業再上新台階。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維護,加快應急廣播體系、茶花山發射台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農村電影放映和苗語電影譯製工作。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強“平安融水”建設,著力抓好平安村、社區創建工作,集中整治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建設打防管控一體化的網路安全防控體系。健全鄉鎮、村、屯三級信訪維穩工作網路,加大農村“三大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大力推行化解信訪突出問題“路線圖”工作機制。在縣城及9個鄉鎮新增高清監控點50個,新建縣城電子圍欄和城東派出所。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繼續實施“六五”普法規劃,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完善縣、鄉(鎮)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民族團結,努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繼續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
三、深化改革、轉變作風,以強有力的措施保證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
為實現2014年工作目標任務,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自治區、柳州市關於改革的決策部署,按照縣委十三屆二次黨代會上確定的工作思路,以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轉變幹部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最佳化政務環境,全面提升政府的執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改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一是以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準入,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贏利機會。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層次和產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讓非公有制經濟充分釋放活力。二是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深化農村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三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為突破口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轉變。四是圍繞建設法治融水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圍繞建設法治融水,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新路子,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實現政府管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五是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統籌推進衛生、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等改革。
(二)加強作風和廉政建設。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各項政策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嚴格“三公”經費管理,停止新建和改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嚴格按照中央、自治區、柳州市的部署要求,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四風”問題,開展一批服務基層、服務民眾、服務發展,服務企業和服務黨組織建設年等活動,創建一批示範村、示範視窗、示範工作隊和示範堡壘,幫助解決一批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完善一批為民務實清廉相關制度,努力在解決作風不實、不正和行為不廉上取得實效,在提高民眾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實效。切實轉變幹部作風,集中精力抓落實、乾實事、求實效。堅持改進會風文風,精簡會議和檔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對縣人民代表大會、縣政府常務會議等研究決定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和民生實事,制定時間進度和質量標準,通過監察、審計、考核等手段進行督查。加強反腐倡廉,健全完善監督制度,對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實行領導分工責任制和跟蹤監督制。深入推進專項治理,重點抓好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項目招投標、工程施工、資金管理等重點環節治理工作。加大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查辦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把項目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縣政府領導、各鄉鎮和縣直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帶頭推進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建設的推進機制,實行項目聯合審批制度、限時辦結制度、簡易審批程式、撥款備案機制、項目考評機制、項目問責機制,項目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加快項目建設的各項政策和獎勵措施,努力營造項目建設優良的社會環境、服務環境、執法環境、發展環境、生活環境,促進項目加快建設。
(四)加大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擴大開放合作,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產業重新布局的機遇,針對我縣諸多領域優勢資源尚未開發利用、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的特性,以石漠化片區政策、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柳州市建設珠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建設和水東新區開發為平台,擴大開放合作,促進我縣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利用外資,使我縣成為新的外資集聚地。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為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五)最佳化政務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改善發展環境,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強“一服務兩公開”基層網點建設,不斷深化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及發布工作,逐步構建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網路。繼續強化政務督查、效能監察和績效考評,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全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確保政令暢通和工作落實。加快建立以保障公共服務為重點的公共財政支出體制,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經費的支出。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規範化管理,提高財政保障能力。把嚴格依法辦事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強化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加自覺地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切實加強改進行政監察,確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遠景、新目標。面對歷史賦予的重任,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與全縣各族人民一道,奮發有為,乘勢而上,為實現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