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梗,屬於網路流行詞,是指網路文學創作過程中匯集各方創意,在作品人物設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融梗
- 性質:網路流行詞
詞語來源,詞語鑑別,法律鑑定,各方觀點,社會評價,
詞語來源
梗,來源於“哏”,本指藝術作品中的笑點,也指故事的情節、片段及創意等。
近年來,因多部文藝作品涉嫌“抄襲”,網路上出現過好幾次針對“融梗”定性的集體討論。但到底是“合理借鑑”還是“違法抄襲”,二者的“邊界”到底在哪,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詞語鑑別
融梗、抄襲、洗稿:融梗也算“抄”,但不是簡單地抄襲。在人們的觀念中,抄襲不但是不剃連愚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因為明確侵犯了別人的智慧財產權。但“洗稿”卻是有爭議的,因為它已經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而是深加工,可和碑以躲避查重系統。“融梗“比洗稿還要高級,因為它在文字上與原著區別很大,借鑑的可以是情節,甚至故事演進的邏輯,線索的安排——它複製的是創意和智慧,而不是簡單的文字。
法律鑑定
當前,針對融梗,當前沒有權威的線上甄別機構,司法實踐的發展顯然跟不上網際網路發展的步伐與節奏。
《著作權法》保護表達但不保護思想,所以在法律上很難界定融梗屬不屬於抄襲。正因為難以界定為抄襲,網友才造了“融梗”這個詞,將“融梗”稱為合法抄襲的“遮羞布”。“創作時可以合理借鑑他人的創意,但是不能抄襲他人的創作表達。”北京韜安律師事習項捉跨務所首席合伙人王軍表示,如果融梗是對他人原創的創作表達進行抄襲,比如抄襲他人原創的人物設定、人物關係、橋段以及情節等,就會構成侵權。其中,最直接的是會構成對改編權的侵犯,根據實際情況,也可能會構成對他人發表權、複製權、署名權等權利的侵犯。“融梗”不是一個法律概念,也與抄襲存在明顯區別。王軍解釋說,因融梗產生的糾紛,當事人維權依然要指向特定的著作權權利,比如侵犯署名權、改編權等。
各方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對於備受社會關注的“融梗”爭議,於殿利在受訪時表示,這種現象被傳統的圖書編輯稱為“剪刀加漿糊斷故放”,是將不同內容進行聚合從而產生新產品。但由於材料是取自於原有的產品,如果獲得了原作者的許可,就可能成為產品創新。如果沒有從合法渠道獲取或者獲得授權,並且為迴避侵權而故意做改動,就不符合創新精神,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也是著作權采促照保護中的一個難點。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蔣勝男:雖然思想上的相似很難判斷,但表述的相似人人可見,作品是否涉嫌融梗,是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創作,其他人尤其是業內人士很容易會看出來。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軍:有些網路作者追求所謂的“日更”,追求創作內容的高頻率更新和產出埋鞏詢寒,為了留住讀者,就需要有好的賣點不斷湧現,而這必須要依賴於好的創意,因此“融”他人好的創意或故事結構的情況就會出現。
易中天:2019年10月底,熱播影片《少年的你》的原小說被爆料“融梗”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多部作品,網友議論紛紛。易中天在微博上發文點評,認為“除非極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鑑,關鍵在於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融梗”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社會評價
“融梗”比洗稿還要高級,因為它複製的是創意和智慧,而不是簡單的文字。但這種所謂拜習簽高級的“抄襲”,正在毀滅原創。
融梗似乎是中文網際網路某種心照不宣的創造,比“借鑑”惡劣,又比“抄襲”曖昧。它的使用者並不逐字逐句複製,而是化用別人作品的元素。若寫書如創造生命,那么“融梗”到一定程度的作品是借來黛玉的如顰黛眉,小龍女的如雪香腮,初音未來的大眼睛,還有復仇者聯盟“黑寡婦”的大紅唇,合成了一個人。
“梗”本就是一個完全屬於網路的概念,它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笑點,一種構圖,也可以是劇情構架。它是構成當今網路文化的一種基本元素,能不能容忍“融梗”。
“梗”本就是一個完全屬於網路的概念,它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笑點,一種構圖,也可以是劇情構架。它是構成當今網路文化的一種基本元素,能不能容忍“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