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融合之境:口語傳播修辭新論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 品牌:嶽麓書社
- 作者:張國光 田中陽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17314, 97878076173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融合之境:口語傳播修辭新論》指出“求通”,是人的本能,也是歷史的使命。人要生存,必然要“求通”,歷史要前進,也必然要“求通”。發展是硬道理,“求通”也就是硬道理。不通何以發展?發展就是要拓展,要開闢,要“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倘若不“求通”,“人猿相揖別”都做不到,哪有今天輝煌偉大的人類文明的構建?哪有人類的進化之途?進化之途就是“求通”之途。
圖書目錄
大器“早”成(代序)
前言
緒論口語傳播的“融合之境”
第一節語言的使命在消除“對立”
第二節消除對立也就是在求真、求善、求美
第三節真、善、美統一於融合的審美境界
第四節“融合”是口語修辭的最高標準
第一章從“辭達”到“言融”
第一節新口語時代
第二節你認識口語嗎?
第三節從“達而已矣”到融合之境
第四節沒有抽象的口才家
第二章言與己合
第一節修辭立其誠
第二節氣盛言
第三節言如其人
第三章言與物合
第一節“言與物合”的幾層含義
第二節會說話得有文化
第三節腹有詩書氣自華
第四節物格則知至
第五節宇宙的人情化
小結道勝而“言”至
第四章言與人合
第一節修辭的根基在於人的感性特質和求美心理
第二節感性還是理性?
第三節感性化——客群視角的言說方式
第四節民胞物與的交際觀
第五章言與境合
第一節走出孤芳自賞
第二節切境
第三節得體
第四節時新
第五節文化語境與中國人的口語觀
第六節也說口語活動中的“機智”
第六章形與意合(上)——口才與修辭
第一節修辭學是關於“怎么說”的學問
第二節區分“說什麼”和“怎么說”的意義
第三節修辭訓練的不僅是語言素質
第七章形與意合(中)——口語修辭的特殊手段與層級
第一節口語修辭的特殊手段
第二節口語修辭的層級
第八章形與意合(下)——口語傳播常用修辭格
第一節學習修辭格的意義
第二節修辭格的分類
第三節修辭、幽默、“語”風
第九章言融之美
第一節口語美的特點
第二節口語美的類別
第三節口語美的層級——“言融”的層級化和不斷超越
第四節口語的形式美
第五節口語的“自由”與融合
第十章技進乎道
第一節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第二節觀千劍然後識器——口才訓練的輸入問題第三節操千曲然後曉聲——口才訓練的輸出問題
第四節四“子”登科——口語運用的實用策略
尾聲回到原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緒論口語傳播的“融合之境”
第一節語言的使命在消除“對立”
第二節消除對立也就是在求真、求善、求美
第三節真、善、美統一於融合的審美境界
第四節“融合”是口語修辭的最高標準
第一章從“辭達”到“言融”
第一節新口語時代
第二節你認識口語嗎?
第三節從“達而已矣”到融合之境
第四節沒有抽象的口才家
第二章言與己合
第一節修辭立其誠
第二節氣盛言
第三節言如其人
第三章言與物合
第一節“言與物合”的幾層含義
第二節會說話得有文化
第三節腹有詩書氣自華
第四節物格則知至
第五節宇宙的人情化
小結道勝而“言”至
第四章言與人合
第一節修辭的根基在於人的感性特質和求美心理
第二節感性還是理性?
第三節感性化——客群視角的言說方式
第四節民胞物與的交際觀
第五章言與境合
第一節走出孤芳自賞
第二節切境
第三節得體
第四節時新
第五節文化語境與中國人的口語觀
第六節也說口語活動中的“機智”
第六章形與意合(上)——口才與修辭
第一節修辭學是關於“怎么說”的學問
第二節區分“說什麼”和“怎么說”的意義
第三節修辭訓練的不僅是語言素質
第七章形與意合(中)——口語修辭的特殊手段與層級
第一節口語修辭的特殊手段
第二節口語修辭的層級
第八章形與意合(下)——口語傳播常用修辭格
第一節學習修辭格的意義
第二節修辭格的分類
第三節修辭、幽默、“語”風
第九章言融之美
第一節口語美的特點
第二節口語美的類別
第三節口語美的層級——“言融”的層級化和不斷超越
第四節口語的形式美
第五節口語的“自由”與融合
第十章技進乎道
第一節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第二節觀千劍然後識器——口才訓練的輸入問題第三節操千曲然後曉聲——口才訓練的輸出問題
第四節四“子”登科——口語運用的實用策略
尾聲回到原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