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帽墮笑憑縴手取。清歌莫送秋聲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以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六曲闌乾偎碧樹》(一作晏殊詞)為正體,此體為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吳見山:吳文英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有五首。韻:即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
2.枝頭香:指桂花盛開、桂子飄香。點重九節氣特點。
3.秦眉:秦望山,在紹興東南四十里。是群峰之傑,秦始皇登此以望南海。天鏡:以天為鏡。
4.霜蔥:潔白纖細的女子手指。薦俎(zǔ):奉獻祭品。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肉的禮器,此代指食品。
5.黃花:菊花。
6.帽墮(duò):用孟嘉落帽故事。《晉書·孟嘉傳》載:“孟嘉為征西將軍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宴龍山,僚佐畢集,皆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7.清歌:沒有管弦樂器伴奏的歌唱。又指清亮悠揚的歌聲。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明月照桂樹,花香飄滿路。見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連颳起幾天西風,那末樹上的桂子將要被風吹得滿地皆是。重九夜月亮像秦鏡般高懸天空。秋高氣爽,水邊的白鷺受到月光的驚動,雙雙沖霄飛去。
從自家菜園中摘來了比較乾淨、新鮮的青蔥,適宜於作為重陽祭祀用的菜餚,裝盆上供。只可惜已到了重陽節,我還沒有搞到幾盆應時的菊花。我九日隨俗登高,被山風吹落了帽子,就笑著請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處,清歌一闋,歌聲不要隨著秋聲的離去而隨之消失。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創作年代已不詳。吳見山,吳文英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有五首之多。此詞為重陽登高宴飲,唱和見山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寫重陽節。發端“明月枝頭香滿路”一韻,從桂花著筆,出筆不俗,李清照云:“梅定妒,菊應羞”“自是花中第一流”(《鶴鴣天》)而“明月”一詞又將桂花生於月中的神話傳說連在一起,開篇便塗上一層神異色彩。“枝頭香滿路”寫桂花盛開於枝頭,桂子飄香於四野。“香滿路”寫桂花之香,極為濃烈,傳播殊遠,故民間有“九里香”之譽。“幾日西風”一韻,寫桂花在颯颯西風中飄落,“花如雨”極寫落花之多。“倒照秦眉天鏡古”一韻,繼寫重陽節之景物:上句寫山水,言秦望山色如眉黛,倒影入平如鏡面的湖水中,“天鏡”一詞,用唐詩句。宋之問:“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李白:“開帆入天鏡,直向澎湖東。”下句以白鷺雙飛之美姿襯出重陽節時的藍天明潔高爽。
上片即景和韻;下片詞人著重闡發自己對“秋聲”的感受。
下片“自摘霜蔥宜薦俎”一韻,寫重陽節友人們的宴飲,席間有歌女侑酒。“自摘”“霜蔥”二詞是倒文,言女子用纖細的手指摘取食品,“薦俎”寫歌女們奉獻食品。“可惜重陽”一韻,言重陽節,菊花尚未盛開,故曰“不把黃花與”,此處“可惜”二字,表達了惜花之情,並且將“重陽節”人格化,惜它未把菊花送來,頗感遺憾。“黃花”,菊花也。歷來被視為高潔之花。詞中的“可惜”二字,表達了詞人對菊花的憐惜、讚賞之情。“帽墮笑憑縴手取”一韻,用晉朝孟嘉重陽墮帽的故事,但詞中又加以變化,說“笑憑縴手取”,可見寫落帽並非實寫,而是呼應上片“西風”,又呼應了下片的“霜蔥”,進一步點明重陽佳節宴席上有女子侑酒之事。“清歌莫送秋聲去”一句中的“清歌”言席間歌女以悠揚清亮的歌聲娛賓。“莫送秋聲去”表達了對重陽時秋景、秋聲的留戀之情。
此詞在章法上,採用過片則變法。上片寫重陽的景物:桂子飄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鏡、白鷺雙飛。下片寫佳節時的宴飲活動,以紀實手法寫歌女侑酒等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詞中善用代字,如以“霜蔥”“縴手”代指歌女,以“秦眉”代指秦望山,以“天鏡”代指湖水,以“黃花”代指菊花等。劉永濟曰:“代字亦詞家習用法,是詩詞家常用以增加詞語的色澤的。”(《微睇室說詞》)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劉永濟《微睇室說詞》:起從月桂說。“西風”二句寫桂花落也。“倒照”二句,上句言山色如眉黛倒影入湖中。……下句切秋時說。“白鷺雙飛處”,秋光最鮮明也。換頭從九日宴飲說。“自摘”句實寫宴飲。“可惜”二句言菊尚未花。……而曰“縴手取”,知宴席間有歌妓,故下有“清歌莫送秋聲去”之句。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編審李璉生: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炫人眼目。拆開來看,自見其鍊字鍊句功力。首句,“明月枝頭”言月色“香滿路”,仿佛月光把枝頭芳香拋灑一路,看似不成片段,卻是相互連成一體。“倒照”句與“明月”句相對應,出語奇崛。“秋明”句,如白鷺月下雙飛圖。“帽墮”句,細節逼真。以上組成一幅重陽夜遊惜秋圖。(《蝶戀花》)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鍊字鍊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溫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