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角之爭,讀音:wō jiǎo zhī zhēng,漢語詞語,釋義: 比喻為了極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的意思。出處:《莊子·則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蝸角之爭
- 解 釋:為了極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
- 出 處:《莊子·則陽》
- 近義詞: 蝸角鬥爭
解釋,出處,事例,用法,近義詞,典故原文,參考譯文,
解釋
成語:蝸角之爭
拼音: wō jiǎo zhī zhēng
解 釋: 比喻為了極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
出處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事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宋禮立裹之約,希~。”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蝸角鬥爭
典故原文
高中語文第四冊讀本《莊子·蝸角之爭》
惠子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參考譯文
戴晉人對魏惠王說:“有一種叫作蝸牛的東西,君王知道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有在蝸牛的左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觸氏;有在蝸牛的右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蠻氏。兩國經常因為爭奪土地而掀起戰爭,死在戰場的屍首就有幾萬具,他們追趕敗兵,十五天才能夠返回來。”
魏惠王說:“哈!這大概是謊話吧?”
戴晉人說“我願意為君王證實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說,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沒有窮盡呢?”
魏惠王說:“沒有窮盡。”
戴晉人說:“如果把心神遨遊無盡的境域之中,再返還到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就感到似有似無的一樣,君王知道這個道理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有個魏國,魏國之中又有個梁邑,梁邑之中有個君王。這個君王和蠻氏相比,有沒有分別呢?”
魏惠王說:“沒有分別。”
戴晉人走後,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丟了什麼東西似的。
寓意:
蝸牛很微小.它的兩隻角上的國家,還要不停徵戰.很可笑吧?
對宇宙來說,我們生存的地方,不也是小的可憐么?
我們人類為了如微塵般的國土不停的征戰,不也是很可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