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專寫詞人人生與思想發生變化時的心態詞,上片寫秋夜秋風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託詞人不熱衷於回朝效命的心態。全詞通過描寫秋夜秋風秋月秋冷秋思來渲染詞人的秋“愁”,這是繼柳永之後,作心態婉約詞的成功嘗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屏:屏風。幃(wéi):床帳。
⑶衣袂(mèi):衣袖。
⑷衾(qīn):被子。
⑸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⑹羈(jī)舍:寄居之處。歸計:指回朝廷當官,一說指回歸故里。
⑺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
⑻新書:新寫的信。

白話譯文

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里之外的家鄉。月亮攀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冷氣透入人的衣袖。在異鄉作客的我抱著被子愁得睡不著覺。更哪能忍受漏壺一滴滴的聲音,越發覺得長夜漫漫。
寄居他鄉回朝廷當官還遙遙無期。夢裡醒來淒絕傷神,一覺醒來滿面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鬆,不為別的什麼。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創作背景

此詞《總案》與《編年錄》失載,朱本、龍本未編年。蘇軾凡秋中為客者七,惟元豐八年乙丑(1085)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經楚州遇大風一次,最與此詞相符。《與楊康公三首》其三寫於赴登州途中,云:“兩日大風,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闔戶擁衾,瞑目塊坐耳。楊次公惠醞一壺,少酌徑醉。醉中與公作得《醉道士石詩》,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兒,其次者十六歲矣,頗知作詩,今日忽吟《淮口遇風》一篇,粗可觀,戲為和之,並以奉呈。”又,《書遺蔡允元》:“仆閒居六年,復出從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風三日不得渡。”這與詞中“秋風來萬里”、“羈舍留連”甚合,故編元豐八年乙丑(1085)九月,作於楚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秋夜秋風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開頭一句,氣勢磅礴。“昨夜”點時間,“秋風”點時令,“萬里”點風勢。第二、三句寫深秋夜風冷煞人:白色的月光進到室內,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極其傳神地將人的冷感帶上了穿透力。由於秋夜秋風秋月秋冷,引發最後兩句描寫其後果:詞人就是被大被裹住,還是“愁不寐”。那“愁”不是因為太冷,而是有難言之隱;詞人“那堪玉漏長如歲”。“那堪”不是因為“玉漏”滴得太慢,而是有心理上的障礙。這種“愁不寐”、“玉漏長如歲”,道出了詞人難盼天明的煎熬心態,可謂人木三分。這一過渡句沒有立刻給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託詞人不熱衷於回朝效命的心態。第一句就開門見山地道出:我這個旅居外地的遊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功名真已矣,歸計亦悠哉。”(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第二、三句從相思的角度來回答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夢停止了,人清醒過來了,痛苦啊,“魂銷”魄散,肝腸寸裂,似有“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則形毖。今別而散,明恨深也”(江淹別賦》)的愁恨。再看看“枕”上,滿是“相思淚”:問我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眶淚水向枕流。最後兩句,寫“愁”上加“愁”,秋夜秋風秋月秋思愁煞人。詞人不說自己瘦了,而說是“衣帶漸寬”;不說自己想念家人,而說是“新書報”後,她們“添憔悴”了:這種反襯之筆,似乎從柳永《鳳棲梧》中引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終不悔”,一個“消得人憔悴”,詞人的煩惱心情似乎能得到一點消除。
這是一首專寫詞人人生與思想發生變化時的心態詞。從詞牌的選擇上似乎可以看出:他是蝶,歸隱是花,“羈舍留連歸計未”。全詞通過描寫秋夜秋風秋月秋冷秋思來渲染他的秋“愁”,“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這是繼柳永之後,作心態婉約詞的成功嘗試,值得借鑑。

名家點評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編審李璉生《中國歷代詞分調評註<蝶戀花>》:寫秋思。起句突兀,“秋風來萬里”,為下文定下冷淒調子。抱衾不寐,玉漏漫長如歲,極難忍受。下片接敘“羈舍留連歸計未”,以致“衣帶漸寬”。新書更增添詞人的憔悴,反過來強化了相思的痛苦。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